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車有房、享受著高薪,渾身上下的名牌,常常出入于位于黃金地段的摩天大樓和各種高檔的酒店及購物場所——這群被稱作是“白領”和“金領”的特殊人群,無論人前人后似乎總是風光無限的。但備受亞健康侵擾的這群人,也許正走進一個 “癖好”怪圈。在這個圈子里,“潔癖”、“性潔癖”、“健康癖”充斥于她們的大腦,模糊著她們的視線。那么,這樣的“癖好”究竟好不好?一旦成隱,好事是否也會成為一種負擔呢?
口證實錄之一:我總覺得自己渾身都是細菌
王麗莉 29歲 經理秘書
我以前也是個大大咧咧的女孩子,奉行“不干不凈吃了沒病”的原則。可在那場非典襲來時,寫字樓里到處彌漫著消毒藥水的味道,自那以后,我總有種渾身都是細菌的感覺。無論到哪里,第一件事就是洗手。每次洗手,總要花上十幾分鐘,洗完還想洗,而且最后一定要拿酒精棉球再消毒一遍。即使這樣,我還是覺得手上的細菌洗不掉。有時心里也很痛苦,辦公室的同事們都在背后議論我有怪癖,但我卻控制不了,每接觸過一件東西,就得把手洗一次,不然就焦躁不安,什么事情都做不了。不止如此,如果同事上廁所后忘了洗手,或從外面回來沒有洗手,又碰了什么文件和用具,我就對這些物品特別緊張,不敢接觸。若是和別人握手,那也是硬著頭皮。即使回到家里也不放松,不讓家人隨便就坐,也不歡迎朋友來訪。
時間一長,這樣的習慣就嚴重影響了工作和生活。現在我除了整天關注病菌,好像已經沒有別的什么“樂趣”了。家里人早些時候還為我安排過相親對象,但那幾位先生似乎都蠻介意我這毛病的,可我還覺得他們身上興許有細菌呢!
醫生觀點:“潔癖”并不是講衛生
王小姐的“潔癖”癥狀屬于強迫性神經官能癥,是常見又很頑固的一種心理疾病。患者主觀上感到有某種不可抗拒的、被迫無奈的觀念、情緒以及意向或行為的存在,他們能夠意識到這些都是不應該出現或毫無意義的,但又從內心涌現出強烈的焦慮和恐懼,非要采取某些行為來安慰自己不可。
其實,衛生是為了健康,健康是為了工作,工作是為了創造價值或謀求幸福生活,但并不是為了不生病。也就是說,衛生并不是我們所追求的生活目標。染上“潔癖”的人卻把衛生看作是目的而非手段,自然也就感受不到幸福,只感到緊張和痛苦,覺得活得特別累,無暇去享受生活,乃至要把大量的時間花在洗手上,這樣做值得嗎?所以,“潔癖”的價值觀念首先要調整,想想為什么活著。其次,不妨自問越清潔就越不容易生病嗎?答案是“非也”。從醫學上說,人適度地接觸病菌,反而會產生抵抗力。舉例來說,如果兩個人去一個有病菌的場所,一個是“潔癖”,特別愛干凈,一個正常行事,誰更容易感染病菌?是有“潔癖”者。因為后者身上的一些病菌使他體內產生抗體,會和外來病菌進行戰斗,而“潔癖”者沒有任何屏障,病菌可以長驅直入。進入成年以后,接觸的社會面很廣,如果還把自己搞得過分干凈,反而容易生病。在心理咨詢門診,就有許多有“潔癖”的人同時還易患口腔潰瘍、腹瀉、感冒、咽炎等疾病,就是因為太愛干凈的緣故。
口證實錄之二:性潔癖毀了我的蜜月
馬文卿 25歲 中學教師
新婚燕爾,我和老公回到他的老家哈爾濱拜見公婆大人。整個蜜月期間,我對性生活顯得十分焦慮和緊張。每次完事后,我就立即沖到衛生間,又是清洗又是換內褲,好一陣忐忑不安。即使這樣,我仍然隱隱約約能嗅出老公在房事后留下的那種特殊氣味。第二天早上起來,我趕忙檢查床單被褥,一旦嗅到一丁點兒氣味,就立即放棄當天上午的游覽計劃,用這段時間去清洗床單或被套,這使老公十分掃興乃至惱怒,致使夫妻之間頻頻發生不愉快的口角。
不知內情的公公婆婆,對我的這種舉動感到費解,不明白我為什么不抓緊時間去領略東北的城市風光而頻頻換洗床單。最后老兩口一致認為;“這一定是南方姑娘特有的生活習性。”冒犯了老公,“愚弄”了公婆,我卻是有口難辯!
