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網絡版11月17日北京消息】世界銀行今日發布《2005年全球經濟展望:貿易、地區主義與發展》報告,告誡訂立雙邊和區域貿易協定的國家保持這些協定的“開放性”,以避免造成貿易轉移或市場扭曲,對其他發展中國家產生嚴重影響。
報告指出,多邊市場開放是世貿組織多哈回合所追求的目標,對所有發展中國家都可能帶來更大的潛在收益。
除了對區域貿易協定的分析,報告在闡述全球展望時指出,2004年可望成為1974年以來發展中國家增長率最高的一年,據估計,增長率可達 6.1%,原因是2001-2002年增速放緩以來已出現強勁周期性回升,以及各地區普遍呈現增長強勢。
2004年的全球增長率也很強勁,為4%,報告預測2005年和2006年會放緩至3.2%。發展中國家預計也會出現增速放緩,從2004年的6.1%有所降低,對2005年的預測為 5.4%,2006年為 5.1%。
東亞的增長率將繼續超過其他地區,即使略有放緩,2005年預測為7.1%。南亞緊隨其后,2004年增長率預計為 6%。預測中國的增長率將會適度放緩,以響應政府為防止過熱采取的措施。
同樣,從中國今年30%進口需求增長中獲益的東亞各國預計也會出現增長放緩。俄羅斯和中東及北非的產油國得益于2004年石油價格高漲,隨著石油價格走低,2005年預計將會保持同樣的增速。
從中長期看,報告預測發展中國家隨著在結構改革方面的投資開始收效,增長率可望在上個世紀90年代的基礎上提高一倍。
報告警告說,有些國家,尤其是非洲國家沒有參與這種高速增長。東亞和南亞始終名列前茅。這種樂觀預測也容易受到各種風險的影響,比如石油價格高漲和波動,與美國經常賬戶及政府赤字調整相關的利率突然提高,中國為快速增長的經濟降溫的舉措可能出現的失誤等等。但報告認為,這些風險都是可以克服的,結論是樂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