維護合法權益,遵守法定訴訟時效和訴訟時限是當事人打官司所必須做到的,否則,錯過了訴訟時效和訴訟時限,將使合法權益難以維護,甚至為此付出慘重代價。在此擷取幾個不同案例,提醒人們適時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
訴訟不及時 損失130萬元
1998年間,福建省廈門磐基地產公司將其開發的“百合花園”房地產項目的部分工程發包給湖北省建筑公司廈門分公司。合同約定工期天數為270天,若非法定推遲原因,施工方每延誤一天工期,罰款8000元;工程質量等必須達到“優良”,否則賠償建設方合同價款3%的違約金。
湖北省建筑公司廈門分公司實際施工371天,工程質量綜合驗收評定為合格。按合同約定,湖北省建筑工程總公司廈門分公司應支付給磐基地產公司罰款和違約金共計1351879元。但磐基地產公司直到2002年7月20日,才向廈門市中院提起違約賠償訴訟。法院審理后,認定磐基地產公司的訴求已超過2年訴訟時效,遂依法駁回其訴訟請求。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第一百三十五條 向人民法院請求保護民事權利的訴訟時效,期限為二年,法律另有規定的除外。
丈夫救助日久 妻子索賠敗訴
1980年冬,遼寧省綏中縣的龍某發現5名男孩落入冰水中。龍某立即跳入冰水中,奮力救了4名兒童,但終因體力不支與另外1名兒童一起沉入水中,不幸身亡。事后,龍某的妻子未提及經濟補償。
2003年10月,龍某妻子因病欠下數萬元的外債。無奈之下,她重新找到了被丈夫救助的孩子,要求給予相應的經濟補償,但遭到拒絕。氣憤之余,龍某的妻子將4位被救助者告上法庭,請求判令被告支付龍某死亡補償金和精神損失費共計5萬元。
一審法院經審理后認為,被救助者理應給予龍某妻子經濟補償,但此事發生在22年前,已超過最長訴訟時效為20年的期限,因此法院不予支持。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第一百三十七條 訴訟時效期間從知道或者應當知道權利被侵害時起計算。但是,從權利被侵害之日起超過二十年的,人民法院不予保護。有特殊情況的,人民法院可以延長訴訟時效期限。
逾期一日舉證 承擔敗訴后果
2002年10月8日,江西省吉水縣黎曉立、劉銀根、李泉水向吉水縣公路運輸管理所申請成立吉水縣城西客運有限責任公司,并提交了有關材料。10月28日,該縣公路運輸管理所以一條線路只能成立一家客運公司為由不同意此申請。黎曉立等人不服,于11月1日向吉水縣法院提起行政訴訟。法院受理后,于2002年11月18日將起訴狀副本、載明被告舉證期限和逾期舉證法律后果的應訴通知書等,送達被告吉水縣公路運輸管理所法定代表人簽收。同月29日,被告才將其做出具體行政行為時的證據和依據提交給法院,超過法定舉證期限一日。一審法院依此認定被告的具體行政行為沒有證據、依據,判決撤銷其做出的具體行政行為。
《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第三十二條 被告對做出的具體行政行為負有舉證責任,應當提供做出該具體行政行為的證據和所依據的規范性文件。
第四十三條 人民法院應當在立案之日起五日內,將起訴狀副本發送被告。被告應當在收到起訴狀副本之日起十日內向人民法院提交做出具體行政行為的有關材料,并提出答辯狀。
最高人民法院《關于行政訴訟證據若干問題的規定》第一條 根據行政訴訟法第三十二條和第四十三條的規定,被告對做出的具體行政行為負有舉證責任,應當在收到起訴狀副本之日起十日內,提供據以做出被訴具體行政行為的全部證據和所依據的規范性文件。被告不提供或者無正當理由逾期提供證據的,視為被訴具體行政行為沒有相應的證據。
被告因不可抗力或者客觀上不能控制的其他正當事由,不能在前款規定的期限內提供證據的,應當在收到起訴狀副本之日起十日內向人民法院提出延期提供,被告應當在正當事由消除后十日內提供證據。逾期提供的,視為被訴具體行政行為沒有相應的證據。(河南省淅川縣人民法院宣傳科 肖國清 郵碼:474450 電話:0377-42501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