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3月初,天長市釜山鎮農民范某飼養的800只25日齡的雛鵝開始發病,并陸續出現死亡,雖經敵菌凈、海星片內服及小鵝瘟血清倍量注射,均無好轉。先后有120多只發病,5天后已死亡52只,養鵝戶損失較大。經綜合診斷,確診為鵝副黏病毒病。
⒈癥狀及病變 病鵝初期精神不振,呆立,羽毛松亂,食欲減退或廢絕,喜飲水,口鼻流黏液,消瘦,拉白色或黃綠色呈水瀉狀糞便。隨著病程發展,部分病鵝癱瘓,有的出現扭頭、轉圈等神經癥狀,最后衰竭死亡。剖檢病死鵝發現肝腫大,脾臟有芝麻大的白色壞死點,十二指腸、空腸、回腸有纖維性結痂,部分病例的脾胃、肌胃有出血斑點。
⒉實驗室檢查 無菌取病死鵝的肝,脾接種瓊脂平板上,胃37℃溫箱中48小時鵝胚全部死亡,并出現典型的副黏病毒病的特征。
⒊綜合防治
⑴緊急隔離病鵝,及時清除病鵝糞便、墊草,鵝舍及一切用具用0.3%過氧乙酸噴霧消毒,健康鵝舍用1∶600百毒殺溶液帶鵝消毒。
⑵對有癥狀的病鵝,立即皮下注射1毫升抗鵝副黏病毒丙下蛋白,同時用恩諾沙星粉拌料,另加電解多維飲水。全部健康鵝群緊急注射副黏病毒油乳劑疫苗,每鵝0.7毫升。通過上述綜合防治,除比較重的病鵝死亡79只外,其余病鵝逐漸好轉,經5 ~ 7天基本恢復正常。(安徽省天長市汊澗區農技站 唐傳林 方世虹 郵碼:2393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