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秘是一種極為常見的疾病,無論男女老幼皆可患此病。在臨床上,根據便秘形成的不同病因,可將其分為4種類型:1.器質性便秘。它是指因腸道本身有病變而引起的便秘,如腸管粘連或梗阻、大腸癌及癌性腹膜炎等。2.功能性便秘。它是指非全身性疾病或腸道疾病所引起的原發性、持續性便秘,也稱習慣性便秘或單純性便秘。人們生活規律的改變、情緒抑郁、飲食因素、排便習慣不良等均可引起此種便秘。3.癥狀性便秘。它是指一些由非消化道方面的疾病而引起的便秘,比較常見的這類疾病有腦血管疾病、脊髓損傷、糖尿病或甲狀腺功能低下等。4.藥物性便秘。它是指由于使用某種藥物而引起的便秘。可導致便秘的藥物主要有鎮痛劑、麻醉劑、止瀉劑、抗膽堿藥,以及中藥的溫燥劑、固澀劑等。一般在治療器質性、癥狀性及藥物性便秘時,只要有針對性地消除原發疾病或停用某種藥物,患者的便秘癥狀就會得到緩解或治愈。而比較難治的恰恰是功能性便秘。功能性便秘的病因復雜,癥狀頑固,且容易變成習慣性便秘。所以,大多數的此病患者在應用通便藥或潤腸藥后只能使便秘癥狀得到緩解,很難從根本上治愈。
臨床實踐證明,治療功能性便秘,只有采取綜合有效的方法才能取得理想的療效,那么,具體地說怎樣防治功能性便秘呢?
1.每天都要攝入充足的水分。便秘的患者除了每天要保證飲水700—1000毫升以外,還可在每天清晨飲一杯溫開水或淡鹽水,以促進胃一結腸的反射,進而促進排便。
2.可適當地攝入富含纖維素的食物。纖維素有親水性。含纖維素的食物可以吸收水分,使食物殘渣在腸道中膨脹并形成潤滑凝膠,從而使腸蠕動加快。研究表明,維持正常人排便的纖維素攝取量為每日20克。含有纖維素的食物主要有蔬菜、麥片、水果等。
3.要養成定時排便的習慣。便秘的患者要根據自己的具體情況確定每天排便的時間。最好在每天的早餐后排便。因為早餐后易引起胃一結腸反射。此時排便容易使患者形成條件反射。有時即使無便意也應堅持定時去廁所蹲上10—15分鐘,時間長了便可確立定時排便的習慣。平時一旦有了便意就應盡快人廁排便,無極特殊的情況不要克制和忍耐。
4.要堅持經常參加體育鍛煉。運動可促進腸蠕動,有利于排便。因此要養成每天都參加體育鍛煉的習慣。患者還可經常有意識地做增強腹部肌肉和骨盆肌肉張力的鍛煉,如仰臥起坐、扭擺腰胯等運動。長期臥床的便秘患者,可進行床上運動,如平臥抬腿及抬高臀部等運動。
5.要堅持進行身體的局部按摩和穴位按壓。為促進排便,患者可進行腹部按摩、直腸粘膜按摩及穴位按壓等。腹部按摩的方法是,以臍部為中心按順時針的方向緩慢地按摩腹部;直腸粘膜按摩是用手指或專用器具刺激患者的肛門擴約肌,然后輕輕地按摩直腸粘膜以刺激并誘發排便反應;穴位按壓是指通過刺激有關的穴位促進患者的腸蠕動,常用的穴位主要有迎香穴(鼻翼兩旁)、足三里穴(外膝眼下三寸)等。
6.掏便及使用灌腸劑。如糞便硬結停滯在直腸肛門處,患者一般僅需用戴有指套的手指將大便掏出即可使癥狀緩解,但操作時一定要動作輕緩,因為物理刺激易引起局部出血,還可能誘發痔瘡。對頑固性的便秘可采用灌腸的方法進行治療,常用的灌腸藥物有2%的肥皂水和甘油等。
7.保持良好的精神狀態。患者要盡可能地消除緊張、焦慮的情緒。因為在緊張焦慮的情況下容易引起胃腸道的植物神經功能紊亂,進而導致便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