相比于2002年電子政務的發展,2003年的電子政務市場可謂是幾家歡樂幾家愁。仔細分析一下,我們不難發現,順應電子政務市場發展趨勢的廠商都成了歡樂英雄;與此相反,一批不適應電子政務發展的中小型公司正在退出電子政務市場甚至就此消亡。當整合、產品化、回款、公司架構等問題困擾著身處電子政務市場的廠商們時,他們開始越發關注起電子政務市場的發展趨勢。
整合的意義
在2003年的電子政務市場中,“整合”迅速地成了一個流行詞,仿佛政府電子政務的建設到了一定階段,自然就提出了對整合的需求。表面看來這完全合理,但針對整合,各廠商卻采取了完全不同的做法,“整合”也相應地變成了一個多義詞,那么整合的實際意義何在呢?
長城軟件公司總經理高克勤認為,無論采用何用方式,整合首先要深入到政府的核心業務中去,而不能因為自己有某種業務和產品,就為了整合而整合,為了共享而設計一個平臺。如果這樣做了,其結果總是會和政府真正的需求有一定差距,還是達不到整合的目的。以橫向的工商管理局的業務為例,各地工商管理局的業務可能會多種多樣,但概括起來不外是要做好對經濟秩序的管理,其業務主線只能是市場準入、市場監督和市場退出三部分,從前這三個部分可能是相互獨立的,每個部門都單獨保存自己的數據,而現在尋著一根數據總線,就可以做到數據集中,最終實現以資源共享為目的的應用整合和數據整合。縱向的區域政府的電子政務建設同樣可以采用這一思路,如北京市政府雖然有科委、國土資源管理局、教育局、勞動局等眾多部門,但規定好標準數據格式后,各個部門產生的數據完全能夠通過統一的接口進行數據交換,這也是一種整合。
高克勤對此總結說,看整合是否合理,關鍵是要看電子政務系統是否在為提高政務辦公效率、更好地服務于老百姓、更好地展示政府陽光工程服務,那些以系統和網絡建設為主的整合往往是問題的整合。高克勤進而認為,對廠商而言,迎合整合趨勢的前提是要在自己從事的領域中深入進去,然后再細化市場。如長城軟件是從前端做服務和集成起家的,整合客戶的應用本來是強項,2003年卻注重后端技術人才的培養,針對自己擅長的稅務、工商、公安、社保和區域性政府等領域深扎下去,更好地服務于這些政府客戶。
從方案到產品
電子政務市場經過了2003年的發展,在其邊緣產生了大量的觀望者。深究其原因,是這些IT廠商發現電子政務的建設過多地采用著項目制的方式,這樣代碼重復利用率低,企業的盈利空間有限。正是由于這個原因,使得一些規模較小的廠商退出了電子政務市場甚至就此消亡,而一些準備進入電子政務市場的廠商也被迫保持了一種觀望的態度。
針對這個問題,高克勤認為要讓IT廠商保持較大的盈利空間,代碼等資源的可復用率就要達到較高比例。這表面看起來很難達到,但從IT廠商的角度看,政府應用系統的功能完全可以劃分為流程、審批、監督和對外發布等幾項。其中又會涉及數據交換、外網建設等多個模塊。這些模塊往往都有其一定之規,如數據交換部分只要解決好用于交換的數據引擎問題,實現復用應該不是太難的問題。對于外網模塊,形成了一套快速構建網絡的方法以后,只要底層的東西不改,重復利用的可能性也比較大。
因此,各IT廠商從自己的成功項目中把核心的精華部分抽取出來,形成自己的解決方案,進而根據實際需要推出相應的產品,將是今后電子政務發展的一個趨勢。長城軟件在本次大會上推出的長城軟件網絡主機實時監管系統、長城通用辦公平臺、長城視頻會議系統正是循著上述趨勢來做的。
誰是快樂者
2003年,電子政務市場總額并沒有下降,然而大量身處電子政務市場的中小型公司卻明顯感到了寒意,這是為什么呢?
高克勤認為這同解決資源可復用率一樣,所不同的是解決這個問題的關鍵是處理好公司的組織架構。廠商考慮問題的角度是經濟指標至上,而政府需要綜合考慮一些問題。如作為政府的長期性的投資,電子政務建設項目的付款往往是按照政府單位的規劃在一個較為長期的時間內有步驟的完成,這相對于很多公司而言都是一個較為緩慢的時間。一些從事電子政務的中小型公司,也沖到前端去和大型公司搶訂單,甚至為了成功還采用了一些壓低報價的方法,往往會因此害了自己。從實際情況看,由于資金問題而退出電子政務市場甚至就此消亡的中小型公司確實不在少數。而如果這些公司換一種思路,用自己的技術去為一些有實力的廠商服務,一年服務于十個大廠商的項目,所得的利潤并不低。而對于上游的一些大廠商而言,最關鍵的是要從項目型企業轉變為服務型、運營型的企業。舉例來說,如果采用項目制工作,一個項目出現回款問題慢,那么整個企業就可能被拖住了,而如果采用運營制工作,有實力的企業就完全能走出困境。來自政府的聲音同樣表明,政府也在大力提倡電子政務建設的專業化和市場化,這也意味著電子政務的建設將更多地采用系統集成和IT外包的方式。總的說來,從項目型企業向服務型、運營型的企業轉變,將會使得電子政務的市場變得更為良性。
當電子政務建設走出概念期以后,政府進行電子政務的前提是定標準,做規劃。在這個前提下,從事電子政務的IT廠商所比拼的是解決方案的實用性和技術可用性。在大量的方案和特定產品出現使得電子政務呈良性發展以后,服務型、運營型的大型企業以及同這些企業構成了相應的產業鏈的中小型企業,都將是最終的勝利者和快樂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