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導演/編劇:安東尼·明格拉
主演:妮可·基德曼、朱迪·勞
蕾妮·吉瓦格
片長:155分鐘
評分:★★★★
電影最初的十分鐘那照亮半邊天空的戰火,似乎預示了這是描繪南北戰爭歷史畫卷的史詩;但安東尼·明格拉注定不會對戰爭的本身投入太多的注目,他往往在烽火熊熊仿佛要燃盡一切的陰影遮蔽下,頑強地尋找人心當中那份最纖細的深情。
影片在一種難以言表的寧靜的個人化敘述當中開始:南北戰爭開始的三年之后,來自于北卡冷峰小鎮的年輕士兵因曼(朱迪·勞飾)身心都已經對戰爭疲憊不堪,他反復閱讀著住在冷峰的愛人艾達(妮可·基曼飾)去年寄來的信件,即使在面臨戰場的紛飛炮火,他依然貼身保存著艾達那張唯一的照片。心靈的煎熬使得因曼踏上了穿越戰爭中的大陸、獨自回到冷峰的漫漫長路;而失去了父親的柔弱女子艾達也需要在冷峰面對戰爭后方日漸蕭條的生活處境。兩個遠隔山水重重的愛人,在艱難的旅程和時世中,都回憶起了戰前他們最動人的相戀,而互植在彼此心中的思念,使得所有的恐懼漸漸地消弭。
電影強烈的反戰情緒是在我的意料之外的。很多人在[冷峰]上映之前把電影與南北戰爭名片[亂世佳人]相比較,事實是,[冷峰]對戰爭中人性的描寫,要比《飄》原作者瑪格麗特純粹偏執的南方視角更有震撼性的力量。明格拉想做的是,通過因曼的路途和艾達的眼睛,對深藏在生活表象背后,籍由戰爭赤裸呈現出來的人性的殘忍、虛偽、本能的獸性,做一次不站在任何政治陣營的真實暴露。因而這里不僅僅有[亂]當中已經被呈現過的北軍的貪婪和兇殘,還有埋伏在南方前線和后方、戰爭和生活當中南軍投機主義者的暴虐和殘忍。
電影當中的因曼和艾達都在不同的環境下見證了人性在極端條件下的瘋狂:從路上為了衣食出賣因曼的普通南方老百姓,到對于孩子的生命非常殘忍的北軍士兵,還有遭遇北軍時先向因曼等南方逃兵射擊的南軍。而電影當中最讓人齒冷的情景,不是北軍的燒殺搶掠,而是生活在冷峰附近的一群類似于土匪的南軍的無惡不作。他們對于普通婦女和無辜的人們絲毫沒有憐憫之心,那個在農婦薩莉家的庭院里面制造的血案,可以說是電影當中最讓人發指的場面。導演明確的反戰情緒,也在這些視覺上雖然不是極端血腥心理上卻異常冰冷的畫面中,得到了最大的強化。
給人留下深刻印象的是導演對于戰爭中人們混亂生活狀態的描述。從電影中唯一一個出現在開頭的正面戰斗場面開始,明格拉明顯地偏離了很多導演或許會專注的表層呈現。鏡頭下的戰場充滿了混亂和無序,沒有戰前整齊列隊的推進,沒有關于戰爭進程細節的表現,明格拉在最開始向我們展現的這個場面不過是人類真實的痛苦在戰爭場面當中的再現。
艾達和因曼對彼此的思念固然是一段讓人無法不動容的亂世真情,然而在[冷峰]中300英里的長路中,我不僅被那細細的情思所牽引,更加被一直蕩漾在電影當中屬于其它人們的深沉廣大的愛所觸動。那些不相識路人的扶助,對于家園的渴念,尤其是電影表現的以艾達和露比(蕾妮·吉瓦格飾)之間為代表女性共攜生存的純粹情誼,這才是導演想要表現的最博大的愛,猶如最溫暖的水流,從四周輕輕的包圍著片中的人物,使他們最終走出戰爭的陰霾。(子君)
