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獨臂刀》是張徹拍攝于1971年的電影作品。在影片過半時我們看到這樣的連續畫面:因斷臂而意志消沉躲在一家小店里甘受欺負的姜大衛在遇到渾身充滿陽剛之氣充滿勁道的狄龍之后,竟一掃頹風,不但雙目炯炯有神,更甚至忘記這世界還有別人的存在。當狄龍對他說愿同他共同“歸隱務農”的時候,他所表現出的是超乎所有的興奮。
或許,《新獨臂刀》里面的男兒情誼是超越了傳統意義上的男兒友情的,它是華語電影里面比較早的“同志”情愫暗示。
我想我這樣說是有原因的。在張徹1966年的電影作品《獨臂刀》里面,我們看到王羽最終的抉擇是從此退出江湖,與曾救過且幫他恢復武功并一直貼心照顧他的女子歸隱“務農”??梢赃@樣說,在中國傳統的文化意識里面,“男耕女織”的田園畫面是一種理想和諧的婚姻模式,因為此,在許多武俠小說中,當主人公厭倦了江湖的廝殺之后,都想找個幽靜的角落與自己心愛的人共同來過簡單寧靜的日子。
可是,在相隔5年之后,張徹自動打破他在《獨臂刀》里建構的男女共同歸隱夢想,他把話語權交給了兩個同樣血氣方剛的男兒。也許這是張徹的一個玩笑,但張徹的電影世界里,幽默似乎永遠是缺席的,所以也可以說張徹是真實地想表達這樣一種觀念:代表永恒和安詳的二人世界符號,并非是男女專用的。
自從紐約在1969年掀起同志平權運動之后,同志這個話題就變得越來越流行。尤其是最近幾年伴隨著八卦媒體的披露,似乎人人都有是同志的可能,男人之間友情和愛情的界限越來越模糊,以至于有些所謂的明星為了提高自己的知名度,假借自己是同志來炒作。
當然這是別人的生活,我無權評說。我們還是看一下張徹在《新獨臂刀》里灌輸的性模糊意識。
張徹自己也曾意識到他在其影片里面描述的男兒情誼超出一般的界定,所以他在晚年的回憶錄《張徹——回憶錄·影評集》里面特別提到男性情誼的疑案。他回憶錄里的一些話在我看來似乎有些氣急敗壞,給人的感覺是他影片里面的兄弟之情全是尊貴的,而斷然沒有任何的“同志”歪風。我想張徹的話盡管激憤了一點,但還是有道理的,畢竟中國歷史上有很淵源的男性情誼紀錄,且在西方所謂“同性戀”入侵中國之前,確實不曾有男子之間關系曖昧的傳聞。
但就此否定男性情誼和愛情之間的關系,是不是有點太過武斷和專橫?男性之間在惺惺相惜之后,是否會有一種另外的情愫產生呢?事實上是有的。在《新獨臂刀》里姜大衛的言行便證明了此的存在。姜大衛在得知狄龍死后獨自一人踏上報仇之路,他的身影看來是異常堅定,沒有任何可動搖的余地。在遇到仇人之后,他更是有這樣的豪言:情愿與狄龍大哥死在一起。至于還在等待他的美麗女子,早就不在他能思考的范圍之內。
于是,傳統敘事里的男與女情愿以死來求雙方在一起的夙愿在姜大衛和狄龍兩人身上出現。盡管最后姜大衛并沒有死,但他終歸是有這種心思的。
事實上,張徹內心的真實想法今天的我們已經不能把握。而且在今日的社會里面,我們也看到過許多純真美好的同性愛情,同時也看到許多骯臟丑陋的異性愛情。所以今天的我們大可不必為張徹的電影世界里是否真有“斷袖疑云”而較真,只要愛情是美好的,不管它是發生再同性之間還是異性之間,我們都應該給這愛情以真誠的祝福。但對于以“同志”名義來進行的各種炒作,我們應該堅決地給予鄙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