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欄目顧問:
蔣篤運河南省教育廳廳長
葛鎖網江蘇省高等教育學會會長
孟凡杰黑龍江省教育廳副廳長
胡平平安徽省教育廳副廳長
韓清林河北省教育廳副廳長
周浩波遼寧省教育廳副廳長
陳光華山東省教育廳副廳長
張卓玉山西省教育廳副廳長
呂明凱陜西省教育廳副廳長
李貴富甘肅省教育廳副廳長
本欄目主編:劉運東
陜西省西安市是中國歷史上建都朝代最多、歷時最久的城市,距今為止已經有3000余年的文明史。西安人民歷來重視教育,新中國成立后尤其是改革開放以來,西安教育事業在各級黨委、政府的領導下,經過全市人民的共同努力,得到了長足的發展。截止2004年初,全市共有普通高等學校37所,在校生40.13萬人;普通中等學校658所,在校生69.38萬人;小學2084所,在校生66.78萬人,全市還有5所特殊教育學校和610所幼兒園(班)。除普通教育外,西安市還擁有各級各類成人學校或普通學校成教學院共計19所,全市教育總人口(含學生及教職工)達255.74萬人,占全市總人口的35.69%。西安已成為名副其實的教育大市。
作為陜西省的文化大市,近幾年來,西安市教育局緊跟教育發展的大形勢,把基礎教育作為全市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加快發展,1996年率先在全省實現“兩基”目標,成為首家實現“兩基”的西北省會城市。近年來,隨著高校擴招,普高升溫,西安市教育局調整戰略布局,將基礎教育發展的戰略重心逐步向高中階段教育轉移,而如何抓好規模建設,大力實施普通高中標準化建設,繼續探索、完善中等職業教育與普通高中教育相互溝通、相互滲透、相互補充的高中教育發展的新模式,成為西安市教育局黨委書記、局長李尚儉心頭的一件大事。
2003年年底,李尚儉局長在西安市高中發展與建設工作會議上上做了一份題為《全力以赴、再鼓干勁、推進我市高中發展與建設工作再上新臺階》的講話,這份講話和以往一樣又提到了李尚儉和西安市教育局所有職工多年的愿望,西安市教育局新的工作目標:到2005年,西安市初中畢業生升入優質高中人數占普通高中招生總數的50%以上,2008年達到70%以上。城郊六區(碑林、新城、蓮湖、雁塔、未央、灞橋)優質高中在校生占本區域內普通高中在校生比例在2005年達到70%以上,2008年達到85%以上。其他4縣3區(周至、戶縣、高陵、藍田、閻良、臨潼、長安)優質高中在校生,占本區域內普通高中在校生比例到2005年達到40%以上,2008年達到60%以上。
到2003年,西安市已有普通高中192所,其中省市級重點中學共有61所,重點中學在校生達到8.1萬人,占普通高中在校生總數的46.4%,比前些年都有了很大提升。面對西安高中發展投入不足、學校占地面積不足、教師數量不足等問題,西安市能在優質高中建設中得到如此迅速的發展要歸功于李尚儉對于優質高中建設中的開明決策:西安市重點中學在本學校占地面積允許的基礎上,可通過挖潛改造,增加校舍、教師、儀器設備等,擴大學校招生規模;可通過改建、擴建和拆遷等辦法,增大校園面積、擴大規模、提高檔次;可通過有效途徑,改造利用一些中專、技校的閑置校舍,發揮現有教育資源作用。
西安市普通高中建設能夠在短時期內飛速發展,除采取加大投入、擴大招生規模、增加教師數量外,還有很重要的一條措施,就是撤點并校、進行高中教育體制改革:重點中學可與非重點中學實行聯合,尤其鼓勵與生源少、規模小、辦學效益差的學校聯合,取長補短;歷史悠久且教育質量高的公辦學校,在保證本校規模和質量不受影響的基礎上,在實行與原校“四獨立”(獨立法人、獨立校園校舍、獨立經營管理、獨立教學管理)的前提下,單獨舉辦或與社會力量聯合舉辦公辦民助高中或民辦高中。西安市教育局推行的“企辦民助”、“企有民辦”、“民辦公助”等性質辦學,實行強弱聯合,充分發揮了優質高中的帶動和輻射作用。西安大華中學、西航一中、西飛一中等企辦高中學校都進行了辦學體制改革;西安高級中學吸引社會資金1.5億多元,創辦獨立的西高南校區,西安交大附中、西工大附中舉辦獨立的民辦分校;西安市89中和西安市4中兩校合并;210子校、興華中學與618子校,西安電子科大附中與海倫·斯諾學校實現跨所有制聯合。通過這些強強聯合、強弱聯合、組建教育集團、重點中學舉辦分校等辦學形式,為西安市高中教育的發展帶來了勃蓬生機。
應該說西安市教育局能在基礎教育發展尤其是高中教育建設上解放思想、勇于革新、優化教育資源,對于一座已有3000多年歷史的古城來說是難能可貴的。西安市藍田縣盛產美玉,其歷史亦有3000余年,出產的藍田玉顏色鮮艷,色澤分明,行銷世界,為世人所喜愛珍藏,祝愿西安教育能夠如同藍田美玉,為古城西安更添亮色,鍛造中國西部教育的希望之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