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彌漫著極度興奮的城市,一個從未有人想象過的繁榮城市,是怎樣建成的
《資本之城》
托馬斯·科斯納著
中信出版社2004年7月出版
定價:42.00元
很多人說,一進紐約城,就會忍不住地想到錢。為什么呢?
或許,紐約并不是一個令人神往的城市,甚至它還不止一次地成為人們的夢魘之地,包括令人窒息的“9·11”事件。但是,人們又不得不承認,紐約的確是一個令人無法抗拒的城市。
紐約城市大學的歷史學教授托馬斯·科斯納在其新著《資本之城》中向人們詳細描繪了紐約在19世紀迅速成長的歷史。人們或許會驚異地發現,只經歷了短短的一個世紀,紐約幾乎從一個不毛之地成為了資本主義之都,同時也引領美國事實上成為了世界經濟的中心。
1860年到1900年是紐約歷史上的黃金時代。“在不到40年的時間里,紐約調動資本、企業家精神和管理資源為美國商業建立了一個強大的新基礎”,為資本主義的未來設定了方向。如今,“我們的經濟仍然大部分是紐約黃金時代的產物。”因而,科斯納更多地為我們描述了這一黃金時期的紐約所創造的神奇。
羅馬絕不是一天能夠建成的,紐約也是如此。在跟隨科斯納追尋紐約成長的軌跡中,書中體現的是三個關鍵詞:戰爭、精英與政治自由。
南北戰爭時期開始,紐約便嶄露頭角。“戰爭加速了經濟重心從農場到城市、從貿易到國內生產、從小規模經營到大規模經營的轉移。在這一切變化當中,曼哈頓的金融市場和投資注定要扮演比以往更為創新的角色。”戰爭在很大程度上刺激了紐約乃至整個美國的發展與繁榮,或者說,紐約乃至整個美國不止一次地嘗到了戰爭的甜頭。由此,我們也能夠理解為什么美國至今仍對戰爭如此地偏愛以至于樂此不疲。
精英人物的領導也始終伴隨著紐約的成長。一個又一個富有創造性的傳奇人物又進一步推動紐約成為20世紀現代文明的先軀,并使美國成為國際資本主義的中心。可見,作者認為,紐約“深刻的經濟變化是由一群精英主導的,他們是整個行動的掌舵人,他們的影響是重大的。”比如,正是在摩西·泰勒的幫助之下,紐約才從初始的商業中心轉變為金融之都;而紡織品大王亞歷山大·T·斯圖爾特則是最先對零售業進行了現代化改造,使購物成為了一種樂趣;安德魯·卡內基,他所建立的鋼鐵王國擺脫了單一的價格策略,為低成本、高技術的現代化工業生產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其后的洛克菲勒則創立了石油托拉斯,這種具有壟斷地位的跨國集團更為有效地控制了整個產業,是整個現代經濟管理系統建立的開始,意味著企業聯合時代的到來。此外,100余年前摩根父子已然成為了資本主義的化身,他們所創造的金融帝國曾經在很大程度上操控了整個美國的經濟,甚至將美國從1893年的經濟危機中挽救出來。在19世紀末、20世紀初,洛克菲勒的石油帝國與J·P·摩根的金融帝國的聯合共同迎來了“工業資本主義的高潮”。至今為止,J·P·摩根集團在我們今天的社會生活中依然扮演著十分重要的角色。最后,紐約成為一個總是充滿神奇的城市。或許,我們很難想象,如果沒有這樣一些天才般的精英人物,紐約是否還是今天的紐約?美國是否還是今天的美國?
而自由政治體系是紐約和諧發展的保證。斯賓塞的 “社會達爾文主義”觀點被紐約的精英們奉為經典。他們不惜買通政府,最終形成紐約放手不管經濟的自由放任主義政策。這種政治上的“無為而治”不僅為資本家們的瘋狂逐利行為鋪平了道路,更進一步刺激了紐約經濟的不斷發展與繁榮。
在《資本之城》中,作者對紐約這樣一個集信息貿易中心、投資中心、金融中心、制造業中心以及世界公司聚集地為一體的城市是如此的深愛,儼然是一首資本主義的贊美詩。
自20世紀初以來的100余年里,紐約在風風雨雨中繼續成長,并繼續引領著美國在方方面面控制著整個世界。但是,與此同時,人們也同樣看到了由于這種控制所帶來的種種災難,甚至于美國乃至紐約自身也無法逃脫這些災難的懲罰。大大小小、此起彼伏的戰爭、頻發不斷的金融危機以及震驚世界的“9·11”事件……一切在意料之外,卻又在情理之中。于是,人們不由得懷疑,現代資本主義世界所贊美的體系是否真的如此完美無缺?其實,在很多時候,強權、繁榮與孤芳自賞也許并不意味著真理。(李欲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