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活的發(fā)現]2002
導演:洪尚秀
生活確實很糟糕,但我們也不能因此成為禽獸吧。
我看的韓國電影不多,采訪章明和賈樟柯時,都談到了正方興未艾的韓國電影,洪尚秀是這二位最推崇的韓國導演。可以說是受了蠱惑,把洪尚秀僅有的5部片子看完了。每部片子在予人相同觸動的同時,也感受到生活不過如此的真義。
[生活的發(fā)現]是洪尚秀的第四部作品,據說受了林語堂作品的影響,林語堂對情事的解釋要比洪尚秀要豁達些,但也可以說,洪尚秀走得更遠。愛情失而復得以及得而復失,洋溢著宿命的意味。這使得洪尚秀掙脫了情事的樊籬,而落入一個更空茫,但又絕非全然無望的人心領域。韓國電影因有了洪尚秀的進入,不僅豐富了韓國電影的形態(tài),引用一韓國人影評人的說法是提升了韓國電影的質量。
對我來說,愛就是很喜歡
洪尚秀的電影大都能贏得男性觀眾的青睞,而且這些男性觀眾不是已經與時俱進,便是時刻準備與時俱進。他們一方面與這個各類觀念只顧開花,而不急于結果的時代打得火熱,另一方面又下意識地與這個時代保持著距離。奮不顧身或全身而退都不是他們的選擇,所以他們也無從選擇,也就常常空落了,干什么都是竹籃打水。
影片規(guī)整地分為兩段,第一段我們的主人公正星途不濟,他是個不得志的演員。他去找他的作家朋友散心,作家朋友先帶他去嫖妓,他心緒不佳,未果。本著幫人幫到底的精神,作家朋友介紹他與一舞蹈老師相識,兩人很快交纏在一處。完事后,演員對舞蹈老師本就為數不多的好感,因舞蹈老師的諸多刻意舉動而所剩無幾。好比打電話說自己正和作家朋友在旅館里,又或者把戴墨鏡的理由說成是流淚過多所致。演員離開了作家朋友所居住的小鎮(zhèn),也可以說,他可以不帶任何負累地向他短暫的露水情緣作一告別。
在他們第一次激情退去后,舞蹈老師問演員:你愛我嗎?演員回答:對我來說,愛就是很喜歡。看到這兒,真是有種莫名的親切。
作家朋友
洪尚秀特別善于處理人際關系,能在最庸常的瑣屑里窺其生活的真味。在這個故事里,最富意味的還是那位作家朋友。他一身簡短的夾克,在平俗中還能見其隨意從容的風范來。相比那位演員,倒顯得講究而體面了。可就是這樣的一個人,他的隨性才可能更徹底,才更顯其當代泛知識分子的空落,以及他們內心隱隱的堅忍。嫖妓時,最縱情聲色的是他,當知道演員意欲離去之時,強力挽留,并靠在演員肩膀上痛哭失聲的也是他。
最顯洪尚秀功底的,還是作家朋友第一次把他的所謂紅顏知己帶給演員相見時的那份隱而不發(fā)的情緒脈動非常誘人。機位和演員淡淡的表演,都仿佛是在暗示這兩人是有瓜葛的,但又令人不敢確定。只有一個鏡頭,舞蹈演員主動挽起作家的胳臂,讓人像是有了一個證實。但洪尚秀實在是太沉得住氣了,我們看不到這二人有更多的情感交流。演員和舞蹈演員行事的第二天,三個人又坐在一起,這對煞有介事的伴侶謊稱他們在街上逛了一夜。作家朋友嫌這個謊言太不用心,露出微微的疲態(tài)。這里也擺明這對連撒謊都不用心的快餐伴侶維持不了太久。隨著敘事的層層剝離,我們確定作家朋友和舞蹈演員是有過一手的,很可能在演員之前就已經茍且過了。和[哦,水晶]、[女人是男人的未來]一樣,也是兩個好友共亨一女。只是這位不善言談的作家朋友更坦然,更帶些理想主義的成分。不僅是他的一哭,更動人的是他在送別演員時,演員懷著歉意,想做些緩和。
