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生活中,我們時常可以聽到周圍的女性不幸罹患了子宮肌瘤。目前,該病已成為危害女性健康的重要原因。最新的統計資料顯示:子宮肌瘤的發病率高達20%~30%,且有不斷上升的趨勢。全國30歲以上的婦女共有1.56億,子宮肌瘤患者有將近3200萬。但是,臨床上子宮肌瘤的發現率只有4%~11%,很多人是帶瘤者,自己卻還蒙在鼓里。還有很多患者,只得無奈地接受子宮全切除的手術。據統計,有將近1/3的子宮全切除和肌瘤的作祟有關。面對如此嚴峻的現實,女性朋友們該如何應對呢?為此,筆者專門采訪了上海虹橋醫院婦產科的王雷主任和劉坤范主任,請他們就子宮肌瘤患者關心的問題做了詳盡的論述。
子宮肌瘤的癥狀
從解剖學上來看,子宮肌瘤生長的部位主要如下三處:黏膜下、子宮壁間和漿膜下。子宮腔內表面那層膜就稱為黏膜,如果肌瘤生長在這個部位,就有可能對正常的月經周期造成影響。大家都知道,月經就是子宮內膜在雌激素和孕激素的作用下發生周期性的剝脫。如果在黏膜下發生了肌瘤,勢必將導致月經的紊亂。這種類型的患者往往表現為月經量多,每次來潮都要遷延10天以上,淋漓不盡,讓人苦不堪言。有的人單次月經時間尚正常,但兩次月經之間的間隔變得很短,有的甚至短到10天。所以,有上述月經量及周期改變癥狀的女性朋友千萬不能掉以輕心,應及時去醫院就診。
子宮最外面的一層膜被稱為漿膜,如果肌瘤長在這個地方雖然不會對月經造成影響,但若長得過大則會壓迫尿道或是直腸,造成尿頻、尿急、便秘等癥狀。一些患者去醫院就診的首發原因就是上述癥狀,結果查下來卻是子宮肌瘤,嚴重影響了生活質量。
最隱匿的一種情況就是生長在子宮壁間肌層的肌瘤。如果它老老實實地呆在子宮壁里,很容易就被我們忽略了。只有當它長大,侵犯到黏膜層或漿膜層時才會出現上述的類似癥狀。
小測試
看您有沒有招惹上子宮肌瘤
前面,我們對子宮肌瘤做了一個大致的描述,但是,怎樣和日常生活中出現的不適聯系起來呢?不妨來做一個小測試。如果出現了下述的癥狀,您就得多個心眼了,看是不是不幸罹患了子宮肌瘤。
1.月經改變 出現月經不調和月經量增多、周期延長以及陰道不規則的出血。
2. 腹部包塊 腹部逐漸增大,可觸摸到包塊。有人雖自覺腰圍增大,但往往誤認為是中年發福。
3. 白帶異常 白帶增多,有時可呈膿血樣且伴有臭味。
4. 腰酸腹脹 腰背部的酸痛、下腹墜脹。若肌瘤的蒂發生扭轉,可出現劇烈的腹痛。
5.壓迫癥狀 若肌瘤突破漿膜層向外生長,可壓迫直腸、尿道,發生相應的大小便習慣的改變。
以上都是比較典型的癥狀,很多患者并沒有感到明顯的不適。所以,在這種情況下,進行例行B超檢查就顯得尤為重要了。對于35歲以上的婦女,建議每隔一年就應進行一次B超檢查,以期早期發現尚出于隱匿狀態的疾患。
疏于治療帶來的五大惡果
由于部分患者癥狀輕微,因而未能引起足夠的重視。在部分中年婦女中甚至流傳著這樣的說法——子宮肌瘤是由激素引起的,等到絕經之后自然就會消失了。這句話只說對了很少的一部分。誠然,子宮肌瘤的發生與長期的雌激素偏高有一定的聯系,但并不是導致疾患的唯一因素。確有部分患者在絕經之后瘤體有一定程度的縮小,但并不是所有的人都是如此。如果不及時治療,很有可能招致以下多種麻煩。
1.并發炎癥 部分患者身上的瘤體帶有蒂,很容易發生扭轉,進而導致急性的子宮內膜炎、盆腔炎以及附件炎。早期的炎癥可能只是有一些滲出,但隨著病情的發展,很有可能出現化膿的現象,少數病例甚至在瘤體的組織中形成膿腫。
2. 不孕與流產 如果肌瘤生長在子宮的角部,就會壓迫輸卵管的開口,這樣精子就很難穿過并與卵子在輸卵管中完成受精作用。生長的黏膜下的肌瘤如果向子宮腔內突出,將會使整個子宮變形,使得受精卵難以著床,有時候即使已經種植在子宮內膜上了,還有可能發生脫落,引發流產。據相關資料統計,子宮肌瘤患者發生自然流產的概率要比正常人群高4倍,所以,那些還沒有寶寶的女士們要注意了。