關鍵詞:心靈遷徙和變更
最博大的愛包圍著片中的人物,使他們最終走出戰爭的陰霾。
顛覆圣誕老人的黑色喜劇
導演:泰瑞·茲韋戈夫
主演:比利·鮑勃·松頓
伯尼·麥克、勞倫·格拉漢姆
片長:93分鐘
評分:★★★

這部創意來自科恩兄弟的R級片是顛覆傳統溫馨圣誕影片的黑色喜劇。這不是一個笑容可掬,駕著裝滿禮物的雪橇給小朋友送去驚喜的圣誕老人,而是一個喝醉了酒把尿撒在內褲上的,一句話里帶若干個“Fuck”,在商場更衣室里和胖女人做愛的“圣誕老人”。開場不到十分鐘,這部影片就用一個消極無恥下流的邊緣人威利將“圣誕老人”這個溫馨美好的宗教意味濃烈的概念消解得無影無蹤。
威利是一個假扮成圣誕老人的小偷,每年圣誕節前夕,他和另一個假扮成精靈的同伙都會盜竊一家百貨公司的保險箱,發一筆橫財。今年威利他們的盜竊卻不太成功,除了遇到古怪的人,最令威利頭痛的是一個八歲的小胖子,一個堅定不移的圣誕老人崇拜者。慢慢地,這個難纏的小男孩竟然讓他認識到了圣誕節的意義,放棄了盜竊計劃——結局倒是很正統。影片充斥著粗俗的性、無賴的臟話、警匪汽車追逐戰和槍戰,這部反叛不敬的圣誕影片確實是一部最滑稽搞笑、新鮮刺激的圣誕影片。脫離常規的情節設置、精彩夸張的表演、新意頻出的搞笑段子,使人從頭笑到尾。泰瑞·茲韋戈夫和比利·鮑勃·松頓玩出了一部帶有毒性的諷刺喜劇。
導演泰瑞·茲韋戈夫是好萊塢難得的少產導演,主要作品有[碎屑]和[幽靈世界],原本就是個頗具叛逆精神,反對偶像崇拜的人。主演比利·鮑勃·桑頓是著名的喜劇和動作明星,他那狂傲不羈的個性和威利非常契合,他演活了這個裝扮成圣誕老人的貪婪騙子。(木馬)
關鍵詞:黑色諷刺喜劇
將“圣誕老人”這個溫馨美好的宗教意味濃烈的概念消解得無影無蹤。
令人失望的吳宇森
導演:吳宇森
主演:本·阿弗雷克、烏瑪·瑟曼
片長:110分鐘
評分:★★
本片根據著名科幻作家菲利普·K·迪克([銀翼殺手]、[全面回憶]、[少數派報告])的短篇小說改編,講述了一個失憶工程師重拾失落的記憶,討回自己的巨額薪金并追查險惡真相的故事。有迪克這一科幻小說元老級作家的精彩原著做底子,整部影片還算抓得住觀眾的心,一些場景也算扣人心弦,比如阿弗雷克和瑟曼騎在寶馬摩托車上的追車場面。吳宇森急需一部票房大作來證明自己還沒有到江郎才盡的地步,但他的第一部科幻動作片并不成功,有人甚至評價這部新作是他進軍好萊塢后最差的一部影片。那些動作場面雖然不是大失水準,但是平平淡淡,缺乏震撼力。白鴿掠過畫面之類的吳宇森招牌鏡頭毫無新意,那些向希區柯克的[西北偏西]致敬的鏡頭更像是拙劣的模仿。
本·阿弗雷克這兩年江河日下,尤其是在噱頭之作[吉格利]之后,原本想借此片一搏翻身的小本不但沒有時來運轉,還搞砸了那些動作戲。他在其中扮演一個被追殺的失憶工程師,這個角色是加利·格蘭特和21世紀心理游戲玩家的混合體。阿弗雷克看來更適合演為愛所困的漫畫家([愛上了癮])、廣告公司代理人([緣來是你])等普通人角色,一旦出演動作戲,他就顯得呆頭呆腦、遲鈍僵硬、一臉苦相。烏瑪·瑟曼扮演阿弗雷克堅強的助手和女朋友,與他共同亡命天涯。這是一個具有多面性的角色:既樸實又富有異國風情,雖然容易受攻擊,卻知道如何自我保護。瑟曼的演技保持水準,雖然她的戲份比阿弗雷克少,但她顯然是該影片唯一的亮點。(麥子)
