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加完2003年高考作文評卷后,筆者感觸頗深。根據2003年高考作文《等級評分標準》的變化及評卷的操作實踐,筆者認為2004年高考作文的備考應著重突出如下幾個方面:
一、卷面整潔,書寫美觀規范
近年來,高考滿分作文卷無一不是書寫工整、卷面清潔、字體美觀、行款規范的;2001年的《誠信是最好的行囊》和2002年湖北考生的《選擇》就是典型代表。上述兩篇作文征服閱卷老師的原因,首先就是他們成熟而漂亮的書寫,令評卷老師為之動容、爭相傳閱。字體、卷面如同一個人的外觀,會左右閱卷老師的情緒,這是一個不可逆轉的心理現象。有部分考生的書寫比較差:一是卷面不整潔,涂來改去,線條、箭頭上下左右穿插;二是字跡欠端正清楚,有些考生的字甚至慘不忍睹。這樣的作文即使很符合作文的其他要求,也會影響作文成績的。
卷面整潔、書寫美觀、字體規范、行款正確這四者被稱作文章的“臉面”:卷面整潔是指不隨意在卷面上勾涂畫抹;書寫美觀是指字跡清楚、勻稱、好看;字體規范,是指不寫錯字、別字;行款正確是指題目、段落、署名位置適宜,隔行、頂格、標點符合要求。這四項是審美對象的外部形體,是審美者的第一印象;這種外部形體所產生的魅力可以使人直接獲得美的享受,會使閱卷教師一見鐘情。
二、切合題意,提高審題能力
細細分析考生審題失誤的情況,歸納起來有三類:
1、題目要求寫感情親疏與認知的關系,考生卻完全拋開感情談認知。有的談片面性害死人,主張一分為二看問題;有的談主客觀關系,認為主觀認識必須符合客觀實際;有的提醒人們不要被表面現象迷惑,要透過現象看本質等等。
2、拋開認知談感情。如不滿當今社會的人際關系,呼吁人人都獻出一點愛;寫父母對自己無微不至的關愛,發誓要好好報答父母;寫早戀的危害,寫友情可貴……
3、風馬牛不相及。如《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近墨者一定黑嗎?》《誠信———人生的通行證》等,一看題目,便知跑題。
高考作文不是無限制地任意揮灑,它必須遵循特定的要求與規范,否則會戰敗于考場。
三、中規中矩,做好常規文章
據山東省評卷組有位閱卷老師介紹:有一考生作文得了滿分,其原因并不是新穎另類,而是中規中矩。這位考生的作文觀點非常明確,論證和邏輯層次非常明了,語言表達也非常順暢。打這個滿分是作文閱卷組的老師們經過了幾次協商、一致認同的。由此可見,做好中規中矩的常規文章是高考作文獲得高分的主要途徑之一。
四、顯露個性,增強創新意識
雖然全國高考作文連續幾年以話題作文的面目出現,但其形式和命題傾向都在不斷地變化。從形式來看,話題關系復雜化,審題的難度增加;從命題傾向來看,1999年的“假如記憶可以移植”側重于想象能力,2001年的“誠信”、2002年的“心靈的選擇”側重于認知、思辨能力。可以預見,2004年的高考作文將要求考生既要把握高考作文命題的基本發展趨向,又要敢于和善于創新。
高考作文要充分展示考生的寫作個性,這就要求考生敢于突破一些“框框”“套路”,大膽創新。但要把握兩點:第一,考場作文求創新必須在審清題目要求的前提下進行,不能無限制地任意求新;第二,觀點的求新首先要正確,創新材料必須準確。
五、文貴情真,切忌胡編濫造
感情真摯是近年來高考作文的評分標準中一個新的重要標準。一篇文章,尤其是寫人記事的文章,沒有真實的情感,是很難打動讀者的。
文貴真情,怎樣才能寫出真情呢?應抓住兩個關鍵:
其一,杜絕胡編濫造。歷屆高考作文中總有不少考生違背“文貴真情”的原則,為騙取同情,胡編亂造,內容虛假,以致讓閱卷老師生厭。
其二、重視小處著筆。生活中的確有一些“驚天動地、驚世駭俗”的事件,但是這樣的事件少而又少。我們在作文選材時,不必考慮非要“不一般”不可。有“驚天動地、驚世駭俗”的材料固然可以寫;假如沒有,生活瑣事也不妨寫來,并且,瑣事最可能見真情。