作家朋友說:你不要強人所難。從這句話里,可以看出作家朋友要比演員更能直面生活,更尊重內心的波瀾。這個人物的設定,在洪尚秀的男性群落里,有種少有的健康。雖然還是那般漫不經心,但已經多少有了發(fā)現生活的勇氣。
我中有你,你中有我
在洪尚秀的[哦,水晶]里有這樣一段對白。
女:你剛才差點強奸了我。
男:這也算強奸。
現代社會男女關系是越來越簡潔而明快了。“強奸”仿佛都成為一個傳說,不存在保護,也就談不上擄取。你若擺出姿態(tài)來,倒像是在請君入甕。[哦,水晶]這一段,就充滿了反諷。而[生活的發(fā)現]則更加冷酷地道出了兩性關系的虛無,抑或是種割肉補瘡般的惡性繁殖。演員和舞蹈演員的交合本來只是一種打發(fā)寂寞的,純生理的相互取暖。而女方硬要將此升華,按作家朋友的話說:是有點強人所難了。尤其女方的手段并不高明,快分手了,給了演員一張照片。照片背面寫道:我會永遠懷念這段感情,
“我中有你,你中有我”。后面8個含有性意味的字眼徹底敗壞了演員的胃口,他在火車上,隨手把照片給了一個陌生的旅伴。洪尚秀第一次對男性的“始亂終棄”不持冷眼觀望之態(tài),而是將這段情事如火車驛站般,只看作暫時的停歇。以謊言、猜忌為線織就的情欲地圖,與情、與欲都是不健康的,也是不長久的。
“生活確實很糟糕,但我們也不能因此成為禽獸吧。”一共出現過3次,最后一次便是對那位舞蹈演員所說,舞蹈演員正打電話來,說她和作家在一起。此時,大雨滂沱,手機也越來越不聽使喚。也暗示了演員對這種純生理狀態(tài)的厭倦,并想結束這種與精神無關的交媾。
在這段故事里,不是愛情,而是兩個知識分子若即還離,但卻足夠心心相印的友誼。這在洪尚秀的電影里是不多見的。
我愛你,我也是
[生活的發(fā)現]里流溢著一個絕對東方化的因果報應。演員上次讓舞蹈演員是真是假地傷心了一把,這回輪到了他為情所困。在第二段故事里,演員在火車上邂逅了一位少婦,聊得甚是投機,竟中途下車,尾隨而至。兩個人沒費多少周折,便去開了房間。演員發(fā)覺自己愛上了這位少婦,而少婦對現有的家庭狀況感到滿足,不愿意破壞。無奈之下,演員找到神婆,期盼神明對他們有一個清晰的諭示。兩卦過后,演員的命和少婦的命風馬牛不相及,一個多舛,一個順風順水。對于“天注定”,演員還想作些挽留。這時,少婦讓演員等她,她回家取錢包。等了許久,也沒見少婦出來,演員悄然來到少婦家門口,但還是放棄了,轉身離去。又是一個下雨天,演員在雨中再一次喪失了生活的“機會”。
影片看完后,本來寄情的是第二段故事,更精致更有韻味,那份悵然若失的感覺也較為纏人。但細想想,還是第一段的信息量更大,人生的滋味更為真灼。但沒有第二段的纏綿往復和對人心的細巧撩拔,本片不會完整,更不會讓人的感同身受蕩漾開來。