關鍵詞:缺乏震撼力
白鴿掠過畫面之類的吳宇森招牌鏡頭毫無新意。
離劇情更遠
導演:吳宇森
主演:本·阿弗雷克、烏瑪·瑟曼
片長:110分鐘
評分:★★
本片根據著名科幻作家菲利普·K·迪克([銀翼殺手]、[全面回憶]、[少數派報告])的短篇小說改編,講述了一個失憶工程師重拾失落的記憶,討回自己的巨額薪金并追查險惡真相的故事。有迪克這一科幻小說元老級作家的精彩原著做底子,整部影片還算抓得住觀眾的心,一些場景也算扣人心弦,比如阿弗雷克和瑟曼騎在寶馬摩托車上的追車場面。吳宇森急需一部票房大作來證明自己還沒有到江郎才盡的地步,但他的第一部科幻動作片并不成功,有人甚至評價這部新作是他進軍好萊塢后最差的一部影片。那些動作場面雖然不是大失水準,但是平平淡淡,缺乏震撼力。白鴿掠過畫面之類的吳宇森招牌鏡頭毫無新意,那些向希區柯克的[西北偏西]致敬的鏡頭更像是拙劣的模仿。
本·阿弗雷克這兩年江河日下,尤其是在噱頭之作[吉格利]之后,原本想借此片一搏翻身的小本不但沒有時來運轉,還搞砸了那些動作戲。他在其中扮演一個被追殺的失憶工程師,這個角色是加利·格蘭特和21世紀心理游戲玩家的混合體。阿弗雷克看來更適合演為愛所困的漫畫家([愛上了癮])、廣告公司代理人([緣來是你])等普通人角色,一旦出演動作戲,他就顯得呆頭呆腦、遲鈍僵硬、一臉苦相。烏瑪·瑟曼扮演阿弗雷克堅強的助手和女朋友,與他共同亡命天涯。這是一個具有多面性的角色:既樸實又富有異國風情,雖然容易受攻擊,卻知道如何自我保護。瑟曼的演技保持水準,雖然她的戲份比阿弗雷克少,但她顯然是該影片唯一的亮點。(麥子)

關鍵詞:缺乏震撼力
白鴿掠過畫面之類的吳宇森招牌鏡頭毫無新意。
離劇情更遠
導演:羅伯特·阿爾特曼
主演:妮芙·坎貝爾
馬爾科姆·邁克道爾
片長:112分鐘
評分:★★★
擅長拍群戲的大師羅伯特·阿爾特曼曾于1975年成功推出一部音樂政治劇[納什維爾]。在最新的歌舞影片[芭蕾團]中,這個屢次給觀眾帶來震撼的導演又用流暢獨特的鏡頭展現了自己對芭蕾舞世界的獨特看法,這次他離劇情更遠了。
這部影片是在芝加哥的Joffrey芭蕾舞團中拍攝的,深入實際的拍攝真實細膩地表現了舞蹈演員艱辛的職業生涯,與其息息相關的生活狀態,還有導演極力渲染的令人愉悅、充滿動感的舞蹈之美。影片開場就是一場演員們纏繞著緞帶的群舞,結尾又有耗時不少的芭蕾舞演員Robert Desrosier的舞蹈《藍蛇》,Joffrey芭蕾舞團的演員們成了阿爾特曼鏡頭下出色的群體主演。
妮芙·坎貝爾扮演一個富有天賦,內心激烈斗爭的芭蕾演員,她在一個著名舞蹈指導的幫助下成為領銜主演。坎貝爾曾在加拿大國家芭蕾舞團學習,因此她不但親自完成其中所有的舞蹈動作,還參與了劇本創作。由于導演注重于群戲,對這個唯一的主角也只是止于速寫,無意深入挖掘其內心世界和個性特點。坎貝爾與其說是主演,不如說是領舞,因此芭蕾舞愛好者會喜愛這部影片,而影迷可能更鐘愛另一部和芭蕾舞密切相關的影片[紅菱艷]。
