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悠悠的小南風煽起來了。
又是這小南風,哦,多熟悉的小南風喲!
悠悠的小南風,暖融融的,托舉著我,在這廣袤的山山水水間漂泊,翱翔——
吾令鳳鳥飛騰兮,繼之以日夜……
鳳凰翼其承旂兮,高翱翔之翼翼……
這在群山間如龍蛇般蜿蜒的,就是我們先輩賴以發跡的漢江吧?
想當初,熊氏部落集團首領少典愛上了蛇氏部落的有嬌氏,生下了我們中華的始祖炎帝和黃帝,后來,黃帝部落兼并了炎帝部落,在中原生息繁衍。我們楚人是黃帝這一支脈的。我們這一支,世代都是朝廷的火正:看到火星黃昏時分在東方升起,就點燃火種,開壇祭祀火神,向民眾宣告新一年的春耕生產可以開始了。當地里的谷穗兒沉甸甸地低下頭,火星在黃昏時分在西方落下了,就又一次點燃火種,宣告一年一度的秋收開始了——我們的先人,生為火正,死為祝融——祝融,就是火神啊……
看到這蜿蜒靈動的漢江,我仿佛又看到我們的先祖——
當年,他們,就是沿著這漢江蜿蜒潮潤的腳步,從中原出發,拉著柴車,在那綠陰蔽日藤葛織山的荒山野嶺,披荊斬棘,尋找一塊生息繁衍之地。渴了,掬一抔山泉,餓了,采一串野果,賴以遮羞的草裙,被荊棘劃拉成筋筋縷縷——篳路藍縷,這四個字,濃縮了先輩多少艱辛!終于,在這漢江環抱的荊山,在這中原人稱之為荊楚的蠻夷之地,棲巖穴,與熊羆為鄰,同鳳鳥龍蛇相伴。那時,留在中原的兄弟氏族稱我們的先人為荊蠻,我們的先人也就干脆以熊為姓,以荊蠻自詡——蠻夷就蠻夷罷,反正,荊蠻和中原,不都是炎黃一脈么!
中土人說,楚人善歌舞。
是啊,在我的記憶里,青春的歲月,如火的激情,曾有多少橫無際涯跌宕多姿的浪漫想象,有過多少峨冠博帶佩蘭戴菊倜儻瀟灑徜徉高歌的日子喲……
(二)
幽幽的麥香,在我周圍彌漫開來了。
這甜甜的醇香,暖融融的,托著我,在五月的碧空遨游——哦,醉人的麥香;噢,半酣的精魂……
五月的陽光下,江山如畫。
麥香飄蕩處,日子被釀得甜甜的。
醉眼迷蒙中,世事如棋。
幾縷云絮,綿綿的,朝我偎將過來,似糾似纏,似包似裹,溫存一番之后,帶了些許聯想和遺憾,煙樣地去了——
哦,棋局樣的世事,如煙般的往事喲……
我曾經是楚國的三閭大夫。說起來,這三閭大夫,官還大著呢,管著與楚王同源的屈、景、宋這些宗室的事務!在公事職務上,我是兢兢業業,殫精竭慮,不敢稍有懈怠,就連我最喜歡的詩歌創作,每每也是在公務途中,即景狀物,默記于胸;公事畢了,再于夜闌人寂之際,表情抒懷,書之于簡帛之上。即使后來,先遭群小嫉妒、后被主上疏遠,最終被逐的日子里,可以創作的時間多了,但我的心,哪有一天可曾離開過家國大事呢?
詩歌,哦,魂牽夢縈的詩歌……哦,還有,還有與詩歌同在的那一雙水晶樣的眸子……嬋娟姑娘——
比我晚得多的后輩詩人,似乎比我有靈氣。看吧,“紅袖添香夜讀書”!這樣的句子,我當時怎么就沒有寫出來呢?我,不是也有過多少這樣的夜晚么——
嬋娟,你不愛穿紅衣,可你的臉,永遠是紅紅的;
嬋娟,你慎于言辭,可出語溫婉,善解人意;
嬋娟,你規行矩步,可衣袂飄曳處,幽香滿室……
可惜,很久以來,我沒有注意這些。在后來坎坷困蹇的日子里,我憂于國事,顛沛流離,精神崩潰,是你,嬋娟,柔柔地默默地伴著我——
哦,嬋娟也,你天生的可人幽香,讓我清醒地記著:我,是條漢子!
嬋娟哦,你還好嗎?
(三)
哦,又一抹潮潤的云絮,期期艾艾地朝我偎了過來……
哦,是這仲夏收獲的喜悅,生成了這股氤氳之氣么?