演員之所以會愛上那少婦,全因初次見面就有似曾相識之感,他們是中學同學。為什么會忘卻,不需做更綿密的讀解。為什么會記起,這倒是值得深味的,兩人的肉帛相見,在演員這兒,可以視作對往事的打撈,而少婦卻只是想使自己的記憶更清晰。一開始,兩人就南轅北轍,只是因青春墊底,使得二人的纏綿有著些許清風。可到底還是追不回來了,片中出現了少婦的家人,各有各的可愛,少婦在家人面前處變不驚,安之若素,在演員貿然來訪之時,仍神情自若,顯示出她與最基本的世俗生活已水乳并流。而性在這二人世界里,成了一個大而不當的安慰。演員頭靠在少婦裸露的胸前,宛若孩子依附母親,投向“母親”懷里,應是向童年逼近,那一次,兩人沒有實質性的性愛,演員“不舉”了,少婦還在寬解著他,溫存著他。當少婦整裝待發(fā),演員又在替少婦寬衣解帶,這一幕靜謐而憂傷。也是洪尚秀諸多情色場面中最動情的一幕。是不是男性一旦對女性依附,便注定情脈夭折。
對少婦略帶母性化的描寫,與大多數男性的戀母心理有了溝通,更大的可能還是演員對現存狀況的不滿,妄想借準母體作一逃避。以這種方式對青春進行回溯,在世界影壇既是罕見的,也是極準確的。
少婦比舞蹈老師的可愛之處在于,她是誠實的,并有著一定的關懷。在兩人在火車上第一次對話時,少婦就肯定了演員的表演才能。這無疑讓演員對她產生好感,而舞蹈老師一開始就炫耀她是什么舞都能跳的。這其中的對比,在深層次上擊中了男性微弱的虛榮。洪尚秀不僅對生活常態(tài)有著關乎肌理的透視,還有著高度冷靜的領悟。可這段“奇遇”,洪尚秀還是把這視作男性的一個可大可小,若有若無的夢幻。演員登高遠望少婦的住所,臉上雖是淡淡的欣悅,卻也足以填補他極易困頓的心境。他以為他與“禽獸”拉開了距離,是不是“禽獸”很難說,但生活繼續(xù)糟糕下去卻極有可能是事實。但這段“奇遇”還是聊勝于無地帶出了光明。畢竟他說出了“我愛你”,洪尚秀的電影里只有這部電影里有這三個字,太珍貴了。不管起因和動機如何,總算沒有強買強賣,并能發(fā)自肺腑。這也是我喜歡這部電影最重要的原因。少婦接著說“我也是”,也非完全的敷衍,只是對“愛”的理解不同而已。也可看出,少婦要比那位舞蹈老師清醒得多。
結語:
洪尚秀愛借欲望說事,這一次沒有偽裝的順手牽羊,至少在演員和少婦的故事里,“性”儼然擺出蓄勢待發(fā)的架勢,可惜只是催化劑,而不是導火索。
和洪尚秀的所有作品一樣,他的男性形象都比較飽滿,而女性形象還是較為符號化。好在,洪尚秀對女性的常態(tài)還算心知肚明,在他生活流的敘述照樣能蜿蜒起伏。對女性困境只有展示,而無更深入的觀照。這也說明洪尚秀在根結上還是男性視角的電影。他反映的是男性的焦慮,且是男性知識分子的焦慮,這是離他生活最近的一部分,他知道如何用力,也知道如何發(fā)現,他懶得眼高手低。
可以把[生活的發(fā)現]看作現代人的精神標本,第一段是情感的無味揮霍,第二段則是情感的悵然補缺。前者是退守,后者是追失。可結果卻殊途同歸,各有各的荒涼。關于本片,可以說得地方很多,光影片當中對生活實景行云如水的精妙設置就值得大書一筆,那從生活縫隙里緩緩涌出的涓涓細流,仿佛是在提醒我們生活的不易和不如意就是如此這般地防不勝防。對其意念的收集,也是件趣事,但影片感性的成分同樣迷人。這是洪尚秀目前的所有作品中最渾然天成的一部,節(jié)奏、氣氛看似信手拈來,卻章法得當,顯示出洪尚秀未來電影可能的巨大可能。他至少是亞洲對人與世界的現代處境,有著明確認識和清晰表達的電影人之一。相信有一天,隨著洪尚秀電影序列的紛至沓來,他會成為一個說不盡的“洪尚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