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條理思維
條理思維是將客觀事物或某一問題解剖成單純明了的組成部分,找出它們的本質屬性即彼此聯系加以考察,以揭示論點與論據的必然聯系,從而將觀點建筑在不可動搖的論據基礎上。
條理思維的常見形式是:中心論點是一個肯定或否定判斷,然后從不同側面、不同角度分析做出這種判斷的幾個理由。
例21:
作文題:自古雄才多磨難

題目就是觀點:杰出人物大多是在艱苦磨難中產生的,為什么呢?這就要加以分析。例如,可以列出這樣幾條理由:(1)磨難出志氣;(2)磨難練毅力;(3)磨難長才干。
例22:在電視節目《動物世界》里看見過一些鳥,它們對自己剛出生的孩子十分疼愛。父母分工:一個在家守候,小心翼翼;一個四處飛奔,不辭勞苦。一旦小鳥學會飛了,大鳥就會把小鳥趕出窩。小鳥叫著、躲著,就是不肯走。大鳥就用嘴啄,啄得小鳥哇哇亂叫,直到飛走為止。
如果要聯系社會現象,評論大鳥驅趕小鳥這一自然現象,如何立意?

我們可以按如下步驟來思考:
首先,對此現象做出總的評價———大鳥趕得好。為什么?大致理由有三:(1)可以打消小鳥的依賴心理;(2)可驅使小鳥學習和鍛煉生存本領;(3)體現了大鳥的深謀遠慮,表現了它對小鳥的真正熱愛與關懷。
然后,再聯系父母應如何關心子女這一社會現象來做類比,文章立意就清晰、完整了。
(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