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校家庭雙管齊下
張老師 初一班主任
面對記者“到底該不該跟這樣大的孩子講‘性’”的問題,張老師的回答非常肯定:“講,一定要講。”
張老師主張在這個問題上學校和家長相配和,雙管齊下,她認為這樣效果會更好。“學校呢,主要是從理性方面講知識,開設專門的青春期講座或針對性很強的健康課,再有就是在道德品質方面加強自尊自愛的教育;家長則應該從感性的角度,給孩子講怎么樣保護自己,針對自己孩子的具體問題,給予耐心詳細的解答,畢竟青春期的問題既是共性的,個體之間又有差異,每個孩子都有不同的問題,只有父母才能做最體貼的解答。
張老師認為,對于青春期的孩子,最重要的一點就是消除他們心中對“性”的神秘感,越是支支吾吾、語焉不詳,就越讓他們覺得異性很神秘,好奇過了頭就會出事兒。相反,消除了神秘感,沒有了好奇心的驅使,這么大的孩子興趣很容易轉移,相應的在這方面也就不會出什么事。
采訪側記:開口之前先補課
對于大多數家長來說,已經能夠認識到對孩子談“性”是一種必要,但到底該用什么樣的方法來談,卻是他們心中的頭等難題,由于不知該如何開口而選擇沉默的家長并不占少數。
難以啟齒的原因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家長本身缺乏相關的性知識,對于他們來說,對于性知識的了解更多是水到渠成或道聽途說,真要他們把“性”作為一種知識講給孩子,恐怕十之八九都會感到力不從心、無從談起。
也難為這些家長,想他們年少時,當時的家長在回答此類問題時答案通常是“你是媽媽從垃圾堆里撿來的”或“媽媽見你在路邊哭,就把你帶回家了”,在蒙昧中長大的這一代,如今即使想給孩子一個清晰的答案,恐怕也要自己先補課才行。
一項針對成年人的問卷調查結果顯示,62%的人沒有接受過正規的性教育,甚至有12%的人對性知識一無所知,試想當他們成為父母,拿什么來對孩子進行“性教育”?
因此,想教育自己的孩子以科學的態度來度過青春期,家長們有必要重新回爐,把性知識這落下的一課補扎實,用自己的人生經驗將其消化吸收,從而為在黑暗中迷茫的孩子營造一條光明的航程。
[專家觀點]
最近在媒體上屢屢看見有關青少年性問題的報道,很是令人痛心,其一是說一個15歲少女在自家的衛生間生下一男嬰,因怕外人知道,將嬰兒從六樓拋下;另一則是說一男高中生因在初中時偶爾窺見父母的性生活,對母親裸體十分感興趣,因而無法控制性沖動,與自己的妹妹發生性關系,上高中后漸漸懂得自己的作為是一種亂倫行為,終日后悔,以至于痛不欲生。還有一則是發生在某高校的案件,一名學業優秀的男生,夜闖女生廁所……
近些年來,有關青少年性錯亂、性犯罪的事實屢見報端,這說明青少年的性教育問題已迫在眉睫。據有關研究表明,個體青春期的提前已是一個普遍的問題,現在小學五、六年級的學生就開始進入青春期。進入青春發育期的青少年生理、心理發生了急劇的變化。性生理發育促進性意識的迅猛發展,他們對自己生理的變化會感到困惑、迷茫,迫切需要成人的指導,尤其是來自父母的正確指導。傳統的性教育方式、方法已不適應身心快速成長的青少年和信息快速發展變化的社會需要。
在實際生活中,許多家長不能主動向孩子談及有關性知識,當孩子直接向父母提出這樣的問題時,就更不知如何回答。常見的不正確的表達方式有:
以欺騙的方式回答孩子的提問。
當孩子長到一定的年齡時,經常對自己是如何來到這個世上的產生疑問。對孩子提出的問題,有的家長對孩子說:你是山里揀來的;還有的家長對孩子說:你是從大海里撈出來的;也有的家長對孩子說:是爸爸把一粒種子放在媽媽的肚子里,你就在那里發芽了,長大之后從媽媽的肚子里取出來,等等。有些孩子信以為真,一直到了成熟年齡也不知人是如何孕育、誕生的,到了結婚的年齡,還不知何謂夫妻生活。
