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中國父親在日本留學時,把孩子送進了日本當地一家幼兒園,入園時老師要求孩子必須換穿上同大家一樣的短衣短褲。那可是冬天啊,做父親的心有不忍,可一見別的孩子也都如此,只好聽之。結果當天晚上孩子就流了鼻涕,感冒發燒。父親再次代為求情,說自己的孩子體弱多病,能不能同其他的孩子有所區別?但最終未能“破例”。說來也怪,幾經折騰,孩子小病沒有,大病也不犯,就連感冒發燒之類的病也沒了。道理是這樣的,日本提倡小孩子冬天穿短裝,是想培養孩子們的耐寒能力。孩子身體正逢發育階段,貪玩好動,始終處于運動狀態,對寒冷有一定的抵御力,年復一年地經歷冬季的抗寒磨練,御寒能力就會大大提高,體質增強。
回過頭來看一看長在國內的孩子,秋風一緊,長衣長褲、毛衣毛褲就上身了;雪花一飄,帽子、圍脖、小棉靴,外罩一件羽絨服,本來個兒不大,一個個穿得都跟楊利偉叔叔上太空似的,只露張小臉。有的連小臉都不全露,再加一個口罩護著,只留兩個黑眼睛看人,作為跟外界空氣的惟一接觸。
家長都這么緊張,幼兒園老師也不敢含糊,每日的放風時間有限,其余的時間坐在四季如春的屋里玩吧,學習名堂多多,玩具種類多多,一天吃好喝好,沒磕沒碰,干干凈凈進園,再干干凈凈回家,再挑剔的家長也說不出老師的毛病,更何況有些家長對幼兒園的滿意指數就是以這些為標準的。
接下來很多觸目驚心的問題出來了,一個惡性循環的怪圈形成了。缺少自然風和陽光愛撫的孩子,一有個風吹草動,因為感冒、發燒不能正常入園的孩子就多起來,大冷天的,擁擠在大醫院里的孩子幾乎每天都有一所幼兒園里那么多,一個個依偎在父母的懷里精神不振,更刺耳的是他們的哭聲。能堅持著上幼兒園的,也是隨身帶著瓶裝的袋裝的藥片,看著他們一個挨一個地進來,紛紛仰起稚嫩的小臉,露出掌心上的藥片給老師說:“這是我今天吃的!”你能不心痛?!
帶孩子去看病,從小不點兒到七八歲的,除了正常看病外,醫生都要提醒一句,這孩子缺鈣,回家要補鈣。我曾很奇怪地問過醫生,書上不是說小孩子只有二歲以前才需要補鈣,以后曬曬太陽就夠了嗎?醫生說,你看現在的孩子大都關在屋子里,有幾個曬夠太陽的?一時啞然。
想想自家孩子也是個缺少陽光的,給不了陽光就只好給補鈣。每天一片鈣、每天一片多維維生素地維持著,希望他不生病,希望他不缺鈣。好在現在的藥片做得都跟糖似的,草莓味、桔子味任你挑選,家長倒不用愁喂藥難了。習慣如此的孩子甚至天天會主動提醒你“媽媽,我還沒吃那鈣片呢?要那種草莓味的!”就好像在盼望他的下午茶。
誰都知道,把孩子天天關在屋子里,給孩子穿上厚厚的衣服,那是很難能得到陽光的恩賜的;自己體力不強,稍有不慎,就有可能被一陣風吹倒。學學人家吧,比咱這兒氣候暖的,氣候冷的都在做,大起膽來,讓咱的孩子在大冬天里,也能身著短裝,不懼任何氣候,精精神神地出門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