就這樣,蜜月還未度完,我已經對性生活產生了抵觸情緒,每次都抱怨老公把我弄得很臟。
現在我很苦惱,自己手執教鞭,總覺得為人師表者應“正經”一點,我好像一開始就壓抑自己的性欲了。其實,我以前對唇舌吻就異常反感,一旦有之,便會干嘔頭暈。也曾找了點書看,判斷自己是屬于有性潔癖的女人。可這種問題是羞于啟齒的,同事好友之間誰也不說這種事。眼看剛剛結婚老公就對我越來越“敬而遠之”,我好迷茫。
醫生觀點:性潔癖可能導致不孕
因為職業的高尚性而使馬小姐嚴格地限制自己的性行為,這類患者屬于性潔癖中的肉體潔癖。對自己的肉體特別是生殖器官及其生理現象,或對異性的肉體和生殖器官及其生理現象,覺得都很丑陋、骯臟,抱有厭惡態度。這明顯是受了傳統性文化的影響,潛移默化地形成了錯誤的性觀念。性潔癖者在性生活中的種種潔癖表現,會嚴重影響性生活的質量,也可能因此而導致夫妻感情失諧或破裂。有的人即使對其性伴侶的性潔癖能容忍與遷就,久而久之也往往會出現壓抑等心理。更為嚴重的是,女性性潔癖者在交媾后立即起床去做里外大清洗,會使精子因失去了與卵子結合的機會而不孕。
要矯治性潔癖,既要有心理醫生的指導,也要有性伴侶的支持,更要有自我心理調適與行為克制。其中,自我消除“一切都不干凈”和“性事骯臟”的固有概念,極為重要。
口證實錄之三: 我每天要吃夠8種顏色的食物
艾新 26歲 日企職員
媽媽從事護士工作已經20多年了,我是聞著她身上那股醫院特有的氣味長大的,她自然也不斷向我灌輸“健康飲食”的生活習慣。
如此熏陶之下,我對飲食極為挑剔,夏天的葉菜不能吃,尤其連續晴熱10天以上,不在殺蟲藥水里打滾的更不能進嘴里;反季節的蔬菜不能吃,無規律的生長必定危機重重;色彩艷麗的草莓和西紅柿不能吃,施了人工合成劑;黃鱔不能吃,據說有避孕藥;基尾蝦也別碰,因有速生劑得躲著點;豬的瘦肉一定不上餐桌……
我在日本讀過3年書。說到吃,我覺得要學習日本人的“新健康平衡理念”。所謂平衡理念,即一日三餐要吃足20種食物,其中蔬果應占到14種以上,至少要包括8種顏色!橙色的胡蘿卜、柑橙,黃色的玉米、菠蘿,綠色的青菜、黃瓜,白色的蘿卜,紫色的葡萄、紫菜……這樣,體內的各種營養素才能達到平衡。
在吃的選擇上這么繁瑣,迫使我每天不得不花去大量時間。而我的工作異常繁忙,三餐尚且匆匆,更別提吃遍20種食物了。可一旦吃不到標準,我就會心無寧日,有時為了吃夠8種顏色的食物而輾轉大半個城市找餐館——這些經歷已嚴重影響了我的正常生活,甚至工作時還在計算吃了多少種食物。這樣的生活真累!
醫生評價:過分關注健康也是病
培養科學健康的飲食生活習慣自然值得提倡,但也應該適當。比如根據資料核對自己每天的營養攝取情況,其實就是一種不科學的做法,因為人體在不同季節、不同生理狀況、不同發育階段,對營養的需要也都是不盡相同的。另外,年齡、性別以及從事的工作不同,對營養的需要也是有區別的。比如,坐辦公室的人可能比體力勞動者所需的肉類、油脂要少;女性對于蔬菜、水果的需求可能會多些。一般來說,人們的進食量可以自動調節,只要做到一日三餐吃飽、吃好,蔬菜、水果、肉、禽、蛋等食品合理搭配就可以了。
艾小姐的“健康癖”,是因為受到當護士的母親潛移默化的影響。而沒有這種家庭背景的人,如果自己出現了比較嚴重的“健康癖”,應先考慮一下,是不是生活中承受了太多的壓力,是不是個性太敏感而不自知?需要提醒的是,千萬不要因過分注重自己的健康反而使健康受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