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3年12月16日溫家寶與梅萊斯為中非合作論壇紀念雕塑揭幕。12月16日,中國國務院總理溫家寶與埃塞俄比亞總理梅萊斯共同為位于埃塞俄比亞首都亞的斯亞貝巴的中非合作論壇紀念雕塑揭幕。
第二屆中非合作論壇于2003年12月15日至16日在埃塞俄比亞首都亞的斯亞貝巴舉行, 會議回顧了2000年首屆會議通過的《中非合作論壇北京宣言》和《中非經濟和社會發展合作綱領》兩個文件執行情況,審議通過了《中非合作論壇——亞的斯亞貝巴行動計劃(2004至2006年)》,為今后3年中國與非洲國家在政治、經貿、社會發展等各領域加強合作提出了新思路、新舉措。
這是論壇首次在非洲大陸舉行,在中非關系發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義。
非洲國家 反響熱烈
非洲國家領導人15日在會議開幕式上發表講話,高度評價中非傳統友好關系,認為中非合作論壇的建立,將為新時期中國和非洲國家在消除貧困、實現國家的發展與穩定及建立更加合理的國際新秩序方面發揮重要作用。
東道主埃塞俄比亞總理梅萊斯說,中國一貫是非洲人民的可靠朋友,中國在非洲國家爭取民族獨立和發展經濟方面給予了寶貴支持。他表示,非洲人民也將永遠堅定地與中國人民站在一起。
梅萊斯說,2000年中非合作論壇第一屆部長級會議在北京召開是中非友好歷史的里程碑,論壇的建立為進一步加深中非合作奠定了基礎。他表示,第二屆部長級會議增加了企業家會議,企業家的參與對論壇實現其目標具有重要意義。
非洲聯盟(非盟)輪值主席、莫桑比克總統希薩諾說,“我非常看好中國與非洲的合作前景”,并對中國幫助非洲擺脫貧困、走向發展寄予厚望。
在談到中國與非洲合作的歷史和現狀時,希薩諾說,中國與非洲在政治外交領域的合作由來已久,且非常牢固。中國為非洲人民贏得政治解放斗爭的勝利貢獻卓著。在經濟合作方面,中國在以往很長一段時間里為非洲國家小規模的工農業項目、當地的基礎設施和交通設施的建設提供了援助,其中包括建造紡織廠、鐵路、體育場館、醫院和會場。隨著以互利為基礎的中國企業性投資的輸入,中國與非洲之間逐漸開始形成一種持續性的合作。
希薩諾說,他相信以南南精神為基礎的中非經濟合作在未來幾年里將會進一步發展,這將有助于非洲奠定“非洲發展新伙伴”計劃的基礎。他說,在公路、鐵路、橋梁、水庫和通訊網絡等基礎設施建設方面,中國的經驗非常豐富,中國可以幫助非洲發展自己的基礎設施,幫助非洲獲得促進發展所必需的科技知識。
希薩諾說,中國與大多數非洲國家保持著良好的雙邊關系。在談到莫中兩國關系時,希薩諾說,莫中兩國間的政治關系不應該以物質來衡量。莫中兩國一貫尋求深化政治合作,使兩國人民更加接近,并在許多國際問題上協調共同立場。他對莫中兩國經濟合作的前景表示樂觀,并認為兩國在今后的經濟交往中,應該更注重在農業、基礎設施建設、技術、礦產勘探、能源開發和旅游等領域的合作。
南非副總統祖馬在發言中表示,中非合作論壇為中國和非洲國家探討在各方面的合作提供了一個平臺,雙方應以此為基礎探討中國在非盟的目標框架內積極參與非洲大陸的重建。

祖馬表示,中非之間應該在一系列重要問題上加強合作,包括聯合國和其他國際組織的改革、維護非洲的和平與穩定以及農業問題。
津巴布韋總統穆加貝表示,中國在全球事務中發揮著關鍵作用,非洲在國際事務中也具有戰略地位,因此中非合作論壇第二屆部長級會議的召開在當今世界中是一個重要事件。中國是世界上增長最快的經濟體,中國在政治上一貫支持非洲和第三世界國家,中國在追求一個新的、人道主義和以人為本的國際新秩序中將發揮重要作用。
穆加貝說,非洲國家目前正致力于實現非洲發展新伙伴計劃所確定的宏偉藍圖,在此過程中非洲應該與友好的第三世界國家以及中國這樣的新興市場建立伙伴關系。
東部和南部非洲共同市場主席、蘇丹總統巴希爾說,中非合作論壇是南南合作的典范。中國和非洲都有豐富的資源和極大的潛力,通過合作,中國和非洲國家一定能實現和平、發展與穩定的共同目標。
