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對于職場中人來說“一年之計在于冬”。工作總結、匯報之后,升職就迫在眉睫。小心了!有時一些無心之舉,足以成為你職場前途的“殺手”。避免這些錯誤發(fā)生也許只需要你多留一些心,也就是所謂的“職業(yè)一些”。
案例一:得過且過,不思進取。
王羽和林佳在大學畢業(yè)前一起去一個電視欄目組實習,兩人都沒有絲毫實際的工作經驗,只是比較擅長文字。去了兩天后,王羽發(fā)現(xiàn)工作并不是很多,而且單位也不要求坐班。而她的家離單位又很遠,上班需要將近兩小時。于是王羽找到制片人,提出是否可以不用每天來上班,她會在家里把稿子寫完,如果單位有事就給她打電話,制片人答應了她的要求。而林佳住得離單位也不近,每天上班也需要一個多小時,但她卻堅持每天九點半就來到單位,了解大家的工作流程。領導讓她做的工作,她總能在第一時間內完成,并及時得到反饋的意見。如果手里沒有工作,她就在同事旁邊學習剪輯片子。有時遇到一些突發(fā)情況,需要立即派人去現(xiàn)場采訪,林佳往往就被派上任務,得到了鍛煉的機會。沒多久,林佳就熟悉了編輯流程,學會了使用編輯機,采訪的能力也大大提高,很快成為制片人手下的一名得力干將。反觀王羽,依然還是只能做一些文字工作,幾乎沒有學到任何東西。實習期結束,林佳順利地被留了下來,王羽自然失去了這次工作的機會。
摩羯糾錯:
平時我們經常抱怨得不到發(fā)展的機會,一旦機會真的來了,你能把握住嗎?上面的這個故事就是一個最好的例子。
王羽和林佳在開始實習的時候,兩個人的條件幾乎是一樣的。可以說,上天給了他們同樣的機會,但結果卻大不相同。為什么?因為他們付出的努力不同。作為一個缺乏工作經驗的新人,剛工作的時候正是學習的最佳時期。在這段時間,應該盡可能多地了解與自己工作相關的知識和操作方式,盡快地熟悉工作,并且多爭取機會鍛煉自己的能力。學到的東西越多,自然獨立工作的能力就越強。而王羽只想完成領導交給的最基本的任務,除此之外,沒有主動學習任何與工作相關的東西。與之相比,通過學習而掌握了獨立編采能力的林佳自然更勝一籌。
在上班時間上,王羽也做了一個錯誤的決定。現(xiàn)在的確有很多工作都已經不要求坐班,靈活的上班時間也給了員工更大的自主性,但任何一種工作方式的前提都是為了更好地工作。對于新人來說,向老同事學習工作方法是首要的任務,而且在實際工作中遇到的問題也要及時向別人請教,自己才能得到提高。如果你每天都不按時上班,那又從何學起呢?因此,實習期結束后,王羽幾乎沒有得到任何的提高,就是因為他缺少和同事的交流與學習,而對于一個新人來說,這也是致命的弱點。一分耕耘一分收獲,這句話雖然很老,但卻并不過時。在機會面前,切記要做個“有心人”,畢竟你的每一份努力都不會白費。
案例二:公私不分,混淆了朋友與客戶的界限。
徐淑咪是一家公關公司的媒介專員,幾乎每一個和她打過交道的人都成了他的好朋友。因為工作的關系,徐淑咪在企業(yè)界和媒體界中都有不少的朋友,在她看來,只要不是工作場合,大家都是私交甚好的朋友,完全可以不在意彼此的身份。一次,徐淑咪和一個記者朋友一起吃飯,聊天中談到了一家公司的一些內幕情況。這家公司是徐淑咪的客戶,所以她比較了解,于是徐淑咪就將她所知道的情況告訴了這個記者。誰知道,記者回去后馬上根據(jù)徐淑咪所說的情況展開了調查,并最終將這家公司違規(guī)操作的內幕曝光。消息見報后沒多久,泄漏客戶秘密的徐淑咪自然也被公司解顧了。
摩羯糾錯:
在現(xiàn)代職場中,良好的人際關系對于事業(yè)的發(fā)展有著很大的幫助。因此利用工作的機會多結交朋友,與他們建立起良好的關系,往往有助于你更好地開展工作。但是一定要謹記一條原則:絕不要把建立在工作關系之上的朋友與你的私人朋友混為一談。
