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高考落榜了,在BBS上說我是這世上最最悲慘的人,并舉出種種事例證明命運對我的不公。
“世界上有絕對悲慘的事,卻沒有絕對悲慘的人。”一個叫“大鳥”的網友跟了一貼。
“你站著說話不腰疼。你知不知道,這6年來我把生命的全部都奉獻給了這次考試?而結果卻不是我的真實水平。我敢說:發生在我身上這么多事情中的任何一件落在你身上,你就要嚷著去跳樓了。”
“我們家隔壁那個小麥,去年也高考落榜了,那兩天我們都不能提考試啊、大學啊之類的話題,一提她就哭,根本不能控制自己的情緒。你這兩天也這樣吧?”
“沒有。我是男人,不過,就是特別想喝酒,每天晚上都喝兩罐。”我剛才還覺得這個愛教訓人的“大鳥”很討厭,可現在卻一點抵觸情緒也沒有,還跟他說了心里話,大概是因為他的鄰居小麥跟我有一樣的處境吧。
“是不是因為感到強烈的失望、絕望、悲傷、憤怒、恐懼等等,想要逃避些什么,所以用酒精麻痹自己啊?”
“強烈倒不至于,總得做點兒什么讓自己忘了不開心的事吧?”我開始覺得他口羅嗦了。
“那你喝醉酒是大喊大叫、到處亂跑,還是沉默不語、反應遲鈍啊?”
“我會刷牙、洗臉,然后開著電視在床上睡覺。”他怎么會問這種問題,他自己沒喝醉過酒?
“那你最近有沒有感覺心慌、出汗,是不是還會失眠啊?”
這不是精神應激的表現嗎?難道他也和我一樣,愛好心理學?于是,我試探性地打了一句:“小弟,你懂心理學? \"
這次他回復得比平時慢了點,大概過了兩分鐘,突然彈出了很長的一段文字。
災難性事件對人的精神影響由輕到重可分為——
不良情緒與行為:
1. 注意力集中在受傷害當時的情景上,內心一遍一遍重現當時的畫面,久久無法擺脫。
2. 情緒不穩定,稍微有一些刺激,就會引起很強烈的情緒反應。
3. 易疲勞,易失眠。
不良心理反應:
1. 沖動階段(沖擊階段):個人感覺到無依無靠,心理混亂,有割裂感。有強烈的尋求庇護的欲望。
2. 萎縮階段:主要表現為失望、絕望、悲傷、憤怒以及恐懼等等。
3. 重組心態平衡階段:受害者開始慢慢接受現實,嘗試面對和承受發生在他身上的事實,并對生活重新產生期望和信心。
4. 久遠影響:許多人經過努力,都可以擺脫心理上的陰影,但精神打擊對部分人未來的生活還是會產生一定影響的。如對1976年唐山大地震的幸存人群所做的心理調查顯示,即使是經過了25年后,仍有部分人殘存受災時的不良情緒。且地震幸存人口的心腦血管疾病發生率遠高于災前同地區水平。
急性應激反應:
1. 常在受到打擊數分鐘或數小時后發生。
2. 表現為“茫然狀態”或“輕度意識模糊”。患者產生強烈的恐懼、煩躁、不安等情緒,還會大喊大叫、大聲唱歌和到處亂逛,甚至爬到屋頂等危險的地方,盡管險象環生,卻不知道躲避。也有另一些患者表現為“木僵狀態”,即感情缺失、反應遲鈍和沉默少言等。
3. 可在治療處理后較快恢復,后遺癥較輕。
延遲性應激障礙:
1. 多在心理受到打擊數天或數月后發生。
2. 控制不住地回想創傷后的經歷和體驗,以至出現錯覺、幻想以及幻想式的創傷事件的重演等病態。
3. 如果是失去親人,見到故人遺物,舊地重游、舊事重提和紀念逝者周年活動等,均能引起強烈的“觸景生情”的痛苦心情。
4. 興奮性增高,表現為焦慮不安,心慌,出汗,難以入眠,易驚醒,易激惹,注意力難以集中。
5. 有意回避痛苦的處境及活動,極力不想有關創傷性體驗的事,故意與人疏遠,與親人的情感顯得冷漠,興趣愛好變窄。
6. 病程短則數月,長則數年甚至更久。
“大哥,這是我前兩天上的一個心理網站上貼過來的。你不是說你是世上最悲慘的人嗎?怎么你的表現和上面寫的不符合呢?其實過去的事再慘都已經發生了,后悔也沒用。如果你不是去追求更好的人生,而是沉浸在過去的痛苦當中的話,那真是最悲慘的人了。”
我心里總覺得有什么不對,但又說不上來,就隨口問了句,“你幾歲了?”
“我剛考完畢業考,9月份就上預備班了。”
真是個博愛的小孩啊!“謝謝你的關心,你懂得挺多啊。”
“小麥姐那時就對我說了句,昨日什么什么、今日什么什么的話。還說,其實爸爸媽媽也受到了同樣大的打擊,頭發都白了。”
我看了這話覺得心中一動——我不如那個小麥。
我想起爸爸這兩天脾氣就特別大,而媽媽也說過她心慌、失眠。
我把6年的人生給了高考,我認為這6年因落榜而沒有任何回報;我父母為我付出的是十幾年的人生,我何嘗給過他們什么回報啊!要是我的人生真的只是為了高考或是所謂的前途而活的,那才是真正的悲慘人生呢。我決定了,明天早點起來,為雙親做頓早餐,說幾句寬慰二老的話,讓他們不要擔心我才好。
“大哥,這心理網站真怪,只告訴我們人受打擊會有什么表現,卻沒有說該怎么解決問題啊。\"
“呵呵,你已經知道該怎么做了,小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