而且那些習慣于傳統敘事模式的觀眾會發現自己過往的觀影經驗已不完全適用。最突出的表現是阿爾特曼經常不顧情節需要充分發展的戲劇性要求,而將大段大段的鏡頭對準舞蹈指導,捕捉他的舞蹈動作。這種獨斷的偏移使故事主線支離破碎,無法流暢地講述,某些片斷甚至使觀眾感到突兀,或許這是因為阿爾特曼更注重敘事的實驗性。(Nikita)
關鍵詞:對芭蕾舞世界的獨特看法
深入實際的拍攝真實細膩地表現了舞蹈演員艱辛的職業生涯。
無處回歸的悲劇
導演/編劇:萬蒂姆·派爾曼
主演:本·金斯利、詹妮弗·康奈利
朗·艾爾達德
片長:126分鐘
評分:★★★★
電影的頭尾都出現了純凈的海灘,所有人在金色沙灘上歡笑不止。沙灘的盡頭,有一座安靜而經常籠罩著霧氣的房屋,電影中的幾個主人公在這座房子里各自走上了他們永遠也無法預想的絕路。
失婚失業的白種女人凱瑟琳(詹妮弗·康奈利飾)獨自一人居住,因為丈夫的離去借酒澆愁,不愿意尋求幫助。直到某個清晨,警察通知凱瑟琳必須搬離這所父親遺留給她的房子,理由是她已經很久沒有付稅,房子被掛牌出售。當凱瑟琳在凄惶中搬出舊居,并開始尋求法律幫助討回房屋所有權時,移民到美國的伊朗人麥薩德·埃米爾·比哈尼(本·金斯利飾)買下了這所售價低廉的房子。
電影中那所并不起眼的房子,似乎是一種指代和隱喻:人心深處的家園,同時也引出影片想要表現的深刻的無歸宿感。男主人公麥薩德是移民到美國的一個普通伊朗人,電影的開頭,有一段麥薩德一天下班后在大樓洗手間換上西裝的戲,他一絲不茍地進行著這項每天都要完成的行為,演員的面部和肢體都是缺乏表情的,然而正是那種平靜的漠然充滿了巨大的悲哀,尤其對比緊接著的傷痕累累卻沉默倔強的兒子,無奈地向觀眾顯示了即使這樣的犧牲也并不能換來心靈的皈依。當他向兒子解釋自己為這個家庭安排的美國夢,那些對美國貶低不屑的矛盾言辭讓夢這樣的蒼白無力,盡管他苦苦掙扎著想要在陌生的地方棲息,至少為下一代尋找一個機會,但他在夜半不舍地凝視那些當年在故國的軍裝照片,他不愿意丟棄的伊朗傳統橢圓形桌子,都預示了麥薩德和他整個家庭難以掙脫的無根感。他在第一次向妻子描述新購買的海邊舊屋時,眼睛底處流露向往的柔和光輝會讓每一個曾經漂泊異鄉的人動容。本·金斯利在無奈下一閃而過的眼睛里的那絲溫和,令觀眾再次見到[甘地傳]里面的悲憫情懷。可惜在美麗無匹的“美”國土地上,麥薩德一家就如同他的妻子在最后說的一樣,“鳥始終沒有飛出這個房子”,具有實體形式的房屋,仍然未曾使他們獲得心靈和精神上的回歸。
本片是今年繼[神秘河]之后又一個滅頂的悲劇,又是一個每個人都不快樂的故事,但在這故事的起頭,是有人抱著希望的。40歲的編劇兼導演俄羅斯人萬蒂姆·派爾曼不僅讓觀眾感受到劇中人的痛苦,他還希望能夠表現出悲劇的路徑隱伏在某處。盡管表面上房屋的爭奪觸及了很多的社會行為,人物并不像[神秘河]當中極為沉溺自我,我們透過這一簡單偶然事件中復雜必然的角色關系和矛盾,似乎看到更深層次的社會矛盾,但導演顯然不是激憤的,他隨著故事的敘述,一點一點累積這悲劇。我們仿佛看見劇中人在黑暗中無望地一步步走下深不可測的懸崖。如果說[神秘河]是命運的擺布,那么[沙霧之屋]則是社會矛盾的細節顯現,同樣讓人唏噓不已。(子君)
關鍵詞:深刻的無歸宿感
