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聊城市公路局緊緊圍繞全省公路系統創建全國交通系統文明行業的奮斗目標,以創建文明行業統領全局,使之成為推動全市公路事業發展的“推動器”,并滲透貫穿于公路“建養收管”各項工作當中,使公路兩個文明建設相互協調、相互促進、共同發展,換來了公路建設事業的累累碩果。
幾年間,聊城市公路局先后被省政府評為“全省高速公路建設突破2000公里先進單位”,被省總工會授予“富民興魯”勞動獎狀,被省交通廳、省文明辦授予“全省文明交通行業”、“全省交通系統先進單位”、“雙文明先進單位”,被省公路局授予“創建文明行業競賽銅杯”,被市委、市政府通令嘉獎、授予“年度工作先進單位”、學習孔繁森、做實踐“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模范活動市級雙“十佳單位”等幾十項榮譽稱號。
思想解放引導文明
聊城要振興、要發展,交通必須先行。面對時代賦予的歷史使命和重任,市公路局在全系統上下展開了一次大討論,形成了“公路部門不僅要乘勢而上,而且還要上得快、上得好”的共識。他們從聊城的實際出發,從制定規劃入手,首先描繪出了全市“三縱、三橫、三環、十二大干線、十四大出口”的公路主框架建設藍圖。為使夢想變為現實,市委、市政府領導給予了極大的關注和重視,在領導力量、政策傾斜、資金等方面予以大力支持,從長遠發展的高度,結合聊城實際,提出了實施“借路興聊”戰略的構想,動員全社會力量積極參與公路建設,連續3年在全市范圍內轟轟烈烈開展了“公路建設年”活動。作為公路建設主力軍的市公路局廣大干部職工更是發揚“不畏艱難、堅忍不拔、奮力拼搏、無私奉獻”的精神,積極爭取建設項目、落實建設資金,全力以赴投入工程建設,抓管理、促進步、保質量,使一條又一條公路從圖紙上走下來,公路建設步入了良性發展的快車道。
整個“九五”期間,全市共計完成公路修建536公里,大中小橋157座12000多米,公路建設總投資達到了18.8億元,是“八五”期間的5.4倍,”十五“頭3年,新改建工路875公里,完成公路建設投資15億元,是前3年,公路建設投資的1.5倍,其中,新建高速公路112公里,一級公路81公里,二級公路1123公里,打通了橫貫山東東西的交通大動脈,并與京九、邯濟鐵路相交匯,構成了“魯西黃金大十字”,同時積極進軍市外公路建設市場,累計中標承擔市外建設、監理工程總造價達10億多元,較好的樹立了孔繁森家鄉施工隊伍的形象。目前,全市干線公路通車里程為1317公里。
公路建設塑造文明
在創建文明行業中,市公路局把建設好每一條路作為切入點,大力實施了“精品工程、放心工程”戰略,在為社會建造了一條條寬闊平坦的優質公路的同時,打通了一條又一條人們與文明溝通的渠道,架起了一座又一座人們通向文明的橋梁。
在工程的具體實施當中,他們本著“快速、優質、高效”的原則,在領導力量、施工投入、管理辦法和保障措施上,全力以赴保重點,做到了“四到位四同步”。在個建設項目上,組成了工程建設指揮部,實行了局領導掛靠項目,坐鎮一線現場辦公,現場指揮。抽調精干力量,組成了工程質量巡回檢查督導小組,具體負責對所有工程建設進度、質量、工程試驗、現場管理、施工組織等方面的監督、檢查、指導。采用平時檢查與定期考核相結合的辦法,廣泛開展了以“爭先創優奪杯”為內容的勞動競賽活動,不斷建立健全了獎懲激勵機制,實行一月一檢查、一評比、一兌現,積極促進了各施工、監理單位之間相互學習、相互促進、共同提高,形成了“比、學、趕、超”的良好氛圍,加快了工程建設進度,保證了工程建設質量。市公路局從講政治的高度來認識和對待每一項建設工程,加大了對工程建設的管理力度,從管理機制上推動應用了國際先進的“菲迪克”條款模式,在施工、監理單位的確定上引入了競爭機制,采取招投標的辦法,全部實行合同管理,并且每年對各施工隊伍進行綜合評定,實行末位淘汰制,對后進單位取消下一年參與競標的資格。與此同時,以積極開展“公路建設質量年”和“管理效益年”活動總攬全局,積極推進了工程項目領導負責制和工程質量終身負責制,建立了一套施工單位自檢、監理人員現場把關、社會監督檢查的三級質量保證體系,與所有參加工程施工的人員簽定了工程施工、安全生產和廉政建設合同,實行了風險押金制度,把任務、目標、責任逐級分解,落實到人,使工程的進度、質量與參與工程施工的每位職工的切身利益掛起了鉤,使“質量重于生命,責任重于泰山”的意識,滲透和貫徹到工程建設始終,并成為了廣大筑路干部職工的自覺行為。由于采取一系列的有效措施,公路建設質量穩步提高,年年有新突破,所有工程質量合格率均達到了100%,優良品率達到90%以上,遠遠超過全省平均水平,連年被省交通廳、省公路局評為“公路建設質量管理先進單位”。
