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衛生部、教育部的聯合調查,目前我國學生近視發病率接近60%,居世界第二位,人數居世界之首。對兒童屈光不正的矯正并普及愛眼護眼常識已迫在眉睫。
近視是一種眼科疾病,如果沒有及時治療或預防,可能會加劇近視程度,嚴重者甚至會導致失明。實踐醫學表明,患有高度近視的人在年長時,很有可能會患上白內障、青光眼和視網膜受損等導致失明的眼疾。
近視形成的原因分為先天和后天兩種。先天近視主要是超過600度的高度近視,多與遺傳因素有關。后天近視一般低于600度,主要與環境因素有關。
一般來說,近視的發作主要在以下時期:幼兒園大班、小學一年級、小學三年級、小學五年級、12歲以上的青春期。在這期間,可以有充裕的時間和許多機會通過“后天”調養來達到預防近視發生的目的。
調理營養彌補不足
父母們在飲食方面應盡量讓兒童少吃甜食,多吃富含維生素A、B、B、C及E的食品。常見富含維生素的食品有蛋、奶、魚、肉、肝臟和新鮮蔬菜、水果。
改善環境加強鍛煉
要預防后天近視,還需要注意改善視覺環境:教室采光標準化、窗戶透光面積與教室之比不低于1:6、黑板無反光,養成良好寫作姿勢,用眼40~50分鐘應該休息遠眺、做眼保健操,不在走路、乘車、躺臥時和陽光直射下或暗光下閱讀、寫字等。
及時檢查科學配鏡
如果發現兒童有近視的跡象,應該及時到醫院檢查,散瞳驗光,配合適的眼鏡。
專家最后指出,由于兒童自我控制意識不強,家長及老師要幫助兒童愛護眼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