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1、 “火柴盒20”樂隊:《2003全球限量EP》
Matchbox 20: Matchbox 20 EP
發行:華納唱片公司
簡介:自從“火柴盒20”樂隊的主音羅伯·托馬斯(Rob Thomas)以助陣桑塔納(Santana)的一曲“一帆風順”(Smooth)在歌壇扶搖直上之后,其迷人的相貌、感性的聲線似乎成了樂隊不斷走向成功的保證。就在他們的上一張全新錄音室大碟《比你想得更多》(More Than You Think You Are)還在熱銷之時,這張限量發行的EP專輯讓那些想急于感受樂隊現場熱力的樂迷欣喜不已,唱片中除了收錄5首現場表演的暢銷曲目和“為我遭罪”(Suffer Me)這一全新創作外,更有長達28分鐘在洛杉磯錄制現場的珍貴畫面,即便無法親臨現場,亦有體驗樂隊現場魅力的機會。
推薦度:*** 1/2
02、 克雷·艾肯:《男人的尺度》
Clay Aiken: Measure Of A Man
發行:BMG唱片公司
簡介:一個長相平凡、卻能在萬眾矚目的偶像大賽上奪得亞軍,并占據美國權威雜志《滾石》的封面位置,其歌唱實力一定毋庸置疑,此人正是以一曲“孤獨”(Solitaire)讓老牌歌星尼爾·塞達卡(Neil Sedaka)落淚的克雷·艾肯(Clay Aiken)。在RCA傳奇教頭克萊夫·戴維斯(Clive Davis)的精心打造下,其首張專輯《男人的尺度》順利攻占美國專輯榜冠軍,走紅速度令人咋舌。雖然屬于歌壇小字輩,克雷的嗓音出奇的老練,極具滄桑感的演繹中透射出現時青年少有的純樸率直,整張專輯匯聚一大批一線創作好手,使專輯精彩可期。
推薦度:***
03、 珍妮·杰克遜:《純珍》
Janet Jackson: Damita Jo
發行:百代唱片公司
簡介:由于在今年“超級碗”上的走光事件,珍妮·杰克遜雖鋌而走險,差點斷送自己的歌唱事業,不過她為維真灌錄的第4張錄音室大碟倒是吸引了眾多媒體的眼球,鑒于唱片的制作人依舊是其信任的黑人樂壇制作雙雄吉米·簡(Jimmy Jam)和泰瑞·路易斯(Terry Lewis),筆者認為音樂的風格和珍妮以前的作品沒有太大的差異,快板的歌曲明顯增多,內容大都圍繞省視人生、愛情和人際關系的起起落落。唯一比較出位的分別是搖滾感覺的“只是一會兒”(Just A Little While)和主流節奏與布魯斯路線的“我相你”(I Want You),或許是出于宣傳上的考慮,兩首曲子成為第一、第二主打。
推薦度:***
04、 芭吉塔·史坦絲:《烈火,情人》
Birgitte Staernes: Fuego A Corda
發行:金革唱片公司
簡介:色彩濃烈、充滿想象空間的封面設計,立刻讓我對這張專輯引發無限遐想,在探戈的世界里,所有的情緒就像眼前呈現的紅色那樣不可抗拒,作品中飄揚的音符雖然是優雅的,但細細聽來,卻時刻折射出催情的激素,點滴灌注,令聽者熱血沸騰,似乎在釋放塵封已久的情感堆積。演奏者是曾經贏得荷蘭國際小提琴大賽金獎的美女演奏家芭吉塔·史坦絲(Birgitte Staernes),這位挪威國立音樂學院的高材生在專輯中特邀長年合作伙伴馬汀·霍克(Martin Haug)一同合作,小提琴與吉它默契配合如同一對交纏的探戈舞者,面容冷酷,但眼神中卻傳遞滿腔情欲,浪漫與愛意并存,實在是不可多得的弦樂作品。

05、 亞瑟小子:《愛的告白》
Usher: Confessions
發行:BMG唱片公司
簡介:來自美國亞特蘭大的亞瑟小子大概是現今最被看好的節奏與布魯斯樂壇的代表人物,這張姍姍來遲的全新作品當初因為歌曲提前在網絡泄露而延后了發行日期,不過在進行一番重新改造之后似乎來勢更加迅猛,竟然一舉拿下英美兩地排行榜冠軍。基于上張專輯《8701》的成功,唱片依然為亞瑟小子請到了多位重量級制作高手,歌手本人也參與譜曲,顯示其創作上已經進入全新境界和成熟度,和目前竄紅于美國的嘻哈不同,亞瑟小子的音樂相對有節制,旋律和節拍都給人以爽口之感,尤其是那首醉人的情感“燃燒”(Burn)是筆者近來所聆聽的最佳RB杰作。
推薦度:*** 1/2