公路養護展示文明
如今,無論你哪個方向進入聊城,所到之處,目光所及,看到的是坦蕩如砥、寬闊平坦的條條大路,路邊碧草青青,綠樹成蔭,繁花似錦,這一幅幅美麗的交通圖畫,正是公路局實施“文明通道,暢通工程”的結果。
為適應新形勢的需要,市公路局始終把養護工作作為“形象工程”來抓,按照“建養并重、協調發展、深化改革、強化管理、提高質量、保障暢通”的“二十四字”工作方針,把加強公路養護管理,為社會提供良好的公路交通環境,作為實踐“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實際行動,牢固樹立了“公路建設是發展,公路養護也是發展;公路建設是環境,公路養護也是環境”的思想,以“文明服務”這根紅線貫穿始終,突出職能強管理,抓住重點不放手,不斷提高路網綜合服務功能和水平。
在具體工作當中,他們堅持以改革開放促發展,以管理促效益,不斷深化養護運作機制改革,積極促進養護工作的“三個轉變”:一是養護生產單位由事業型向企業型轉變。二是養護計劃任務由指令性向協議性轉變。三是養護作業形式由分散式向集約式轉變。
為提高養護效率,注重了新工藝、新材料、新技術的推廣和應用,他們還積極響應市委、市政府的號召,加大了迎賓、旅游、經濟、綠色“四大通道”建設,對于新改建公路全部實現了當年建設、當年綠化,使可綠化干線公路全部披上了綠裝,幾年間建設綠色長廊近1000公里,不僅改善了公路交通環境,而且還受到了省綠化委的表彰。
路政管理規范文明
如果說公路是國民經濟發展的命脈,那么路政管理就是其暢通的保障者;如果說公路是精神文明傳播的載體,那么路政管理就是不良行為的規范者。
為履行好管理職責,他們以積極維護路產路權、改善路域環境為目標,以治理違章建筑、侵權占用和穿越路段“臟亂差”為工作重點,首先在管理機制上進行了改革和創新,實行了路政大、中隊管理模式,采取路政人員競爭上崗、末位淘汰制,引入了競爭機制,在規范自身行動,調動積極性方面起到了積極的作用。加強了對公路法規的宣傳、學習、貫徹和落實,定期開展“路政法規宣傳月”活動,不斷增強群眾愛路護路的自覺性。結合全市“暢通工程”的實施,從2000年開始聯合有關部門,對公路占道集市貿易進行了清理,經過艱苦的努力,目前公路的“栓塞”問題已基本解決,大大提高了公路的暢通能力。采取路政人員分線與包段相結合,定點監控與流動巡查相結合的措施,加大了對公路的巡查力度。先后把國道105線、濟聊館高速公路和聊高路、聊臨路建設成為了省級和市級文明樣板。
規費征收傳播文明
沒有規矩不成方圓。在平時的工作中,他們注重加強了制度建設,建立健全了《通行費征收管理辦法》、《收費人員違紀處罰規定》等一系列加強管理的措施辦法,使收費人員的一言一行有規可依、有規必依。
在文明服務上,廣泛開展了“優質服務在崗位、文明收費創一流“活動,要求收費人員必須使用文明用語,杜絕禁語,做到來有迎聲,去有送聲,文明禮貌,熱情服務。實行了收費標準、工作程序、廉政監督“三公開”。自覺接受社會監督,在每個收費亭都設立了“便民服務箱”,積極為過往司乘人員排憂解難,喊響了“有困難找收費站”的口號,助人為樂、幫危扶困的好人好事層出不窮,受到了社會的廣泛贊譽。
隊伍建設推動文明
市公路局的幾任領導班子都十分重視加強班子建設。按照“政治優先、思想解放、團結奮進、開拓進取、頑強拼搏、扎實工作”的要求,通過加強政治理論學習、加強民主建設、開展好批評與自我批評等活動,不斷加強自身建設,班子成員處處以身作則,率先垂范,嚴格要求自己,講學習,不斷提高理論業務水平和管理能力;講政治,不斷增進班子成員的團結;講正氣,倡導廉潔奉公、無私奉獻精神;講實干,轉變工作作風,鋪下身子,深入基層,真抓實干。每逢節假日必到一線慰問干部職工,大部分班子成員每年三分之二以上的時間都在基層調查研究,在干部職工中樹立了良好的形象,同時不斷健全完善領導班子集體議事制度,形成有效的工作機制,大事講原則,小事講風格,做到思想統一,顧全大局,團結一致,相互理解、支持配合,既有分工又有合作,增強了領導班子的凝聚力、號召力和戰斗力,形成了堅強的領導集體,發揮了核心作用。
大路在延伸,文明在延續。全市廣大公路干部職工正以更加飽滿的工作熱情戰斗在加快公路建設、改善交通環境的主戰場。大地為琴,公路作弦。公路人彈奏的將永遠是時代的最強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