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很多人都說過賈樟柯的好話,包括謝飛、姜文、田壯壯。當然他的名頭,更多的是在那些戰斗在淘碟一線的,酷愛電影的善男信女之間流傳。說看賈樟柯的電影對現如今的電影發燒友來說是種時尚有點過分,但成為時尚的潛力卻極大,就像賈樟柯自己的潛力一樣,誰也說不準他在中國電影史上會有個怎樣的站位。看[站臺]時見過賈樟柯,下面有很多人提了些極考究的問題,他回答地很認真,口才也好。后來又在[任逍遙]里見過賈樟柯,他演一位精神失常的“歌唱家”,看得出來,他發福了。
關于賈樟柯的好話,我們聽得太多,這些好話賈樟柯都擔當的起,至少說他是第六代里最不裝蛋的導演就絕對可行。但賈樟柯與賈樟柯的電影,還只是在范圍極小的民間里盛行。估計在比賈樟柯的家鄉山西汾陽更荒僻的城鎮,說起賈樟柯來就像說張三、李四一樣,很難有什么滋味。對賈樟柯這樣一位在中國世紀之交最值得認識的導演而言,實在是有些可惜了。
賈樟柯的電影不色情,不暴力,雖然他的影片會涉及到這些,但色情與暴力該有的色香味,賈樟柯是不樂于烹制的。展現那種近乎裸露的生活原生態才是他的強項,還有一點,賈樟柯的電影并不灰,他總能安置一些難得的快樂在他的人物身上,臨了,還是盡量不放油鹽地,咸淡不顧地表明,生活還得繼續。仿佛也在說明,這位中國民間影像的代言人的電影,還得繼續拍下去。假如你從中能看出點滄桑,看出點智慧,賈樟柯會很高興的,賈樟柯也說過,話是要人聽的,電影是要人看的。錦上添花的事是,看的人越多越好。現在,賈樟柯的這種可能性即將變成現實。他已獲得中國電影局審查,要拍一部叫[世界](暫名)的電影。這是繼張元之后,又一位多年游走在體制之外的獨立電影人被官方接納。前不久,又聽說王小帥獲得柏林國際電影節銀熊獎的[十七歲的單車]獲準公映。確實,值得鼓舞。是不是可以斷言,在今后的幾年中,會有更多的新銳導演去接受電影市場的檢閱,更具實質性地擴展中國電影的創作集體。
具體說到賈樟柯,曾有人提出擔心,他豪情萬丈的歸來之后,是否只剩下一個空空的行囊,這樣的例子屢見不鮮。曾是美國最活躍的獨立電影先鋒,伍迪·艾倫和科恩兄弟,在有了更完善的制作公司經營他們的影片之后,反倒失去了過往逼人的銳氣和眩目的才情。尤其是兩屆戛納最佳導演得主的科恩兄弟的最新作品[殘酷難耐],票房和口碑都全線失守。那么賈樟柯呢,他自己的態度還是堅守。他說:“我的新片不會改變風格,還是以紀實為主,關注小人物故事的鄉土電影。” 這部新片的構思來源于賈樟柯的御用趙濤,好像是講北漂而來的一位舞蹈演員(趙濤就是習舞之人)與一位酒店保安的諸多情感瓜葛。賈樟柯自己是信心很足,他說他現在有了更優越的創作條件,制作班底也積累了豐富經驗,拍攝資金也有了更多的保證。他的這部新作應該會更加完善。
喜歡賈樟柯的人太多了,大家希望他這一次是真正地如虎添翼。總算在“站臺”上等來了火車,賈樟柯是向著韶山跑,還是再次開回他的老家,等影片出來以后,再作短長吧。無論如何,2004最期待的中國電影,因有了賈樟柯的加盟,又多了一份令人心動的砝碼。更大的意義還在于,我們以后看所謂“地下電影”的機會會少許多。
賈樟柯簡歷
生于1970年5月27日,山西汾陽人
1993—1997在北京電影學院文學系學習
1994年 [有一天,在北京]紀錄片
1995年 [小山回家]
1996年 [嘟嘟]
1997年 [小武]
2000年 [站臺]
2001年 [公共場所]紀錄片
2002年 [任逍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