具有實體形式的房屋,仍然未曾使麥薩德一家獲得心靈和精神上的回歸。
跨越界限的溫暖
導演:吉姆·謝里登
主演:莎曼塔·莫頓、艾瑪·伯格
帕迪·康斯戴恩、莎拉·伯格
片長:103分鐘
評分:★★★★
當影片結束,音樂回蕩,字幕出現“獻給我們的弗蘭克”——那是導演10歲就死去的兒子,兩位編劇的兄弟。那一刻,我被感動了。我并非被生活在異國的苦難觸動,而是因為感受到隔著銀幕傳遞過來的普通人生活中的溫暖。這一次愛爾蘭導演吉姆·謝里登([我的左腳]、[因父之名])放下了他以往作品中一貫的激烈和憤怒,真的是想表現一種可以跨越空間界限互相擁抱的溫暖人情。
我一向認為,看電影是一種非常主觀個人化的感受,甚至很多時候是私密的,有些夢永遠無法與別人分享。所以很自然,當銀幕上他人的故事,在某一刻與自己過往哪怕只有那么一瞬間的交疊重合,就此留下的回音會轟然作響。身在美國,對于那些移民天涯落拓的影像,常常在午夜夢回中細細分辨其中的清冷滋味。[在美國]一片最初給我的印象也是不快樂的,然而有這么一種好電影:描寫特殊群體標本的時候,仍然能夠讓觀眾感受到生活中最本質、最難以改變的東西,隱藏在所有強大的表象后面,可以讓每個不同生活經歷的人都在不同層面上體察到根本的人生況味。[在美國]正是這樣一部電影。
描寫移民的電影很多。尤其是在號稱種族大熔爐的美利堅合眾國,大多數電影都是表現移民面對的生活困境,很少看到如同[在美國]這樣的角度,關注著素不相識的人群在陌生環境中消融心靈橫亙的距離,同時生活樸實的細節被真實呈現;但那感動我們的暖流不像大多數好萊塢家庭喜劇,只是依靠泛濫的煽情來放大人物的悲喜。也許我們應該感謝導演和編劇,選擇他們一家在上個世紀80年代紐約的自身經歷來構造劇本,因為只有真實才會如此充滿力量。
電影對于生活艱難的處理給人留下深刻印象,平實的風格讓我想起今年另外一部現實主義電影[美國榮耀],生活一如既往呈現出各個側面,貧窮、喪子之痛、辛勞、家庭的愛、鄰居的友誼。與[美國榮耀]相比,本片敘述上的主觀色彩更加濃厚,電影在表現初到美國時候面對的生活壓力,其中的無奈辛酸多用舉重若輕的幽默化解。在約翰尼(帕迪·康斯戴恩飾)一家來到紐約的第一個節日,父母和兩個孩子在嘉年華會上,父親為給小女兒艾蕊爾(艾瑪·伯格飾)贏得一個ET外星人布偶的過程,在電影中足足有十幾分鐘的戲份。這看似平常的努力,充滿了巨大的感情力量,他們在乎的并非是那一個小小的布偶玩具,而是想向自己向觀眾表達,在不堪重負的生活中卑微甜美的希望是多么地重要。

影片中的姐妹倆是2003年最可愛的銀幕天使,出演姐姐的小演員莎拉·伯格已經得到獨立電影獎最佳女配角的提名,最可愛的妹妹愛瑪·伯格讓人心痛的表演始終讓觀眾和約翰尼一家感同身受。母親莎拉的飾演者莎曼塔還是像[少數派報告]里留著短短的頭發,她所擁有的西方女演員罕見的安靜微笑中,讓人心碎的氣質使這個角色散發著沉靜的光輝。[在美國]其實是很個人化的一段生活歷史,但是它擁有最普遍的感人力量。(子君)
關鍵詞:描寫移民這一特殊群體
讓每個不同生活經歷的人都在不同層面上體察到根本的人生況味。
幽默與矜持的完美結合
導演:尼杰爾·科爾
主演:海倫·米倫、朱莉·沃爾特斯
片長:108分鐘