是哦,勤事農桑,民無凍餒;勤于稼穡,強國之礎呀!后人們啊,不要忘記我們和我們之后的先人們,何以在秋收后,在享用我們的勞動成果之前,總要設壇祭社——這社,就是土地神,是我們先人的圖騰喲……
齊楚韓燕趙魏秦,遠交近攻也罷,合縱連橫也罷,打打殺殺,分分合合,哪一幕不是為了土地……
俯瞰著下界縱橫逶迤波光粼粼河渠環抱的土地,我思緒的翅膀,在這氤氳之氣的托舉中,又撲扇起來,我珍藏在記憶深處的先賢譜,突現出一個杰出的楚才——孫叔敖。
在我們楚國的先賢中,我最佩服的賢相就是孫叔敖了。
出身下層的孫叔敖,當了令尹——這是相當于后世宰相丞相的大官呢,家鄉父老身穿破衣、腳著草履、頭戴白帽來見他——這哪里是賀喜喲,明明是吊喪么。可孫叔敖卻立即撣衣正冠,恭肅出迎。耆老見他禮恭意誠,就不再打啞謎了,語重心長地告誡他:“小子也,官位越高,做人的姿態要越低;官職越大,處事的心要越小;俸祿越多,越是要謹慎不貪……”孫叔敖終身牢記家鄉父老的告誡,他貴為令尹,而他老婆,終生沒有穿過一件絲織品,粗衣糲食度日;他家的馬,從不用糧食喂養。他的手下很是不解:“為什么不改善一下呢?”孫叔敖的回答很富有人生哲理:我聽說哇,君子穿華美的衣裳,儀態更加恭謹;小人穿華美的衣裳,神態更加居傲。我呀,還沒有修養到君子的德行,消受不了錦衣美食啊……
我就是以孫叔敖為榜樣的呀!
可是……可是,我怎么落得個身沉汨羅、抑郁千年不得舒展的地步呢?
哦,我這漂泊的魂靈!
哦,我這不暝的魂靈!
(四)
思及于此,我的翱翔,就變得很有些沉重起來!
在這株樹上歇一歇罷——這是棵梧桐樹么?
鳳凰非梧桐不棲。我是炎黃的后裔,我是楚人的后代,生前潔身自好,化作精魂之后,渴望如我們楚人圖騰鳳鸞一樣,圣潔美麗,舉手投足之間,自有一種高雅的氣度……
梧桐的高枝,承受著我輕盈而沉重的精魂,顫悠悠的——哦,皎皎者易污,橈橈者易折。當年我所處的環境,多像此刻暫棲的顫悠悠的樹枝啊!
生不逢時。
這四個字,就是我命運乖蹇的寫照吧?
孫叔敖能以第一名相的美譽名垂青史,楚莊王“三年不鳴,不鳴則已,一鳴驚人”的英明睿智和他的知人善任用人不疑分不開。我有什么呢?我有楚懷王——唉,說起來,我這個主上,人倒不壞,就是優柔寡斷,耳朵根子又特別的軟……哦,我怎好議論主上呢……哦,耳朵根子軟的人,要是周圍有幾個像我這樣敢于說直話的,也還罷了。可懷王他老人家周圍,怎么多是些口蜜腹劍的小人呢:什么令尹子蘭哪,上官大夫靳尚呀,還有那個貪財的夫人鄭袖……
哦,人說君臣佐使,相得益彰。楚莊王英明睿智,際遇了個德行高尚的孫叔敖,正所謂錦上添花;我們的楚懷王咧,圍著他轉的盡是些巧言令色之徒,簡直就是雪上加霜……
(五)
山嵐漫上來了。
這乳白色的山嵐,混合著蘭花蕙草松針和麥香的山嵐,把我嚴嚴實實地裹了起來——是山嵐裹著我呢,還是……一時間,到底我是山嵐呢,抑或山嵐就是我呢……
往事越千年。
近三千年的往事,怎么居然還如這山嵐,這般戀戀地纏著我呢?
往事不堪回首,回首痛斷腸啊——
懷王啊,您——你堂堂一大諸侯國的君主,怎么就落得個被騙至秦國,最終客死他鄉的境地呢!
哦,懷王啊,難得您開始還聽得進我的話。“惜往日之曾信兮,受命詔以昭詩”,要我草擬改革方案。上官大夫靳尚,要從我手里把這方案拿走,自己送進宮去邀功。靳尚的德行我還不知道?具體事從來是不做的,出頭露面上鏡頭的機會,從來是不擇手段要撈的。
如果要得罪人,寧可得罪君子,不可得罪小人,尤其是自詡豪爽高雅的小人。
我有教訓。
“只要楚國與盟國絕交,秦國就劃出自己最肥沃的六百里土地,送給楚國!”
