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1日上午8時未到,開往馬德里的四列火車發生爆炸,死亡人數200過外,傷者近1500。在歐洲,這是1988年蘇格蘭洛克比空難導致一共270多人死亡后的最大慘劇。
在慘劇爆發初期,一般人特別是西方傳媒均揣測這是基地恐怖分子因為西班牙派兵前往阿富汗和伊拉克戰場而采取的報復行為。政府則更多地強調這可能是巴斯克分離分子的“杰作”。經過整整24小時的沉默,馬德里傳媒收到一卷自稱是基地組織歐洲軍事行動組拍攝的錄像帶,承認發動這次襲擊,并說襲擊“陸續有來”……
究竟誰是真兇,對中國人來說,并不重要,因為不論是巴斯克或基地分子所為,均顯示了導彈相向互指的舊意識形態(即計劃經濟與自由經濟之爭)引致的冷戰,已由新意識形態(即宗教原教旨主義(及分離分子)與現代化之爭)引起的另類冷戰所取代。
上世紀90年代末期柏林圍墻拆除、蘇聯解體,國際形勢一邊倒,美國成為惟我獨尊的強權;經過這10多年的摸索,俄羅斯在普京領導下又有與美國一爭雄長之勢,這種形勢,在普京以大多數票獲得連任后將更明顯,莫斯科近來已展示新式武器并揚言在武裝發展上取得重大成就,加上普京大權在握,在國內已沒有具威脅的對手,他將有時間、權力和實力(核子彈頭)重新替俄羅斯在國際間定位。
普京如何通過修憲或會否與白俄羅斯(以至其他前蘇聯加盟共和國)合并,目前言之過早,惟可以斷言的是,俄羅斯經濟將日趨開放,其吸引外資的努力必升級。和中國及印度不同,俄羅斯人丁稀少,卻有未開發的豐富天然資源,這正是經濟體質日益強壯的中國所急需,中國因此要成為俄羅斯重要的“外國直接投資者”。溫家寶總理在人大閉幕后的記者會上答記者問時,指出中俄“應該永遠友好,永不再戰”,又說“兩國簽署了一份中俄睦鄰友好條約,也制定了四項措施,增強政治上的互信……”。這種發展勢頭是好的,卻是務虛的;中國外匯儲備多的是,因此投入適量資金,協助俄羅斯開發天然資源,以收經濟雙贏之效,才是刻不容緩的務實工作。
西班牙“3#8226;11慘劇”后,盲從美國主戰的國家國國自危,擔心會成為恐怖襲擊的下一個目標,這種憂慮未必會成為事實,但前景有陰影已足令資金逃難歐洲,這些“熱錢”往哪里去?
筆者相信美國是主要目的地(這類資金主要從事證券及金融性投資,與“直接投資”的資金不同),原因有二。第一是美國痛定思痛,已在國土安全上投下巨資,有關行政組織亦已建立,因此安全較有保障;第二是最重要的,這就是美國經濟表現遠勝一般論者的預期,消費者花錢豪情未減,他們仍有余力消費!
美國人有沒有財力消費,最根本是“家庭凈值”(household net worth)的增減。如“家庭凈值”萎縮而消費持續,意味負債與資產比率上升,反之則下降。據聯儲局公布的統計,科網泡沫爆破后的2000至2002年的三年間,“家庭凈值”一共跌掉25300億(美元,下同),計2000年減3300億、2001年少6770億、2002年跌15020億,此后不跌反升,僅2003年第四季便增21600億,令總凈值達444100億,這等于去年第四季“家庭凈值”已收復過去三年失掉的85%。在凈值減縮之下,美國消費者因利率低企不惜增加負債花錢,現在凈值大幅回增,利率偏低依然(遲早回升但未回升),又豈有不痛痛快快繼續快活之理(認為快活來自清心寡欲者畢竟只屬極少數)?
由于物業旺景仍未成過去,沒有利益沖突、非隸屬投資銀行的“民間”經濟學家估計今年樓價應有6%左右的升幅(2003年平均樓價升5.6%),加上股市升勢未止(“3#8226;11慘劇”后升勢會加速),年底“家庭凈值”可達50萬億,“如無意外”(即沒有重大天災人禍),至2005年此數將達57萬億,比2003年增三成。令人有點意外的是,去年退稅和物業重按令消費者手上多了5000多億(過去五年,只有約20%的物業按揭以浮動利率計息,這意味未來利率上升對供樓者影響不會太大),而投入貨幣基金及儲蓄存款的總額達5萬多億,比五年前多1萬億……。一句話,香港人熟知的“財富效應”令美國消費者不停花錢,縱情消費——2003年消費增3%,今明兩年的增幅將分別達4%!
在這種情形下,趁低吸納美國股票也許是不錯的投資策略;筆者不敢肯定美元匯價跌勢會否因“3#8226;11慘劇”而完結,但匯價縱有輕微損失亦可從股價上賺回有余。
作者為香港《信報》社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