評分:★★★☆
這部影片號稱女性版的[光豬六壯士]:一群令人尊敬的中年婦女脫下衣服拍攝一本生活化的裸體日歷,將其銷售所得捐贈給白血病研究機構。影片改編自一個真實故事:11名約克郡婦女拍攝的裸體日歷成為2000年英國最暢銷商品,因此籌集到5000萬英鎊。影片在2003瑞士洛加諾國際電影節上首映時博得一片喝彩,是英國的票房冠軍。
這部喜劇將原本粗鄙的成人幽默和英國人特有的優雅矜持結合得天衣無縫,既滑稽搞笑又溫馨感人,充滿女性情懷。和[光豬六壯士]不同,[日歷女郎]并沒有在這些婦女一舉成名時就宣告結束,而是繼續表現成為公眾人物后,名聲給她們的生活帶來的巨大沖擊,她們不得不重新審視友情和婚姻,面對生活的新挑戰。遺憾的是,不管是插科打諢還是在情節設置,比起前半部分,影片的這后半部分都略為遜色。
影片幾乎匯集了英國當今最好的女演員,主演是兩度獲得戛納影后的海倫·米倫([廚師、大盜、他的妻子和她的情人]、[高斯福德莊園]等)和[跳出我天地]中出色飾演芭蕾舞女教師的朱莉·沃爾特斯,她倆成功塑造了兩位個性鮮明的好朋友。米倫扮演克里斯,一個外向、健談,滿腦子鬼點子,愛冒險和反叛的女人。沃爾特斯扮演的安妮則沉穩得多,內心柔軟而堅強,自始至終充滿幽默感。兩人珠聯璧合的表演生動樸實,注重生活化的細節表現,出色的喜劇天賦展露無疑。
導演尼杰爾·科爾擅長拍攝反映中年婦女生活的影片,2000年的[救救格蕾絲]為他贏得一定的口碑。他大膽啟用一直扮演比較嚴肅角色的米倫和沃爾特斯,是該片成功的關鍵所在。(兩生花)
關鍵詞:充滿女性情懷
將原本粗鄙的成人幽默和英國人特有的優雅矜持結合得天衣無縫。
法國3D動畫的大失敗
導演:Chris Delaporte,Tarik Hamdine
主演:Kirsten Dunst(配音)
片長:85分鐘
評分:★★
作為歐洲的第一部三維動畫長片,[肯娜]是一部失敗的作品。失敗的原因不在于技術的差距,而是制作者缺乏講故事的能力。
影片描述了一個發生在幻想行星上的故事:在一株高度極其巨大,名為AXIS的植物上,生活著一個依靠這株植物漿液生活的原始部落。少女肯娜是部落的一員,她發現了部落所崇拜的神靈其實是奴役他們的惡魔,正在蠶食他們的生存環境……
片中最大的問題在于對于這個世界的設定始終無法交待清楚:AXIS的由來、結構、原理等等毫無說明;對故事中最重要的一個部分——隕落的外星飛船交待甚少,觀看者完全無法理解善惡雙方長久以來斗爭的目的何在,又是如何形成當時的局面;從影片的節奏感來看,編劇和導演明顯缺乏制作長片的經驗:一方面,整個故事張力不足,即使在短短的85分鐘里,很多部分依然讓人感到拖沓無味,到了故事結尾,也沒能制造出高潮;另一方面,人物的關系、情節的發展都交待得不清不楚,幾個主要角色的行為都不具備合理動機。缺乏幽默也是一個很大的問題,盡管片中刻意安排了傳統動畫片中的喜劇角色,可是在制造笑料上卻毫無建樹。
從訪談中可以得知,該片最初是為一部電視游戲所設計的過場動畫。隨后制作者憑著自己的熱情,花費了七年的時間來把這個項目打造成一部完整的電影作品。可惜他們把精力都花在了解決技術問題上。但即使從技術角度來講,這部影片也有明顯欠缺,主要體現在皮膚的質感欠佳和人物動作的生硬上。全片唯一的亮點,是同名片尾曲[肯娜]——這是整個故事看到最后,唯一能讓人感到物有所值的地方。(林楠)