對于本次有數個非洲區域性組織參加中非合作論壇會議,巴希爾認為非常及時且有必要。他說,這些區域性組織都肩負著領導非洲國家實現社會和經濟發展的使命,在實現非洲一體化和執行非洲發展新伙伴計劃過程中,每個區域性組織都有各自的使命,但又都是同一座大廈的基石。
埃塞俄比亞外交部長塞尤姆說,中非合作論壇是中非雙方在南南合作范疇內面向未來、共謀發展的重大舉措,堪稱南南合作的典范,特別是2000年在北京舉行的首屆中非合作論壇中通過的《北京宣言》,確定了中國與非洲在新世紀長期穩定、平等互利的總體框架。
塞尤姆高度評價了中國政府在提高埃塞人力資源建設方面做出的貢獻。他說,近兩年來,已有近百名中國教師相繼來到埃塞,為埃塞培養了近萬名中層技術人員。中國教師深入田間和農舍,傳授農業生產技藝。他們嚴謹的工作態度和任勞任怨的工作精神給埃塞人民留下了良好的印象。
在談到埃塞俄比亞與中國的關系時,塞尤姆認為,兩國領導人保持高層互訪、雙邊政治關系密切,這都推動了雙方在實質性領域的交流與互利合作的開展。在一系列重大國際和地區問題上,兩國一直保持密切磋商,有很多共同語言。他表示,作為中非合作論壇第二屆部長級會議的東道主,埃塞政府感到非常的驕傲。這是首次在非洲大陸舉行這樣的會議,意義非常重大,也必將取得圓滿成功,并成為中非關系史上的重要里程碑。
經濟發展 不忘朋友
中國外交部部長李肇星說:歷史上,在中國自身還很不發達,經濟還很困難的情況下,中國對非洲國家民族解放斗爭給予了大力支持,為非洲國家發展國民經濟、改善人民生活提供了真誠的援助。今天中國經濟有了較大發展,更應當幫助非洲。我們一直在向非洲國家提供力所能及的經濟援助,大幅度地減免非洲國家對華債務,鼓勵中國企業到非洲投資,幫助它們發展經濟,創造就業,增加稅收。
非洲國家也給予中國很大支持,在中國統一大業問題上,在國際事務中都是這樣。中國沒有,也不會忘記非洲這個朋友。
李肇星說,長期以來,中國同廣大非洲國家通過雙邊渠道開展了廣泛的合作,取得了豐碩的成果。這種合作模式是行之有效的,必須堅持。但僅限于雙邊渠道,已難以完全適應形勢的要求。中非合作論壇為中國和非洲國家加強集體對話與合作提供了一個很好的平臺和框架,從形式和內涵上,都為中非合作開辟了新的可能性。

中非合作 基礎牢固
中非論壇伴隨著紛繁變化的國際形勢,走過了21世紀初不平凡的3年。當今世界經濟全球化和政治多極化浪潮為中非合作既提供了機遇,也形成了挑戰。
近年來,國際社會對非洲的關注程度上升,美國、法國、英國、日本、歐盟等國家和組織紛紛與非洲開展對話,制定了有關援助非洲國家的各種文件和宣言。但如何使政治意愿化為實際行動,西方國家仍顯得口惠而實不至。
中非合作論壇卻以真誠友誼為基礎,順應歷史發展潮流,堅持與時俱進,不斷邁出務實的新步伐。論壇是中國老一輩領導人和非洲民族解放運動先驅們共同締造的中非友誼長期發展的必然結果,具有深厚堅實的基礎。
在政治方面,半個多世紀以來,新中國和非洲在反殖反帝、爭取民族獨立的斗爭中,在維護國家主權、謀求經濟社會進步的事業中,始終相互同情和支持,結下深厚的友誼。中國在國際場合仗義執言,支持非洲國家的合理要求。非洲絕大部分國家也堅定地支持中國恢復聯合國合法席位、完成祖國統一大業、捍衛人權、加入世貿組織等。毛澤東主席曾動情地說:是非洲朋友把我們抬進了聯合國。
在經濟方面,中國在自身經濟長期困難的情況下,向非洲提供了大量無私和不附加任何政治條件的經濟援助,為非洲民族解放事業和社會經濟建設做出了重要貢獻。著名的坦贊鐵路就是中非友誼的豐碑。中國實行改革開放后,中非經貿合作關系逐步轉入承包工程、勞務合作和投資等多種形式的互利合作、共同發展的新階段。現在,中非都發生了令人鼓舞的變化,中國經濟持續保持高速增長勢頭,非洲則加大了一體化建設力度。雙方不斷采取新舉措,使經貿合作呈現出領域更廣泛、內容更豐富、方式更靈活、主體更趨多元化的可喜局面。
北京會議 碩果累累