回避孩子提出的問題。
當孩子提出有關性的疑問或知識時,有些家長采取了回避的態度。
例如,有些孩子在雜志或書中看到“避孕套”一詞時,問到父母,“避孕套”是什么東西,它有什么用處?還有些孩子在電視節目或雜志上看到動物交媾行為時,問到父母動物為什么會這樣做?等等。有些父母對孩子的問題回答得支支吾吾,采取搪塞的態度;有的家長說,小孩子不要打聽這些事情,長大了就知道了。還有的家長對孩子的提問如臨大敵,采取遮掩的態度,生怕孩子知道有關性的信息。其結果是愈怕孩子知道,孩子的好奇心就愈強,也就愈想知道。孩子不能從正確的渠道了解性知識,就會從其他的渠道(如黃色書刊、黃色網站等)追求滿足,還有些孩子采取了窺視異性身體的方法來滿足自己對性的好奇。
對孩子采取訓斥的態度。
當孩子想了解性及有關性知識的時候,尤其是有了性的沖動時,有些家長認為是孩子要學壞了,是思想、意識不健康的一種表現。于是對孩子采取訓斥、甚至是打罵的態度,認為孩子談性是一種可恥的行為。于是,有些孩子對自己的生長、發育中的一些正常的生理和心理反應持一種自責、甚至是負罪感。例如,手淫是青春期常見的解決性沖動的方式,由于很多青少年不知道手淫產生的原因及對身體的影響,又羞于向父母請教,于是不能自拔又背上沉重的思想負擔,這對青少年身心發育是極為不利的。可見,不正確的性教育方式會導致孩子對性的無知,遇到有關性生理和性心理困惑的時候不知如何解決;遮掩和回避的態度只能增加孩子對性的神秘感,青少年可能通過不正常的渠道獲得性知識,增強性的誘惑力,甚至導致畸形的性心理或變態的性行為反應,正如文章開頭提到的幾個令人痛心的案例。
那么,家長應該如何向孩子開口談“性”呢?不妨試試下面幾種方法:
√正面回答孩子的問題。
對孩子提出的有關性的疑問時,家長不要回避,可以直接回答孩子的問題。例如,可以科學而簡潔地對孩子講解兩性吸引的道理,如實解答生育之謎。
√教給孩子必要的生理衛生知識和自我保護的方法。
例如,當女孩子月經初潮、男孩子第一次遺精時,要告訴孩子:你長大了,應該注意生理衛生。要教給孩子,尤其是女孩子一些自我保護的措施,如怎樣防止性侵犯,怎樣緊急避孕;教給男孩子如何使用避孕套,等等。
√與孩子一起學習和討論有關性知識。
由于多種原因,有些家長對相關的性知識也知之甚少,這就談不上正確回答孩子的問題。在這種情況下,家長可以和孩子一起學習有關性知識。例如,可以一同參觀計劃生育圖片展覽,也可以通過一些影視資料直觀了解有關性知識,在學習和觀看時,可以與孩子一起討論,對孩子講解兩性生理結構和功能的差異,消除孩子對異性的神秘感。
√采取信件溝通的方式對孩子進行性教育。
有些家庭或是父親或是母親一方長期在外,當孩子進入青春期時,與異性子女開口談性有些不方便。這時,同性父母的一方可以通過信件、電話的方式與孩子溝通,這樣既可以了解孩子的生理與心理發育情況,及時予以必要的指導,也可以增進父子、母女之間的感情,使孩子身心得到健康發展。
總之,性教育既不是單純的知識傳授,也不是雜亂的信息滲透,而是幫助青少年健康地、文明地、幸福地生活的一項特殊任務,它包括著對少男、少女生理、心理發育知識的傳授,對其行為的指導和人格的培養;還包括關于男女性別差異與性別平等的教育、愛的教育以及幫助孩子為婚姻家庭進行準備。家長對孩子的性教育既要有正確的觀念,又要有正確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