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毛澤東的革命生涯中,共有過三種不同的稱呼,這些稱呼與毛澤東所經歷過的浮沉起落緊密相關。
第一種稱呼是“毛黨代表”。1928年4月28日,朱德、陳毅率領南昌起義的部分部隊來到江西省寧岡縣礱市,與毛澤東率領的秋收起義部隊勝利會師。5月4日,兩支部隊舉行了隆重的慶祝儀式。陳毅宣布兩支部隊合并,改編成“中國工農革命軍第四軍”。軍長由朱德擔任,毛澤東任黨代表。從此,人們開始稱毛澤東為“黨代表”或“毛黨代表”。這一稱呼共沿用了兩年零一個月。
第二種稱呼是“毛委員”。1930年6月,紅四軍、紅三軍、紅十二軍合編,組成“中國工農紅軍第一軍團”,朱德任總指揮,毛澤東任政治委員。“政治委員”一詞,是當時主持中央工作的周恩來沿用蘇聯紅軍建制,改掉了中國工農紅軍中原設的“黨代表”。由周恩來起草的中央“九月來信”中說:“黨代表名稱應立即廢除,改為政治委員,其職務為監督軍隊行政事務,鞏固軍隊政治領導,部署命令等。”自從毛澤東出任紅軍第一軍團政治委員,人們就開始稱他為“毛委員”。
同年8月,紅一軍團又與紅三軍團合編,組成“中國工農紅軍第一方面軍”,毛澤東任總政治委員,朱德任總司令。毛澤東仍被人們稱作“毛委員”,而“朱總司令”的稱呼則起源于此。“毛委員”的稱呼共沿用了一年零五個月。
第三種稱呼是“毛主席”,這一稱呼在不同時期所代表的毛澤東的職務有所不同。
1931年9月,毛澤東受到了忠實執行王明路線的中央“三人團”的無端批判。11月6日,在“中國共產黨中央蘇區第一代表大會”上,被撤掉了“中共蘇區中央代理書記”職務,失去了中共蘇區最高首長地位。但是11月7日,在江西瑞金成立了“中華蘇維埃共和國”,在“中華工農兵蘇維埃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上,選出了63人為中華蘇維埃共和國臨時中央政府執行委員,組成中央執行委員會。11月27日,毛澤東在中央執行委員會第一次會議上被選為中央執行委員會主席和中華蘇維埃共和國臨時中央政府人民委員會主席,這樣,毛澤東一人兼任兩個主席。從此,人們開始稱呼毛澤東為“毛主席”。
1943年3月20日起,“毛主席”的稱呼系指他任中共中央政治局主席兼中央書記處主席。
1945年6月19日起,“毛主席”的稱呼卻系指毛澤東在黨的七屆一中全會上被選為中共中央主席、中央政治局主席和中央書記處主席。
1949年9月30日,毛澤東當選為第一屆全國政協主席兼中華人民共和國和中央人民政府委員會主席。
1959年4月,毛澤東辭去國家主席職務。此后直到逝世,他一直擔任中共中央主席和中央軍委主席。 摘自《山西晚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