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來,美國決定向亞太地區派遣多艘潛艇,俄羅斯則在加速建設最新型“北風之神”戰略核潛艇,日本第五艘“親潮”級常規潛艇已下水,印度宣稱要擁有自己的核潛艇,臺灣當局則為擁有新潛艇費盡心機。一時間,中國大陸周邊的潛艇備戰煞是熱鬧。
美國:作戰能力世界第一
美國目前在役核動力潛艇總數為69艘,作戰能力可謂世界第一。
隨著戰略重心轉向,美國日益重視亞太地區。前不久,美太平洋艦隊司令法戈在美“海軍潛艇聯盟”午宴上發表講話時稱:“世界正在改變,重心已經轉移至亞太地區。該地區應是美國海軍未來主力所在,但美軍在亞太地區的潛艇只有23艘,遠不及該地區的其他國家潛艇的數目。”為此,美國進行了多手準備。一是加強在太平洋的潛艇部署,目前美軍正考慮向關島再增派6艘潛艇。而在此之前,美軍已經在關島部署了3艘核潛艇。按美軍的話說,這是為未來卷入潛在的臺海和朝鮮半島危機奠定基礎。二是打造具有強大對地攻擊能力的新型潛艇。今年6月剛服役的“弗吉尼亞”級攻擊型核潛艇,被美國海軍視為跨世紀的新型多功能核潛艇,既能在深海水域實施作戰行動,又具有在沿海水域的作戰能力,一旦部署到亞太,將會對我解決臺灣問題產生極大阻力。
俄羅斯:著力強化核威懾
蘇聯解體后,俄海軍風光不再,但仍擁有令人生畏的水下力量。目前,俄羅斯共有包括“阿庫拉”級核潛艇在內的各型潛艇30艘。俄太平洋艦隊主要兵力部署在勘察加半島和濱海邊疆區兩大戰略要地,其中戰略核潛艇主要部署在勘察加半島的彼得羅巴甫洛夫斯克基地,從那里可不經過狹窄海峽直接進入太平洋。
俄太平洋艦隊主要以攻擊型核潛艇為主,常規潛艇為輔,主力核潛艇是“阿庫拉”級,它是目前俄海軍最先進的攻擊型核潛艇。俄羅斯在亞太地區因北方四島問題主要面臨日本的威脅,不過由于強大的俄太平洋艦隊的存在,日本從來不敢輕舉妄動。
另外,面對美國在亞太地區潛艇力量的增強,俄羅斯正全力打造新型戰略核威懾力量。正在建造的“北德文斯克”級多用途核潛艇,兼具攻擊型核潛艇和巡航導彈核潛艇兩者的性能;而“北風之神”級核潛艇則是最新一代戰略導彈核潛艇,可配備16枚最先進的潛射型白楊-M或SS-N-28洲際彈道導彈。
日本:常規潛艇世界一流
日本一直采取每年退役一艘舊潛艇、服役一艘新潛艇的方式更新換代,因此,日本現役潛艇的平均服役時間最短,其技術水平堪稱世界一流,尤其是最新的“親潮”級潛艇更是達到了當今世界常規潛艇的最高水平。目前,日本海上自衛隊共擁有16艘潛艇,其中5艘是最新型的“親潮”級,單艇造價約5億美元。
第一艘“親潮”級潛艇服役于1998年,該艇長81.7米,寬8.9米,吃水7.9米;水面排水量2700噸,水下排水量3000噸;水上航速12節,水下航速20節;下潛深度可達500米。它是迄今為止日本建造的最大型潛艇,在世界上也屬于噸位最大的常規潛艇之一。艇上裝有“魚叉”潛射反艦導彈及日本國產的89式魚雷,均屬世界一流的武器裝備。
韓國:購買德國貨
為應對東北亞的復雜局勢和日本的強大潛艇部隊,韓國向德國定購了9艘209級1200型潛艇。
209級常規潛艇以其出色的性能創造了常規潛艇出口數量最多、使用國家最多的兩項世界紀錄,成為世界潛艇市場上的“名牌產品”。典型的209級潛艇采用單殼體結構,艇體為優質鋼制成,潛深可達300米,水下最大航速23節,裝備8具533毫米魚雷發射管,可同時跟蹤12個目標和指揮8枚水中行進的魚雷。除魚雷外,209級潛艇可以使用美制“魚叉”型潛射導彈。
今年年初,韓國國內媒體報道說,韓國軍方正在秘密研究2012年之后實戰部署數艘4000噸級核潛艇的方案。
朝鮮:神秘的力量
朝鮮軍隊向來以神秘著稱。根據目前掌握的資料估計,朝鮮一共擁有原蘇聯R級潛艇22艘、W級潛艇4艘、小型潛艇45艘,以及海岸潛艇21艘,是亞洲各國中擁有潛艇數量最多的國家。不過,朝鮮的潛艇在性能上已經落后了。
朝鮮擁有獨立設計和制造小型潛艇的實力。自上世紀90年代以來,朝鮮至少已將18艘自己制造的“桑戈”級近海潛艇投入海軍服役,其中一艘于1996年被韓國截獲。“桑戈”級近海潛艇最大排水量為260噸,可攜帶16枚魚雷。
印度:斥巨資建造核潛艇
近年來,印度不斷強化核威懾戰略,對行動隱蔽、具有很強威懾能力的核潛艇情有獨鐘。據印度海軍高級官員透露,印度海軍目前已經制定了一項代號為“75號工程”的大規模潛艇建造計劃。據此計劃,印度海軍將在未來30年內耗資數百億美元建造24艘能夠裝備遠程巡航導彈的常規潛艇和數艘核潛艇。另外,印度早已于1999年開工建造第一艘核攻擊潛艇,它以俄羅斯C-1級核潛艇為藍本,計劃在2006年下水,一年后開始服役。
在自建核潛艇的同時,印度還積極尋求租借俄羅斯的核潛艇,除已租借的5000噸級“查理I”級(670型)攻擊型核潛艇外,今年3月,印度政府還批準了海軍租借俄羅斯“阿庫拉”級核潛艇的要求。
東南亞:扼制馬六甲海峽
目前,印尼已擁有6艘德國造的潛艇,而且今后還打算購買與研制20艘潛艇。新加坡從瑞典購買的4艘“海蛇”級二手潛艇已全部到位,并與瑞典達成協議,由瑞典為新加坡培訓潛艇艇員,目前已派出了首批40名受訓人員。馬來西亞從法國和西班牙訂購了兩艘常規潛艇。另外,泰國準備外購或租用潛艇,菲律賓也計劃引進該國歷史上首艘潛艇,越南一直對研制潛艇感興趣,已派船員到俄羅斯訓練。預計到2010年,東南亞國家將擁有20多艘常規動力潛艇。
中國臺灣:妄圖以潛拒統
臺灣海軍目前擁有4艘潛艇,其中兩艘為美軍60年前建造的“加皮-H”型潛艇,另外兩艘是荷蘭建造的“劍龍”級潛艇,因年代久遠、裝備落后,實際上已沒有多少戰斗力了。
臺灣當局一直尋求增加其潛艇數量來對抗大陸,前不久,臺灣當局決定斥巨資3937億新臺幣購買美國潛艇,但由于報價過高,至今沒有獲得臺“立法院”通過。因歐洲國家不愿向臺出售潛艇,美方不得不重開生產線,為臺灣設計和建造潛艇,計劃2006年開始建造,第一艘潛艇預計2012年交給臺灣,之后平均每年1艘,直到2019年完成最后交艇。
(李向東摘自《國防知識報》 原標題為《游弋在中國大陸周邊的潛艇》 本刊有刪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