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圳證券交易所2004年4月8日發布的研究報告《中小企業的外部股權融資:需求與效果》,指出傳統的認為科技型中小企業存在著更強股權融資需求的觀點并沒有得到充分的證據支持,因此,開設為成長性企業服務的創業板市場比單純開設為科技型企業服務的科技板市場更為必要
金融經濟學理論指出,企業應當根據自身的成長特性進行融資,通過債務融資方式支持收益風險較低的業務,通過股權融資方式支持風險較高的增長機會;對面臨激烈競爭的企業,應把“財務力量”作為一項競爭優勢,選擇低財務杠桿的保守融資策略。中小企業具有顯著的規模小、成長性好、市場競爭激烈的企業特征,因此,中小企業的融資結構選擇應以股權性融資為主。而企業融資需求的滿足及其程度成為制約中小企業發展的瓶頸。現實中,特別是在我國,中小企業普遍存在著融資難的困境。
中小企業需要股票融資
目前,缺乏股票市場融資渠道的我國中小企業的融資狀況的主要特點是:首先,中小企業的由成長性特點所決定對股權性融資的特別需求不能在實際中得到體現。中小企業的由市場競爭特點決定的對股權性融資的特別需求不能在實際中得到體現。其次,中小企業的融資決策更多是由企業短期經營活動的需要和融資市場環境的條件所決定,而企業自身的財務結構沒有成為重要影響因素。第三,中小企業可能被迫主要以融入短期債務資金的方式來維持企業經營、保證企業盈利,這種融資方式同時也加大了企業的財務風險。
實證研究表明,股票市場融資渠道的增加能改善中小企業的融資狀況:首先,上市擴大了中小企業的規模,規模的擴大同時也提高了企業的債務融資能力。具體表現為,一方面企業規模的擴大有利于企業信譽的提高,增強了獲取銀行信貸資金的能力,另一方面企業規模的擴大降低了企業的財務危機成本,減輕了企業進行債務融資時,財務危機成本對其的限制。其次,上市增加了中小企業的融資方式,使得企業可以通過股權性融資的加入,來降低企業的債務比率,特別是長期債務比率,從而有效應對了激烈競爭的要求。第三,上市提高了中小企業融資行為的規范性。
實證研究還發現,我國股票市場的再融資功能可能沒有充分發揮出應有的效率,而傳統的認為科技型中小企業存在著更強股權融資需求的觀點并沒有得到充分的證據支持。
股權融資的政策建議
促進中小企業發展,需要進一步發揮資本市場作用。從實證研究的結論出發,結合我國中小企業發展與資本市場發展的現狀,我們提出以下的參考性政策建議。
一是堅定不移推進創業板市場建設,為更多中小企業開辟股權融資市場。
二是針對現有中小企業股權融資的特點與效果,進行有針對性的融資市場制度創新,具體為:
1、適當放寬中小企業在股票市場的上市條件,通過放寬上市條件或增加企業規模和盈利標準的彈性,鼓勵更多的中小企業到股票市場上市。
2、促進中小企業的發展,更應該強調的是企業的成長性,而不是企業的科技屬性,開設為成長性企業服務的創業板市場比單純開設為科技型企業服務的科技板市場更為必要;
3、適當調整現有股票市場的再融資政策,使再融資政策的具體要求與企業的競爭性、成長性等特點相聯系,使再融資政策的最終目標成為促進企業的融資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