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第一次上臺,語無倫次、錯誤百出,讓別人聽不明白我在說些什么。于是臺下同學們看著我的窘相,發出一陣笑聲,還有些人指指戳戳;當然,也有些同情的目光。我在一片倒彩聲中走下了講臺。幾分鐘后,我第二次走上講臺,臺下噓聲一片……
———寫在前面
各位同學、史老師:
這是我第二次走上講臺,剛才我聽見一片噓聲。也許有人在嘀咕:“還有臉上臺?丟臉丟的還不夠嗎?”“唉!人家臉皮厚,你管得著嗎?”……在這里,我要對這些人講:“在下的臉皮確實是不薄,但是,我要告訴大家,剛才的一切那只是我演講的一部分!”
我只是告訴大家,我以前在老師、同學心目中不是一個好學生,甚至可以算是一個差生。上課回答問題時總是結結巴巴、錯誤百出,話都說不完整,所以飽嘗了老師的輕蔑目光、同學的冷嘲熱諷。一開始,我臉發燒、心直跳,真希望有個地縫可以鉆進去。后來,慢慢地也就習慣了,逐漸變得“厚顏無恥”地適應了。于是我站起來回答問題的次數越來越多,正確率也越來越高。雖然還是有答錯的時候,同學們還是笑我,但我“厚顏”地認為,那是人家對我尚不了解。只要不計較這些,就會為自己平添一層“臉皮”。隨著“臉皮”的增厚,我的勇氣也越來越大。正是因為有了這種與日俱增的勇氣,所以,今天我才敢在這么多陌生人面前再次走上這個講臺,不怕再搞一場笑劇。
我想說,不要怕別人知道自己的愚笨,因為自己明白自己確實不是什么天才;不要怕旁人的嘲笑,那是旁人對你尚不了解。當你把自己分解成厚實的若干部分,讓每一個部分都充分滲透到生活中最真實的一面時,所有的一切都會成為你適應生活、取得成功的動力。讓我們勇敢地走上講臺,用自己充滿激情的演講來證明“適者生存”這個道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