懷王哦,我的主上,這種連小孩子都不會相信的話,您怎么就相信了呢?
果然罷,當您與盟友齊國絕交之后,派人到秦國要求兌現諾言,張儀那小人又怎么說?
“咦——!六百里?聽錯了吧!難道我是敗家子?那天,我明明說的是六里么!”
我記得,當時,懷王哦,您那個氣呀!
好容易求得齊國諒解,準備重新結盟了,可張儀故伎重演,又許諾割地結盟了。
我記得,懷王哦,我的主上,對張儀,您似乎還余怒未息:“我不要地,我只要張儀的人頭!”當時,恰逢你派我離都公干,看您如此清醒,我就放心去了。可等我趕回來,卻聽說您把那無德無恥的張儀放了!我一打聽,果然是令尹子蘭和上官大夫靳尚收了張儀的重金賄賂。張儀還另備了一份厚禮,托令尹子蘭送給夫人鄭袖,蠱惑她:您可千萬不要讓我們懷王與齊國結盟啊,我聽說了,一旦齊楚結盟,齊國就要送一個年輕美貌的宗室女到楚王宮里來……
唉,要是我沒有出差,要是沒有令尹子蘭,要是沒有上官靳尚,要是沒有鄭袖,要是……,要是沒有這么多的“要是”,戰國的歷史很可能就會是另一番模樣啊!
哦,鐵板釘釘的歷史啊,可能就是由許多許多的“要是”拼嵌成的吧……
(六)
小南風,又悄悄地悠起來了。
南風起處,乳白色的山嵐,連同我,被托舉起來,在明麗五月的天空,漂泊,翱翔……
咦!震人心魄的鼙鼓哦,敲起來了喂!
咦!動人情思的龍船調哦,喊起來了喂!
咦!撩人胃口的糯粽咸蛋哦,香起來了喂!
咦!驅蟲辟邪的菖蒲艾蒿哦,插起來了喂……
我的眼睛潮潤了,我的心潮潤了,潮潤感應成一片雨云,在五月的碧空凝結……
我忽然警醒了,我撲扇起翅膀,招呼風婆雨師:啊,啊,二老去吧,去吧,下界正麥收,用不著風雨呢……
是的,我不能讓你們掃興,我楚國的后人們!
是的,我不能讓你們掃興,我的炎黃的后裔們!
我知道,我身沉汨羅之后,你們,為了救我,擂響鼙鼓,驅趕魚鱉;為了保證魚鱉不咬食我,你們朝湖水里扔香粽咸蛋……
我知道,此刻——千百年來,這種營救,已經蛻變成了一種游戲,可是,我還是要說:感謝你們,熱情的后人們!
不禁想起了當年那個漁夫——
“你不是三閭大夫么,怎么到這里來啦,而且,這般憔悴?”
當時,我被放逐到汨羅江畔,的確是顏色憔悴,形容枯槁。
“滿世界都這般污濁,只有我是干凈的;所有的人都醉了,只有我還醒著,唉,我不被這世界所容哦……”
“眾人都臟,你也可以弄點臟泥澆點臟水在身上么;眾人都醉了,你不妨也就著喝上幾口殘酒——何苦獨自清高呢……”
“我也聽說,才洗過頭的人,一定要把帽子撣一撣再戴;剛洗過澡的人,一定要把衣服抖一抖再穿。我是不會茍且做人,與世人同流合污的……”漁夫的勸告我不能接受,可跟他一個山野漁樵之輩,說這些有何用處呢?
漁夫瞥了我一眼,掉轉船頭,一串櫓聲咿呀,向煙波浩淼處去了——
“滄浪的水喲,清又清,清清的水喲,洗帽纓;滄浪的水喲,濁又濁,渾濁的水喲,洗我的腳……”
三千年啦,漁夫那亦諷亦勸的歌聲,似總在我耳畔回蕩……
此刻,俯瞰下界,青山綠水間,只有飽滿的麥穗,鼓脹的豆莢,低下成熟的頭顱,向養育自己的土地躬身禮拜;只有隆隆的鼙鼓,和著龍舟競渡的呼喝,伴著高亢的龍船調,浸潤著糯粽的甜膩,混著香蒲艾蒿幽蘭秀蕙的清香,混著人們的七情六欲,在五月的杲天游蕩……
忽然,我有些恍然了,不禁張皇四顧:漁夫哦漁夫,沒有虛偽沒有矯情的山野漁樵之人,你,在哪里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