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你知道嗎?每次伴隨著高燒、腫痛頻頻發作的扁桃體感染,并不一定是著涼感冒導致的。口腔里那顆不痛不癢、看起來還很“老實”的病齒,才是傳播細菌導致感染的禍首。
牙齒不好,就會影響咀嚼功能,進而妨礙人體對營養的吸收,使人體出現多方面的功能下降。齲齒、牙齦炎、牙周炎若不及時治療,有可能會使細菌等微生物從口腔侵入血液,進而散布到全身,引發嚴重的感染,如心內膜炎、腎炎、腦炎等。
口腔疾病的影響不僅表現在生理層面,更體現在生活質量上。在發達國家,十幾年前人們就開始意識到這一問題,比如有齲齒的人,別人對你的信任度就會降低,口腔疾患甚至會帶來就業上的困難,等等。其實,這也正是今年“全國愛牙日”不再把主題局限于口腔疾病,而是選擇“口腔健康與生命質量”的題中之義吧。
其實,維護口腔健康,說難也難,說簡單也簡單——正確刷牙,定期進行口腔檢查,定期洗牙,使用氟化物,少吃糖——只要做到這五條,牙病就很難找上門來。
記者在上海南京西路一高檔商務樓聚集處做了一次隨機調查,30位白領女性中有23位會定期去美容院做護理,而只有2位定期去做口腔檢查。不少人甚至一臉疑惑地問:“口腔檢查查些什么?就是看看有沒有齲齒嗎?”
上海市口腔醫學研究所馮希平教授告訴記者,目前定期進行口腔檢查的比例只有3%~5%,其中絕大部分是海外歸國人員和港澳臺同胞。
其實,在受訪女性中,不少人自認為還是挺注意口腔衛生的。“我每天刷兩次牙,飯后用漱口水清潔,牙齒挺好的,沒必要去檢查吧。”
專家告訴我們,口腔檢查就是指在沒有口腔疾病或者自己沒有感覺到有口腔疾病的情況下,每半年到醫院進行檢查,而不是出了問題才去就醫的。
這是因為,口腔常見病如齲病、牙周疾病等多屬于慢性病,早期癥狀不明顯,容易被人們忽視。因此,通過定期檢查就可以早發現、早診斷、早處理。
齲病在波及牙本質深層之前,沒有任何不適癥狀,患者也不易發現這樣的小齲洞,只有定期檢查,醫生才能夠發現淺齲和中齲,及時進行齲洞充填,一次就可以完成治療,不僅費用低,而且患者所承受的痛苦也小。如果任由這個牙洞繼續腐爛下去,等小齲洞變大,嚴重到影響牙神經,直至引起疼痛的程度,醫治的費用就要增加到兩三百元。假如齲洞已發展到破壞牙冠的程度,加上拔牙、鑲牙的費用甚至會高達千元以上。治療這樣的大爛牙,你恐怕就要去牙醫那里報到N次,否則就很難搞定了。
牙周疾病的早期為牙齦炎。牙菌斑和牙石堆積在牙齦邊緣,致使牙齦紅腫,刷牙或咬硬物時有出血現象。此時牙周纖維與骨組織尚未波及,如能及時治療,去除牙菌斑和牙石,牙齦組織就能恢復健康。如果發展到早期牙周炎,牙周袋形成,感染已經波及牙周纖維和牙槽骨組織,可出現口臭、牙齦出血、水腫。若治療及時,仍可以使牙周疾病停止發展。倘若發展為嚴重的牙周病時,牙齒支持組織便遭到嚴重破壞,引起牙齒松動、移位、伸長、疼痛、咀嚼無力。此時,通過治療發現有的牙齒已不能保留,就需要及時拔除。因此,定期檢查可以控制疾病或將之消滅在萌芽狀態。
口腔檢查查什么
頭部、頸部檢查:癌癥檢查、面部結構檢查、咀嚼肌的觸診檢查、淋巴結的觸診檢查以及顳下頜關節檢查(TMJ)。
臨床口腔檢查:牙齦炎、牙周袋、牙齒動度、口腔黏膜、唾液或唾液缺乏、咬合、齲齒填充物是否破碎、牙侵蝕、可摘除的口腔裝置和牙齒間接觸情況。
檢查時間:10分鐘左右。
價格:掛號費10.50元(三甲醫院),檢查費5元。
頻率:6個月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