2000年在北京召開的中非合作論壇第一屆部長級會議以來,中非在完善論壇機制化建設、推進各個領域合作方面又取得了新成果,磋商機制和對話渠道日益多元化。
北京會議后,中國成立了由22個部級單位組成的論壇后續行動委員會,埃塞俄比亞等國也成立了后續行動機構。中國已與24個國家建立了外交部間政治磋商機制,與部分國家召開了經貿混委會。
中非借助論壇的東風,加強了在政治領域的合作。雙方高層交往和各類人員往來頻繁,中國領導人20次訪非,30多位非洲國家領導人也相繼訪華。同時,中國積極參與非洲的維和行動,支持非洲聯盟和“非洲發展新伙伴計劃”,在幫助非洲實現和平和穩定與促進經濟發展方面發揮了重要的作用。
在經濟、貿易和文化等領域,中國也采取了一系列舉措:
——重信守諾,提前超額減免了31個最不發達國家105億元人民幣對華到期債務;
——中非貿易額逐年攀升。貿易總額在2000年首次突破100億美元,達到106億美元。2003年前10個月已達149.8億美元,有望再創歷史新高;
——雙向投資規模不斷擴大。中國在非新設企業117家。至2003年9月底,已累計在49個國家興辦了616家獨資或合資企業,協議投資總額達12億美元。非洲企業對華投資也已起步,已有南非等國建立了企業;
——經濟技術合作取得新進展。中國企業新簽承包工程和勞務合作合同金額達86.1億美元。至2003年9月底,累計達246.4億美元,在非人數達6.6萬人;
——專設“非洲人力資源開發基金”,舉辦培訓班近300期,為非洲培訓各類人才7000多人次,派遣專家和教師500多人次;
——與31個國家新簽、續簽了53個派遣醫療隊議定書,累計向47個國家派出醫療人員約2萬人次,診治各類患者近2億人次;
——民間交往日益活躍。中國已有24個省市與非洲國家結成56對友好城市關系,近20個國家都設立了對華民間友好協會,正在形成全方位的民間交往格局。

務實合作 重在行動
本屆中非合作論壇具有以下特點:
第一,中國作為世界上最大的發展中國家,非洲作為發展中國家最集中的大陸,都處于發展戰略機遇期,加強在經貿等領域的互利合作,在國際事務中協調立場,完全符合雙方的需要。會議是南南合作的又一次成功嘗試,是南南合作的重要組成部分,為南南合作提供了新的動力。
第二,本屆論壇得到中非雙方高度重視,規格高、規模大,產生了廣泛影響。溫家寶總理和埃塞總理梅萊斯等13位非洲國家領導人出席開幕式,并分別進行了會晤和會談。中國和44個非洲國家的外交、負責國際經濟合作的70余名部長,以及非洲聯盟委員會主席、聯合國秘書長代表、國際和非洲地區組織的代表聚集一堂,盛況空前,成果顯著。
第三、會議突出務實合作和重在行動的原則。目前,非洲缺的不是文件和宣言,而是行動。因此會議強調,幫助非洲不能停留在口頭承諾上,而是要采取實實在在的措施,幫助非洲國家落實發展項目和解決面臨的困難。會議上,中方出臺了一系列友好合作新舉措,如繼續參與非洲維和行動,明年啟動給予非洲34個最不發達國家進入中國市場的部分商品免關稅待遇談判,3年內力爭培訓非洲各類人員1萬人,給予8個國家“中國公民自費出國旅游目的地”地位,繼續派遣援非醫療隊,明年舉辦以非洲為“主賓洲”的“相約北京”國際藝術節和“中華文化非洲行”活動,舉辦大型“中非青年聯歡節”,等等。
第四、會議達到了“論壇搭臺、企業唱戲”的目標。會議主張,中非合作不能局限于政府層面上,而是要調動中非企業界的積極性,使它們成為中非合作的生力軍。會議期間,150余名中國企業家和來自非洲大陸的260多名企業家舉行了“中非企業家大會”,洽談具體合作項目,被非洲國家稱為中非合作的一個創舉。共有17家中方企業與非方對口企業簽定協議、意向書或備忘錄,涉及20個項目,總金額達近7億美元,創下了近年來中非經貿合作的最高記錄。
人們有理由相信,年輕而充滿活力的中非論壇,定能完成為中非發展長期穩定、平等互利的新型伙伴關系,搭建平臺、構筑框架的歷史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