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經貿關系在上世紀90年代美國經濟擴張時期得到非常迅速的發展,而在美國經濟出現問題時,真正的考驗才開始。兩國在產品價格上的差距必然體現在貿易流向上。鑒于美國解決國內供求平衡問題并非易事,大量增加對中國的出口也非一日之功,貿易摩擦近期也不可能有大的緩解。
美方對中方的貿易限制可能會有所加強。美國企業要求政府實行對進口激增的安全保障條款、對中國企業施行反傾銷法、在知識產權問題上發難等事端將會增加,中國企業對此要有充分的應對準備。美國對華出口管制政策由來已久。近期,美國相關部門正加強執行國家安全技術轉讓制度,加強出口管制、防范商業機密泄露等工作。
美國貿易保護主義心態可能蔓延成為美大選的一大主軸。有關中美貿易關系的辯論正在美國展開,這意味著過去兩年平靜的中美整體關系正在接近一個敏感階段,而這個階段將會持續到美國周期性經濟復蘇之后,持續到2004年美國總統選舉之后。
此外,由于美國面臨恐怖威脅的風險居高不下,連帶中美貿易也受到影響。如,海關、集裝箱檢查及保持海上貿易通道安全的成本均有所提高。
美方不應逃避責任
在減少貿易不平衡上美方不應逃避應負的責任。美國經常賬戶赤字不會長期膨脹下去,然而,如果在削減經常賬戶赤字上用力過猛,不但難行而且非常危險,因為此舉牽涉到大幅緊縮國內開支,其對美經濟的傷害,遠較赤字居高不下嚴重。美國最佳的策略是放開貿易限制,鼓勵甚至可以要求對美貿易順差國家增加對美國產品的需求,進而減輕貿易失衡。
美應客觀看待自身經濟轉型帶給就業增長的壓力。美國的未來在于高科技產業,而不是在于玩具、紡織品和鋼鐵等行業。這是一種結構性變革,那些流失的崗位很難再回到美國。美國政府應按照其一貫宣揚的理念去做事,告訴本國人事實的真相,而不要再尋找“替罪羊”。
美經濟好轉有助于減壓。美國經濟復蘇步伐加快,第三季度GDP增長高達8.2%,預期第四季度的數字為4.3%或4.5%。如果此勢頭持續,最終將創造眾多就業機會并把人們的注意力從中美貿易逆差上分散,從而將減緩中方的壓力。
美國并非鐵板一塊。美方有識之士認識到,中美貿易不平衡會持續下去,不如戰略性地利用中國的廉價勞動力來開拓全球市場。
中方要有戰略性思維
除非受到強大壓力并產生逆轉,中國仍將處于秩序內尋求經濟全球化的最大利益,并非是要打破目前的秩序。首先,中國的發展和崛起與美國不是對抗性的,而是合作性的。其次,中國經濟還有很長的路要走,外部經濟環境的不確定因素也會形成干擾,中美經貿摩擦就是中國在進一步融入世界經濟過程中難以回避和需要謹慎處理的重要課題。第三,中國應避其鋒芒,避免與美國經濟、金融霸權直接對抗。保持中美經貿關系正常發展符合中美兩國利益,也有利于世界經濟。
中國需要重新評估自己在世界經濟中的作用與地位,要發揮應有作用,贏得應有地位。近年來,中國經濟挑戰論、阻礙論以及中國威脅論、人民幣升值論、世界工廠論、產品沖擊論、輸出通縮論等一直未斷。中國正進入國際經濟摩擦期,經貿摩擦會越來越多。正如《伊索寓言》中“父子牽驢”描寫的一樣,無論怎么做都會有人出來評論一番,特別是中國在自由貿易方面接二連三地主動出擊,已引起了美國等西方國家的密切關注。
在美國眼里,中美經貿關系中的最大問題并非人民幣匯率,也不是貿易赤字,而是如何調整在中國崛起后的美國對外經貿政策。國外有人把中國目前的處境比喻成“在一間屋里東躲西藏的大象”。一方面,中國適時展現更大的自信,朋友只會更多;另一方面,以平常心和長遠眼光來看待中美經貿關系及其發展變化,是逐漸緩和矛盾的必要條件。除了在國際貿易上強調“多贏”,從長遠看,強調全球準則、規則更符合中國的利益,也是一項長期戰略。
未來更加成熟的中美經貿關系必然包括正常的中美經濟競爭。從長期看,中美經濟的競爭態勢難以回避,經貿摩擦可能因兩國政治、經濟體制上的差異而衍生出較大的政治風險,關鍵是要避免這種競爭出現不利于我方的政治化傾向。長期以來,中美經貿關系是兩國關系穩定的基石,但目前體現在美國的相關辯論越來越呈現出影響兩國關系穩定的傾向。中國面臨的一大挑戰是要在中美經濟競爭的態勢下不斷擴大雙方共同的經濟利益,并促使經濟互惠、經濟互動釋放的強大能量轉化成穩定中美關系大局的政治性權利。
保持戰略機動性。摩擦是國際政治、經濟關系的常態。在解決摩擦的過程中,既要在經濟上得勢,又要在政治上得分,這是對我國決策層的考驗。中國不僅需要長期戰略,而且針對不同性質的摩擦還要做出迅速的反應并保持足夠的靈活性,即做到戰略機動性。國際經濟現實是,選擇性貿易保護各國都在做或是計劃要做,中國當然不能例外,這是戰略性問題。但從務實性看,如中國如何靈活應對WTO多邊談判陷入困局;如何做好未來自己出現貿易逆差的準備;如何看待高附加值產品進口對中國經濟的拉動作用并給予足夠的認識,等等,都是中國實施對外經濟戰略所不能回避的問題。
近期來看,中方應考慮主動采取“降壓”措施,減緩主要發達國家貿易保護主義所帶來的壓力。首先,切實履行入世承諾,不授人以柄。其次,增加從美國進口。在這方面,要把中國大量進口需求的信息讓美國商界充分了解,以提高其向中國出口的興趣和信心。第三,調動美國在華跨國公司做其政府工作。中國將采購主要對象集中于通用、波音、摩托羅拉等在美政府高層有重要影響力且重視發展中美經貿關系的跨國公司,這具有重要戰略意義,有利于在美國國內擴大、鞏固支持中美關系發展的社會基礎。此外,我國應加大與發展中國家的交流,形成共識,聯合起來抵制貿易保護主義。
要重視國際經貿合作、斗爭中的話語權。全球都在盯著中國,面對國外拋出的各種論調,如果只有招架之功而無還手之力,就會更加被動。在中美經貿關系上要力爭變被動為主動,應著眼于中美經貿關系的大局和長遠,提出建設性主張,要求自己的發言權。中國經濟進一步融入世界,不僅要用商品與服務為自己開辟道路,也要用筆和嘴為自己的合理性辯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