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竟有加拿大公司參與了中關村科技財富中心的設計,所以加拿大駐華大使JOSEPH CARON先生談及這座寫字樓時顯得很自豪。他表示十分看好科技財富中心,也十分看好中關村。
沒人否認中關村的重要性,但似乎也沒人爭著在中關村建CBD那樣的寫字樓。如果把這個現象簡單地歸結為馬太效應,則中關村開發的復雜性和高難度就將被有意忽略。
美國的硅谷街景與曼哈頓街景昭示著商業中心地帶寫字樓與高科技地帶寫字樓的區別,曼哈頓街景可以讓人想到倫敦、巴黎、香港、東京,或者是世界上任何一個豪華都市,而硅谷就是硅谷。高科技地帶寫字樓所要求的生態化、個性化、藝術化是不可復制的,高科技企業的本性就是精益求精,其對辦公環境的挑剔程度可以用“孟母三遷”來詮釋。開發商能否賺到高科技企業的錢,不是勇氣問題,而是水平問題。
學清路上的科技財富中心應該可以說明這一問題。
中關村正由原來的技工貿一體向科貿一體轉化,與北京各大商圈之間正在形成一些新的紐帶,這些紐帶使不同商圈間的物流、技流、人流、財富流得到一種濃縮,這里是全球科技與財富的聚集點。新經濟正在重新定義著中關村這個財富平臺,而此地的寫字樓也要從位置、建筑形式、科技應用、自然環境等方面做出回應。
科技財富中心的LOGO坦然地表達著自己的優越心態;四個環緊密相扣;藍色環代表科技前衛;綠色環代表綠色生態;灰色環則代表建筑藝術;又以代表財富的金色環將三者緊密聯結在一起。
藍色的科技環,五大智能化系統自不待言。值得一提的是中央空調系統,可以化整為零,按戶收費,適合24小時辦公企業。已經走入正軌的中等規模公司無疑是它的最狂熱擁躉。
綠色的生態環提出的問題是,是否選擇無限升值空間的黃金樞紐后,就無法奢望綠意自然?科技財富中心,東臨繁茂的城市綠化帶,北靠自然原生林,更有帶來靈貴之氣的小月河。在引領新經濟趨勢的黃金地段上,以得天獨厚的生態環境圍合成一個巨大的天然氧吧,與樓宇內的微觀自然渾然契合。工作在其中,舉目望見蒼翠的立體綠色屏障與天然河流,呼吸自然凈化的清新空氣。上風善水之地,綠色和氧,絕不只是人造景觀所帶來的視覺感知,而是健康的呼吸,肌膚的感觸,視野的曠闊,心靈的寧靜……
灰色建筑環使我們想到的問題是,目前想在建筑作品中尋找藝術痕跡,似乎是很絕望的事。建筑從來都不是材料與材料的簡單拼湊,而應該是技術和藝術的完美結合。當財富遇到科技,我們更會充滿對恢弘史詩般建筑藝術杰作的期待。走進科技財富中心的商務大堂,陽光由九米挑高的透明穹頂傾瀉而下,光影舞動,萬千變幻,使整個大堂充滿了勃勃生機的自然氣息;夜幕降臨,室內外的月光、星光、燈光交相輝映,璀璨生輝。整個大堂環繞360度流動水系,沿階梯有層次地流淌,有如建筑在清澈涌動的泉水之上,連接室外的天然環境與內部生態空間,正是提升建筑品位的點睛之筆。
當財富遇到科技,就有機會變成更多的財富。探討科技財富中心是否屬于生態辦公室的第五代寫字樓,意思不大。我們想到的是另一個問題:大家不象爭CBD那樣爭中關村,不是因為那里沒錢可賺,“知難而退”似乎更說明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