關鍵詞:缺乏講故事能力
把精力都花在了解決技術問題上,人物關系、情節發展都交待得不清不楚。
有點俗套,輕松一看
導演:海曼·科塔米
主演:卡維·坦加拉卡、潘拉帕·泰勒
片長:113分鐘
評分:★★
不俗的整體質量已經顯示出,未來幾年泰國電影必然卷起亞洲電影的小旋風,從動作到懸疑、鬼片到喜劇,對各種類型片的把握表現出泰國電影最為注重商業化效果,努力學習香港電影加上濃郁的本土風情,成為泰國電影既好看又保持本土特色的最大特點。當然,缺少深厚的文化積淀和電影工業基礎的薄弱,也成為泰國電影與韓國電影類似的來勢洶洶卻后勁不足的必然潛在憂慮,不一味跟風追求短期效應、注重原創能力的培養,可能是值得正在迅速上升狀態中的泰國電影人認真思考的一個方向。
[性愛電話]一片是典型的浪漫愛情片,講述了兩個住在相鄰的男女生活中惡言相向卻在電波中偶然相遇,互相產生好感最終相愛的故事。橋段有點俗套,但影片勝在風格輕松幽默,令觀者毫不吃力,同時穿插了不少泰國流行歌曲,具有時尚現代的感覺。整部影片基本上中規中矩走商業路線,畫面清新、主題直接、節奏自然,缺憾是某些部分稍顯拖沓,如果剪接更加明快,影片質量會更勝一籌。影片的小小野心表現在刻畫男女主人公愛情發展的同時,導演試圖通過電波這個媒介對泰國普通大眾生活感情有一個普遍而簡單的白描,有不少細節顯示出對平民感情的關懷,盡管導演的能力可能還不足以完全控制其中的尺度和情緒,但是流露出來的溫暖和人性化還是使這部浪漫愛情片具有了一絲與眾不同的味道,另外影片對親情予以不小的篇幅也說明了導演并不只想著眼于愛情。
總體說來,本片可能不是那種令人驚喜的影片,但有一些微小的細節能令人感受到生活中可能被人忽略的情感,是一部溫馨、浪漫、有趣的現代愛情電影。(綠子)
關鍵詞:現代愛情電影
橋段有點俗套,但影片勝在風格輕松幽默,令觀者毫不吃力。
毫無必要的續集
導演:深作欣二、深作健太
主演:藤原竜也、竹內力、前田亞季
加藤夏希、忍成修吾
片長:113分鐘
評分:★

每每想起[大逃殺],都恍如一場隨時可能變成事實的噩夢一般讓人心驚,這也是續集自開拍就廣受關注的原因,但可惜的是,由于深作欣二開拍不久即病倒隨后辭世的不幸事實,使得[大逃殺2:鎮魂歌]完全喪失了它最初令人震驚的殘酷冷靜而充滿自省的靈魂,演變成一出毫無必要的糟爛續集。
影片從開始到結束一直致力于表現,這些被世界拋棄而試圖反抗的孩子們所面臨的殘酷,這也是[大逃殺]的警世核心,但問題是[大逃殺]以一場考試后的出游切入,隨后突然降臨的殘酷游戲和自相殘殺的命運實在出人意外,而續集在這個切入點上表現得含混不清,以至于之后的犧牲莫名其妙。續集從頭到尾不斷有孩子無辜慘死,場面激烈無比,卻只感到導演對暴力的濫加運用,根本無法激起觀眾對這些孩子慘烈命運的認同感。