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謂平菇無病害栽培,是指在平菇生產中,基本不發生病害,并使產菇量保持在較理想的水平,從根本上保證菇農的生產效益。
平菇生產中的主要病害,是指發菌期間的雜菌污染和出菇階段的子實體病害兩大部分。研究發現,雜菌及病害的發生,均有其各自一定的自然規律,其中各品種又有其各自的發生特點。但是,也有一些共同點,主要表現在:基質配比不當,營養嚴重不足或失衡,使得菌絲不旺、不壯,抗逆性差,雜菌乘虛而入;這與人體營養不良導致體質差、易患病的道理是相通的,此其一。其二,培養出菇時間過長,一般出菇期為3個月左右,部分栽培長達半年之久,出菇后期,菌絲進入衰退期,活力急速下降,加之原來營養基礎不好,各種病害趁火打劫。最后,生產環境的人為破壞導致逐漸惡化,而菇農的防范意識及管理技術沒有相應提高,使得雜菌病害肆虐。在找出上述規律的基礎上,從根本上入手,即可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平菇無病害栽培技術”就是在這種背景下研究并推出的。其技術程序及重點如下:
1.選用脫毒菌種。這是保證技術實施成功的基礎條件。脫毒菌種的四大優勢是:脫掉病毒病菌、恢復菌株活性、抗性增強、產量提高。
2.注重基料配比,使營養全面、均衡,讓菌絲生長旺盛、健壯,增強其自身抗逆性和抗雜性。根據不同栽培方式,本技術首先強調基料的營養配比,主要措施為:(1)生料栽培時,每250公斤棉籽殼原料中加入一袋食用菌三維營養精素(拌料型),基本配方:棉籽殼250公斤,石膏粉2.5公斤,過磷酸鈣5公斤,尿素0.75公斤,食用菌三維營養精素1袋。(2)發酵料栽培時,除三維營養精素外,余料加水拌勻,完成發酵后、裝袋播種前,將料攤開,三維營養精素水溶后均勻噴灑料面,邊噴邊拌,充分拌勻后即可。
3.在“以防為主,防治并重”原則下,注重對病害雜菌的預防。其中包括:(1)清理環境衛生,并噴灑500倍多菌靈進行殺菌;(2)菇棚內使用20倍蘑菇祛病王進行地毯式噴灑,隔日再噴一次,密閉2天后即可啟用。(3)發菌期間,5 ~ 7天噴灑一次藥物,可使用80 ~100倍蘑菇祛病王和10倍強優戊二醛,二者交替使用,有條件時可間隔使用200 ~ 300倍金星消毒液。噴灑重點是墻體、地面、作業道、進出口及通風口,空間可少量噴灑,一般不必直接噴菌袋。(4)出菇階段可使用上述藥物噴灑墻體、作業道、進出口及通風口,5 ~ 7天一次。注意用藥時一定不能使藥物沾附到子實體上。
4.經約15 ~ 20天發菌期、15天左右的出菇期,一旦采收,即可宣告該批栽培結束,即予清棚處理。棚內經過打掃清理,噴灑10倍蘑菇祛病王溶液后,即可進入下一批栽培發菌,重復進行上述循環。
只要上述技術環節正確實施,一般條件下,生物學效率可達100%以上,高者可超過150%甚至更高,并因生長周期短、生產周轉快而提高年生產效益6倍以上。(山東省農科院土肥所 曹德賓 郵碼:250100 電話:0531-66375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