3. 惡性病變 子宮肌瘤本身屬于良性腫瘤,但并不意味著它就不會發生惡變。一些年齡較大且肌瘤生長速度較快的患者要特別注意,那些絕經后肌瘤生長迅速或絕經后再新發肌瘤的患者更是不能掉以輕心。
4. 繼發貧血 患者由于長期月經過多,造血系統又不能及時補充,將會發生繼發性的貧血,甚至導致貧血性的心臟病。部分癥狀較重的患者可出現全身乏力、面色蒼白、氣短、心慌等癥狀。
5. 急性并發癥 子宮肌瘤大多數情況下呆在腹中還算安寧。但若條件“適宜”,它也可對人體突然發難,如發生紅色變性、急性感染、蒂扭轉等,主要表現為突然發生的下腹部疼痛,出現這些變化應及時就醫。
傳統治療方法的弊端
子宮肌瘤的治療不外乎保守治療和手術治療兩大類。而保守治療還可以再細分為兩類:期待療法和藥物療法。期待療法只適用于肌瘤比較小而且是單發的患者,還要求患者沒有明顯的臨床癥狀。平時應定期做B超的檢查,如果瘤體保持原先的大小甚至縮小,不伴隨有任何的不適以及并發癥,就可以采取“姑息”療法,但強調定期隨訪,若病情發生變化就應及時采取其他的治療方法。
由于子宮肌瘤的發生和女性激素水平偏高有一定的聯系,所以,可使用相應的抗激素藥來治療,常用的藥物就是“米非司酮”。該藥的作用機理是與子宮細胞上的激素受體結合,阻止激素對靶器官——子宮的生理作用,這樣自然就起到了抑制肌瘤生長的作用。使用藥物最大的好處就是方便,而且沒有創傷,但是也存在不可避免的副作用。服用該藥物常見的不良反應有惡心、乏力、嘔吐以及腹痛等,長期服用還有可能損傷肝腎功能。由于女性激素在不停地分泌,所以客觀上需要長時用藥,這就和避免不良反應產生了矛盾。有時為了防止對肝腎功能的損傷而不得不停藥,結果導致病情反復。
鑒于以上的情況,單純使用藥物治療子宮肌瘤的方法已經趨于淘汰,僅僅用于配合手術治療。
微創射頻療法給女性帶來福音
既然保守療法的效果不盡如人意,所以,手術就被提上了議事日程。但是按照經典的理論,肌瘤患者一般是將子宮全部切除,尤其是那些肌瘤多發,并發癥比較明顯的患者。但這對女性來說是一種嚴重的創傷。首先,它將剝奪女性的生育能力,而且子宮一旦切除,雌激素和孕激素就失去了它們最重要的一個靶器官,勢必將導致女性內分泌和植物神經功能的紊亂,很多人因而提前進入更年期。在這樣的大背景下,患者越來越要求能夠有一種微創的介入手術,能夠既消除肌瘤又保全子宮,所以,射頻消融術就應運而生了。它是通過B超的引導,將射頻探針通過陰道、宮頸進入子宮,直接插入肌瘤內部,而后通以射頻,于是局部將產生很高的溫度,在這樣的情況下,肌瘤組織將脫水、壞死,最終脫落或是被人體吸收,這樣就達到了既摧毀肌瘤又保全子宮的療效。
與傳統手術的禁忌癥不同,射頻微創療法的適應癥非常寬泛,只要沒有嚴重的心腦血管疾病或是凝血功能障礙就可以接受該項療法,當然,要避開經期。射頻療法就好像使用微波爐對食物進行加熱,如果肌瘤的體積太大,治療的效果就會打一些折扣。一般來說,要求瘤體的直徑在6厘米以下,但這并不意味著瘤體直徑大于6厘米的患者就無法接受該手術,辦法還是有的,可以先使用藥物將瘤體縮小,而后再使用射頻治療,這樣就很好解決了相關矛盾。還有一部分患者,肌瘤的數量不止一個,這種情況就不能貪多求快,為了達到最佳治療效果并保證患者的身體健康,就應分次治療,才能取得比較好的效果。患者在術后還有一些注意事項,務必做到以下4點:
1. 術后預防感染,在醫生的指導下使用一些抗生素。注意個人衛生,使用消毒液清洗外陰部。
2.如果出現輕微的腹痛,可服用“消炎痛”;如果疼痛比較明顯,應及時去醫院就診。
3. 術后連續服用3個月的米非司酮。
4.手術后的兩個月內應禁止性生活及盆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