通過工作關系認識,尤其是有業(yè)務往來的客戶,即使你們在相處中覺得非常投緣,但存在于你們之間的利益關系絕不可忽視。你可以和他談私事,但是僅限于你自己的私事,絕不要涉足工作內容,因為你無心的一句話說給普通朋友可能誰也不會在意,但說給客戶聽,就可能造成商業(yè)機密的泄露。上面的故事中,徐淑咪就是混淆了朋友與客戶的界限,逞一時口快,卻忘記了彼此之間的職業(yè)性質。因此,并不是徐淑咪“交友不慎”,而是她缺乏職業(yè)水準。
案例三:擺不正自己的位置,越俎代庖。
張悅是個很活躍的女孩,點子多,做事有股沖勁。剛到公司的時候,她的表現(xiàn)讓領導頗為滿意。得到了領導的肯定,張悅更加自信,認為自己的前途一片光明。一次張悅所在的部門開會,但到了會議室才發(fā)現(xiàn),別的部門還沒有開完會,于是大家就在門外等候。張悅卻一個人跑了進去,并且對這個部門的工作發(fā)表了一通自己的見解,告訴大家應該怎樣怎樣,這番指手畫腳的評論自然引起了其他部門同事的反感。這樣的事之后還多次發(fā)生,對于任何人的工作,她都會發(fā)表一通評論,自認為別人都沒有她想得多,想得好。直到有一次,一個需要領導簽字的合同她竟然自作主張地簽了,當領導問起時,張悅說:“我覺得沒什么問題,所以就簽了。”結果可想而知,張悅很快就得到了被解雇的通知。
摩羯糾錯:
多動腦子,積極提出建議當然是好的。事實上,每個開明的領導都會喜歡這樣的下屬。但是領導需要的是在了解情況后,認真思考而得出的有針對性的建議,而不是簡單膚淺的評論。有些年輕員工,在得到了肯定后就有些“飄飄然”,心浮氣躁,過于表現(xiàn)自己,對什么事都喜歡發(fā)表一下自己的看法,并熱衷于給別人提出意見和建議。但是,如果你對這個職能部門的工作方式和內容都缺乏基本的了解,你即興的意見又有什么價值呢?你的話又怎能服眾呢?而且這樣的建議還往往會給人留下指手畫腳的感覺,引起他人的反感。
張悅其實是一個思維非常活躍的員工,但是她沒有擺正自己的位置,自恃過高。不僅到處評論他人的工作,最后竟然還擅作主張,越俎代庖,犯了職場的大忌。其實,如果她能夠腳踏實地,利用自己活躍的思維和對工作的了解,提出有價值的建議,完全可以成為領導手下的一員得力干將,可惜她自己斷送了自己的前途。
案例四:沒有融入企業(yè)文化。
于莉原來在一家小公司上班,那里的同事都是二十四五歲的年輕人,沒有嚴格的規(guī)章制度,公司的氣氛非常輕松。上班時間他們經常放著流行音樂,有時還開玩笑聊天。后來于莉應聘去了一家大型外企,這家公司管理制度非常嚴格,工作時間不允許做任何與工作無關的事情。上班兩天后,自由慣了的于莉以為自己的位置處于房間的一角,身邊也沒有人注意,就想偷偷放松一下。誰知她剛戴上耳機沒兩分鐘,部門經理就從她身邊走過。很快她被停止了試用。
摩羯糾錯:
不同的企業(yè)有不同的企業(yè)文化,尤其對于大型穩(wěn)定的企業(yè)來說,它們有著多年形成的企業(yè)文化。假如你與它格格不入,是很難被接受或融入的。
上班時抽空聽聽音樂,在以前的公司可能不算什么,但在新的公司,卻足以讓你失業(yè)。如果你還按照以前的方式工作,必然行不通。因此,在初到一個新單位時,一定要事先了解它的企業(yè)文化,知道哪些事情是絕對禁止的,哪些事情是你需要學會習慣的。比如,一些大的企業(yè)雖然待遇優(yōu)厚,但可能制度要求極嚴:每天必須著正裝上班,準時打卡記考勤。如果你希望得到這份工作,就必須遵守這些規(guī)定,因為只有這樣才能夠被公司所接受。你選擇了這份工作,就要接受它的企業(yè)文化。畢竟為了上班時間聽音樂而被解職,實在是一件很郁悶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