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留心一下就會發(fā)現,各類雜志都在教你如何做淑女。但這類的“淑女必讀”,不是教你化妝,即是教你穿衣,仿佛只有時尚了,才可以稱作淑女——這個唯一的衡量標準,實在令現代女性齒寒。所以,當越來越多的女孩子矯揉造作地扮淑女時,我們也開始越來越不懂淑女是什么了。但是有一點大家都明白,虛假的東西一定不會好,這層“淑女”外殼如果沒有內在美的充實,是經不起推敲的,也許因為一不留神的張嘴便罵、舉止不雅的真情流露,這層美麗的外衣就碎了。
女作家畢淑敏曾大聲宣告:“淑女必書女。”然后又有人畫蛇添足曰:“淑女必書女,書女即書蟲。”然后套用A=B=C,即A=C的公式,也就是說淑女就成書蟲了。這不免大大曲解了畢淑敏的原意。她的意思很簡單——女人應該讀書。她還說:“讀書的女人,較少持續(xù)地沉淪悲苦,因為曉得天外有天,乾坤很大;讀書的女人,較少無望地孤獨惆悵,因為書是她們召之即來永遠不倦的朋友;讀書的女人,較少怨天尤人孤芳自賞,因為書讓你牢記你只是沙粒、滄海一粟;讀書的女人,較少刻毒與卑劣,因為書中的光明,日積月累浸染著節(jié)操鞭擊著皮袍下的‘小’……”
“閱讀讓人美麗”,這是句老話了,不過沒想到可以立即見效,看完一位香港作家的文章才恍然大悟。文章的主題是講咖啡館,說女孩子都覺得咖啡館中貌似白領,在一杯咖啡旁,打開筆記本電腦辦公的男人特別有魅力;而男人卻認為在咖啡館中看書而非辦公的女孩子特別吸引人,會留意看書的女孩手中的書本和她那或散淡或優(yōu)雅的坐姿。當然,如果僅僅是拿著書本擺Pose,不用多久就會被識破,因為裝腔作勢比較耗能,是很難堅持的。那天看完這篇文章,我立即有一種沖動,要抱一本最有品位的厚書,欣欣然踏進一家青年才俊云集的星吧,挑一個舒適的、位置顯眼的沙發(fā)坐下,在咖啡香里享受書香。還有最重要的,就是吸收來自四面的電力大于100W的目光!哈,好像是墻上的紫外線滅蟲器,蟲子們一個個就燒焦了。嗨,怎么早沒發(fā)現有這么高的招兒??!
一不小心,又給自己包裝了一個“淑女”外殼,小心穿幫哦!美,要由內而外。謹記!其實婭婭想說的意思是,女人讀書不管是外表還是內涵,都會讓人覺得美。古語云:“腹有詩書氣自華”,此話不假。但成為“書蟲”就變得無趣了。一頭扎進故紙堆里,隱身到另一個與現實十分遙遠的世界里,并不是現代淑女之所為。
淑女目下可讀:
一、《帶一本書去巴黎》 美國的林達又踏上了浪漫花都之旅,然而,背負歷史的所在總是沉重的:“一百年,可以積淀、掙扎、反思而產生雨果。”悠悠百年,也足以推陳出新,埋葬一段歷史,因而徹底忘卻,整個民族并不因為經歷了什么而有所長進。巴黎是一個城市,也是一段歷史縮影。
二、《小王子》圣·德克旭貝里著 全球閱讀率最高的愛情寓言。小王子放棄自己的生命,回到自己的星球,守護在心愛的人身邊。小王子對玫瑰的一往情深,開啟了無數人的心扉。
三、《小資女人》黃海波著 在書中泛濫的小資氛圍背后所持的并不是沉醉或者欣賞的態(tài)度,他在字里行間里叫你感到小資的尷尬。
四、《跟徐志摩去流浪:英倫文學飛翔版圖》謝金玄著 你想了解徐志摩所知道的康橋是什么樣子嗎?莎士比亞在哪里邂逅他的朱麗葉呢?長不大的小熊維尼和羅賓到哪兒去了?本書將對你娓娓道來。
五、《蔣碧微回憶錄》李秋水著 好男人大抵有兩種:一種專注事業(yè),一種熱愛家庭,前者可敬,后者可親。但大凡世上的女子,都弄不清楚自己跟誰在一起更好。如果一開始的時候,張道藩和徐悲鴻同時出現在蔣碧微面前,她會作何選擇?也許她還是會選擇徐悲鴻?可是,結局會不會也還是一樣?
六、《愛似米蘭》李吉力 米蘭,黃色,極香,香氣唯有在遠處可聞,近前反而不覺其香,這也是愛的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