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人害怕禿頂,這已是人類歷史上的老問題。近一百多年來,醫學界一次次地為禿子提供全新的治療手段:從移植毛發到干細胞培養頭發。
追溯歷史
應該說,社會上對禿頂的態度在不同歷史時期是有所不同的。在古希臘、古羅馬年代,禿頂被社會公認為是上帝的懲罰。如果軍事長官頭發稀疏或禿頂,一些希臘領地的長官會斷然拒絕為他們安排工作。羅馬人也不喜歡禿子,甚至還打算讓議會通過所謂的“禿子法令”,不讓禿頂男子競選議員。就是禿頂的奴隸也只能賣到半價。
同胞的這種態度逼得那些禿子想辦法遮住這個瑕疵。當時惟一可靠的辦法就是戴假發套。早在古埃及和亞述時代,假發就已經開始流行。到了古希臘和羅馬, 假發進一步得到了普及,當時就連皇帝也戴著假發。
自從人們開始信奉基督教之后,禿子的處境又變得不妙起來,因為教會看不慣那些戴假發的人。當時,假發被看成了魔鬼的假面具。克雷芒神父曾斷言,戴假發的人不能當神父,因為上帝的祝福會被假發所阻而進不了心靈。而在君士坦丁堡教堂,公元692年就有幾個教民因為戴假發而被革出了教門。
到了17世紀,假發才得到了乎反。法國皇帝路易十三因患花柳病而脫發,只好用假發來遮住禿頂。為了討好國王,近臣們也紛紛戴起了假發。路易十四不僅從父王手中繼承了王位,也跟父親一樣只有幾根稀拉拉的毛發,于是國內掀起了戴假發的高潮,因為每個臣民都想學國王的樣子。那時候的假發套有45種之多,不僅禿子,就連滿頭濃發的人也喜歡趕這個時髦。后來,假發干脆成了偉大君主政體時代的象征。17世紀,英國議會開會也是滿堂假發,如果有光頭出現,倒成了咄咄怪事。
到了近代,人們對禿頂的恐懼已經一去不復返,禿于已經成為社會上平等的一員。但是人們仍在設法掩蓋禿頂。目前西方盛行對“青春永駐”的崇拜。西方音樂人約翰·邦·杰維就為自己的脫發深感憂慮,他經常拿自己去同另一個音樂人斯廷格相比較,結果明顯對他不利:“我看著像斯廷格這樣的小伙子,心想人家多么英俊瀟灑呀,可我已經開始掉頭發了。”總之,禿頂是一個平衡器,不管是明星,還是普通平民,大家都在為脫發而苦惱。
手段服務子目的
直到19世紀,人類還是不能戰勝脫發。其實人們的要求也不高,只想遮住那討厭的禿斑,把形象受到的損害降到最低程度。比如說,人們今天已少戴傳統的假發,而多使用護發素和卷發器,把頭發弄蓬松,制造一種滿頭濃發的假象;也有用一些能抗水的染料來涂抹禿斑,不讓禿頂裸露。在戴假發套的同時,人們還用膠水把假發粘在真發上或直接粘在頭皮上。
自古以來還有了一些民間治療手段,比如用蔥、蒜、辣椒等來擦頭皮,后來科學也證明了它們都有一定的療效。它們都有一定的殺菌能力,能消滅各種真菌,并給頭皮供應能促進生發的有機化合硅,這樣就可以稍稍減緩脫發進程。只是醫生們建議慎用,以免擦傷頭皮而引起皮炎。有些地方還用樺樹葉、木賊葉和竹葉洗頭,有些辦法醫院也采用,可惜只是暫時見效,不能根治。
到了20世紀,人類更強烈地要求能找到可靠的治療脫發的方法。保守療法要求有很大的耐心。盡管大劑量地服用維生素B1、B2、 B3和B6、注射蘆薈汁、用紫外線照射、用液態氮擦頭皮,但經多年治療,禿頭上仍是一片“不毛之地”。人們總是希望能在頭幾個月就見到療效,因此第二次世界大戰后,人類就開始了治療脫發的新紀元——外科紀元。
外科治療脫發的前前后后
1933年,當日本醫生奧田提出移植單個帶頭發的皮塊時,大家開始議論起移植毛發的可能性。一直到20年以后,奧連特賴赫醫生首次將這一方法運用到治療脫發上,用的材料是后腦的皮膚。因為后腦皮膚的毛囊不受導致脫發的男性荷爾蒙影響,所以毛發移植之后不會掉。然而,看著第一批患者手術后一個個瘌痢頭的模樣,外科醫生都覺得好笑。
造成這種后果是因為用來移植的帶毛囊的皮塊太大。皮塊的大小通常不超過梳齒的一半。外科醫生用的是激光、牙鉆和小型柳葉刀。現在的外科醫生可以做到讓皮塊還不到0.8毫米。大約兩個星期之后,毛球慢慢習慣了新環境,長出了毛莖。在進行這種操作時,眼睛會覺得很累,因此醫生除了操柳葉刀和牙鉆外,還借助一種專門的顯微鏡、眼鏡和安裝有補充照明設備的小桌。
現在,做移植毛發手術的病例不斷增多。美國每年都有20萬例,歐洲要少一些,,大概也就800例。這是因為手術費高達 4000-6000美元。根據醫生所掌握的情況,兩年前做移植毛發手術的多是35-60歲的人,今天已大大年輕化了。
除了移植毛發,現今還流行植入生物微纖維做成的假發。手術時,將尖頂上帶有小球的“毛發”用專門的針植人頭皮里,待假發周圍的結締組織愈合之后,便將它固定下來。為了試驗其適應性,一開始通常只給患者植入 50-100根這種人造頭發,如果一切正常,再植入50-800根,過20來天以后再植人一次。這種手術得定期進行,一直要到滿頭“長出頭發”為止。手術費用得由植入的假發數量來定,一般是一根“頭發”收2美元。
人造的頭發不會長,也不需要特別的護理。但是有些患者發現有頭皮發炎和“毛發”脫落現象。除此之外,劣質纖維容易打成一個個小卷,使患者的頭看上去活像一只哈巴狗。
20世紀末,美國的醫生發明了一種能從內部激活毛囊的藥物。幾年前,世界藥品市場還出現了一種叫非那斯捷里德的新藥,這種藥能抑制一種酶的作用,而這種酶能將睪丸激素轉化成使毛囊受損的二氫睪丸激素,這樣就能從根本上解決脫發問題。
不久前法國的生物學家從干細胞成功地獲得毛囊,并用這種方法培植了一大塊帶皮脂腺和毛囊的真皮。當然,這種方法目前還僅限于在試管里試驗成功。
[編譯自俄羅刪莫斯科晚報》]
(責任編輯劉景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