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同志:
我今年66歲,身體健康。我經常到醫院做一些健康檢查,化驗結果穩定。醫生說,血液檢查結果除與疾病有關外,還與飲食情況、抽血時的體位等因素有關。那么,在做血液檢查前,應注意哪些事項,才能避免外界因素對檢查結果的影響呢?
云南 王亞如
王亞如讀者:
在體檢中,血液檢查結果受多種因素影響。因此,人們在到醫院做檢查時,應注意以下事項:
注意飲食與空腹持續時間
被檢查者在抽血前1~2天不應吃含脂肪高的食物,也不應飲酒。因為高脂飲食可使血液中的甘油三酯成倍增高。飲酒會使血脂、尿酸等檢查結果升高。另外受檢者最好在進餐12小時之后、16小時之內這段時間里采血化驗。否則將影響化驗檢查結果。
注意抽血時間
在血液中,許多成份的含量隨時間的變化而變化,例如血中白細胞的計數在早晨較低而在下午較高。因此,如果要比較多次的化驗結果,最好在每一天的同一時間采血。
注意藥物影響
藥物對生化檢驗的影響是十分復雜的。因此,如有可能,受檢者在化驗前的1—2天應停服一切藥物。如果因治療需要必須服藥,則在分析化驗結果時應考慮藥物的影響。
注意運動的影響
運動可使血液的成分發生改變。例如:輕度的運動可使血糖升高;劇烈的運動可使血中的肌酸激酶升高。因此,受檢者在進行血液檢查的前一天應避免劇烈運動,在抽血前亦不應進行長距離的散步。
注意體位的影響
采血時,受檢者的體位對化驗結果也有影響。因此,受檢者在每次采血時都應保持固定的姿勢。例如,門診病人在采血前應先靜坐15分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