其根本原因在于導演根本沒有對人物進行簡單而精練的白描,[大逃殺]中十幾個孩子各自不同的性格、選擇、命運在簡短的場面里表達得十分清楚,而續集里只看到沒有幾個出場鏡頭的演員突然死亡,似乎導演只對他們頸部噴灑的鮮血更感興趣,甚至幾個主要人物的刻畫也僅限于表面的煽情和極為夸張的表演,[大逃殺2:鎮魂歌]更像是一出高唱著和平之歌的“殺人秀”,它的暴力極度令人疲勞,內里荒涼無比,卻還要努力扮出拯救世界為己任的博愛寬容之相。這只能說,深作健太完全不能理解他的父親創作[大逃殺]續集的本意,根本看不到[大逃殺]的成功在于以極端方式觸及到深藏日本社會內部的問題,而不僅僅是暴力的宣泄。這實在不僅僅是虎父犬子的個人悲哀,或許在這里面,我們可以看到日本電影無奈隕落的根本原因。(表江)
關鍵詞:暴力的濫加運用
導演似乎只對他們頸部噴灑的鮮血更感興趣。
快樂無罪,生存有理
導演:趙良駿
主演:吳君如、張學友、陳奕迅
片長:104分鐘
評分:★★
一年前看[金雞],有人認為[金雞]妄圖以風塵流轉的角度建構史詩格局,野心過大,力不從心,但誠意值得嘉許。[金雞2]不可避免地仍走此路線,直指剛剛過去的2003年,強化其時勢感。影片除對非典時期,港人的心態作了些隔靴搔癢的表現外,對風雨交加的2003年,并沒作更細致更深入的描述。關于那起“政治”事件,也只是蜻蜓點水,一晃而過。整體上來說,影片純為應景之作,或只為續貂而隨便找了根狗尾,制作較為粗糙。反不如前作,但至少在電影技法上還能保持水準,能予人新鮮感。
片中最讓人頭疼的,是陳奕迅扮演的闖入阿金家的精神病,因得不到愛情而失常。本來這里包含著一個終須認卻又無法面對的命題,暗指回歸后港人的茫然心態。可惜從敘述到表演,全面失控。要作細心解讀,倒有生拉硬拽之嫌。非典那段情節,被處理得相當無趣,一幫女人竟為了喝上一碗湯,而把自己的發絲貢獻出來,好方便精神病尋找他的發妻。一部影片能做到如此無聊,也真夠厲害。對黎明飾演的醫務人員,影片也想在溫情中流露出幾分敬重,可那些橋段早成了朽木不可雕也。編導只是告訴觀眾,他們的態度。可電影畢竟是個供觀賞的事物,如何表現你的態度,有時比態度本身更重要。
影片假如一直這樣裝傻充楞地向前行進的話,那倒真是要為港產爛片家族添新丁。幸虧,久違的張學友出場了。整部影片重回港片所特有的寫實風貌上來。港人屢敗屢戰的決心終得到一次俏皮的展現。張學友靈動自然的表演,將一個利欲熏心、無視廉恥、狂撈世界、物質至上的商人形象刻畫得活靈活現。與吳君如憨直可愛、假癡不顛的情形交相輝映,共同譜寫出底層人士的一段酸曲。張學友那句:今晚不打炮。成為全片畫龍點晴的一句臺詞。生存的重壓,已把人的自尊磨蝕貽盡。人人都有了出賣的嫌疑,人人都有了娼妓的心態。影片最讓人舒服的地方,是編導不置任何道德評判。快樂無罪,生存有理,是[金雞]系列反復闡明的要義。港人也是靠此心態,有了繁榮的過去,更有繼續繁榮的巨大可能。
本片很明顯的分為兩段,假如影片花更大的筆墨,放在吳君如和張學友之間的悲歡離合上,而對那些時事只點到為止的話,影片會更干凈,更流暢,其情感力量也會更充足。就是有了這半部墊底,[金雞2]總算有了動人的風韻,值得一看。(賽人)
關鍵詞:隔靴搔癢的時勢感
影片純為應景之作,對風雨交加的2003年,并沒作更細致更深入的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