六、博覽廣積,厚實文章底蘊
應試作文的競爭其實就是才識的競爭;沒有豐富的才識,就不會有汩汩滔滔的文思。
古人講為文之道,強調“厚積而薄發”。這句話揭示了生活、讀書與學生作文的關系。《赤兔之死》曾一度轟動,可以推想,如果沒有扎實的文言基礎,如果不是精心研讀《三國演義》,就很難有《赤兔之死》的轟動。2003年高考作文中也有考生演繹《紅樓夢》《三國演義》等文學名著的情節,并且能很好地與考題結合,應該說也很成功。從這些文章中,我們不難看出小作者深厚的文學修養。
內容充實的文章必須具有高質量的材料,怎樣積累和篩選材料呢?考生可按下面三個標準積累、篩選材料:一是積累有豐富意蘊的材料,剔除雞毛蒜皮之類的瑣事;二是立足現實,面對生活,積累有現實感的材料,剔除陳舊的材料;三是積累有新穎度的材料,不人云亦云。
七、理論武裝,寫出“大氣文章”
平時注意積累一些哲理,如:主觀與客觀、理論與實踐、量變與質變、一般與特殊、必然與偶然、現象與本質、外因與內因、運動與靜止、動機與效果、局部與整體、內容與形式、主要矛盾與次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與次要方面……也就是要求平時用聯系的觀點、發展的觀點、矛盾的觀點、一分為二的觀點去看待和分析問題;要讓考生“眼高而手不低”,即眼界要高一些,認識水平、理論水準要高一些,只有這樣,才能寫出“大氣”之作。
八、選用文體,符合體裁特征
高考作文“文體自選”,是說考生可以選擇自己最擅長的文體施展寫作才能,但不是不講究文體。《考試說明》講得很清楚,要“符合文體要求”。面對不拘文體的作文,考生要想取得高分,除了要選擇自己所擅長的文體外,還要努力做到“規范”,即具備明顯的文體色彩,絕不能寫成“四不像”文。2003年高考特別重視文體要求,考生一旦選定某一種文體,就要有強烈的文體意識,閱卷老師就是以考生所選用文體的寫作標準來審視考生的文章的。因此,考生首先要對記敘、議論兩種文體的基本特征和寫法了如指掌,并有針對性地進行兩種體裁的比較訓練,練習寫好規范的記敘文和議論文。在此基礎上,再掌握幾種自己感興趣的文體,例如寓言、微型小說、日記、隨筆等。
九、優化語言,盡顯文章亮色
語言是內容的載體,如果語句不通,再好的內容也難以得到充分表達。高考能否獲得作文高分,我看關鍵有四點:一是規范,即用規范的現代漢語作文,詞匯和語法都要規范化;二是準確,即選詞貼切、符合實際,正確使用詞語,無各種語病;三是連貫,即句子內容組織得當,句子之間銜接順暢,順序合理;四是文采,即詞句漂亮,行文華麗,在內涵上有一種韻味、一種光澤、一種氣派,文采應以自然流暢為上,返璞歸真為上。高考作文時考生要十分明白:文章要有文采,就要合理靈活地選用句式,或對偶、或排比、或反問、或長短相間、或整散交錯;文章要有文采,還要靈巧地使用其他修辭方法,或比喻、或夸張、或設問、或反問、或比擬、或反復、或對比。在作文中靈活運用這些語言表達手法,分數必定會高出一個等級。
十、設置亮點,突出文章個性
產品沒有特性,就找不到買主;作文沒有亮點,就得不到高分。“四平八穩,波瀾不驚”的文章,難以激發閱卷老師給分的熱情。文章的一絲亮光,情感的一束浪花,則可以激起閱卷老師心中的千層漣漪。瀟灑工整、成熟美觀的書寫,精巧的標題,靈動的語句,真摯的情感,新奇的材料,新巧的構思,跌宕的情節,瑰麗的想象,傳神的細節,豐滿的形象,豐富的內涵,深邃的意境,精彩的“鳳頭”,充實的“豬肚”,詩化的“豹尾”,別致的技巧,另類的文體等等都可以構成亮點、形成個性,從而贏得高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