06、 番仔樂隊:《光榮的日子》
The Vines: Winning Days
發行:百代唱片公司
簡介:以前只認為澳洲的歌手似乎總是跟著英美潮流轉而缺乏真正有實力和個性派藝人,如今想來,這樣的結論實在太過于狹隘。而如今隨著來自悉尼的番仔樂隊在全球贏得廣泛贊譽,這樣的想法就更顯偏頗。自從在2002年以首張大碟一舉成名之后,由4個音樂狂熱分子組成的番仔又在2004年出版他們的全新作品《光榮的日子》,驚人的搖滾熱力,突破單一Post-Grunge曲式的嘗試,顯示其不容小看的全方位實力。除了專輯開場的“動物”(Animal)和“行駛”(Ride)和先前的風格比較靠近外,極具原音吉它抒情風格的“秋天的色澤2”(Autumn Shade2 )、透射民謠輕快之感的“落雨”(Rainfall)和“太陽之子”(Sunchild)都是推薦之作。
推薦度:*** 1/2
07、 雷馬: 《全心全意》
Lemar: Dedicated
發行:索尼唱片公司
簡介: 專輯開場一分多鐘的序曲所出現的那段余音繞梁,就讓我感受到該歌手的聲音實力,據說他的演唱深得萊昂納爾·里奇(Lionel Richie)和喬治·本森(George Benson)這兩位節奏布魯斯抒情巨星的賞識,因為在他的歌聲中絕好地結合了70年代靈魂之聲和現代都會的驚艷節拍,此人正是雷馬(Lemar)。自從在英國BBC顯山露水之后,雷馬的星途可謂一片坦蕩并立馬成為英國樂壇的節奏與布魯斯新星。盡管目前的主流RB不斷下滑,但是聆聽著專輯中不時傳出的那種輕松愜意的瘋克節奏,性感至極的聲線,在嘈雜的都市絕對稱得上是一種享受。
推薦度:***
08、 史密斯樂隊:《最佳精選》
The Smiths: The Very Best Of
發行:華納唱片公司
簡介:如果你是一個念舊的英倫搖滾樂迷,建議你一定收藏這張大碟,雖然這個極富個性才華的團體從來沒有在美國獲得成功,但是翻開英國流行樂的歷史,誰又能漠視他們的地位呢?來自英國徹斯特的“史密斯”樂隊在音樂上力求回歸披頭士(The Beatles)年代的質樸純真,在歌詞上他們不依不饒,行使著尖銳的政治人文批判,悲觀主義和同性情感并存使他們在地下音樂界不斷獲得首肯,這張精選其實是華納唱片在2001年發行的,此次首度在亞洲曝光的確讓本地的搖滾迷有幸完整回顧這支1988年解散的知名樂隊的音樂歷程。
推薦度:****

09、 杰西·切斯:《精神分裂》
JC Chasez: Schizophrenic
發行:BMG唱片公司
簡介:很早就嚷嚷要和賈斯汀(Justin Timberlake)一比高下的另一位“超級男孩”(Nsync)主要成員杰西·切斯(JC Chasez)終于在自己獨特的理念驅使下推出了首張個人專輯,作為一個被外界低估,本身有著極為扎實歌唱功底和創作才華的歌手,通過這張處女作品,杰西嘗試的曲風走向也趨于明朗,多元化的元素如80年代新浪潮、雷加、拉丁,靈魂、舞曲的相繼融合既是歌手本人對現今流行樂壇的一種清醒把握,同時也證明了這位前Teen Pop團隊成員非同凡響的成熟與老練,看來他是極不愿人們只是將其定格在超級偶像的位置。在欣賞了專輯中大部歌曲之后還是覺得音樂中黑人特色更濃一些,看了文案才知,果然諸如達拉斯·奧斯汀(Dallas Austin)這樣的制作大牌也加盟其中。
推薦度:** 1/2
10、“邁克學搖滾”樂隊:《放我在你的心里》
Michael Learns To Rock: Take Me To Your Heart
發行:百代唱片公司
簡介:沉寂一段時間的丹麥抒情搖滾樂隊“邁克學搖滾”(Michael Learns To Rock)終于帶著他們的全新碟《放我在你的心里》再度浮出水面,可能是鐘情于亞洲市場,新唱片的主打歌特別選擇翻唱張學友的經典作“吻別”。從唱片整體風格而言,基本上沒有太多的改變,依然是旋律優美、瑯瑯上口的MLTR抒情曲風,從中我們可以發現北歐樂隊對音樂的執著和誠意,就歌詞而言,也比以前的專輯更添情意,少了一些過份哀怨的東西,雖然專輯沒有根本突破使我們難以預知他們的走向,但就此碟而言,或許主打歌的熱播能讓我們不去過分計較創作上的缺陷。
推薦度:***
11、“洛斯帕飛”樂團:《啟動》
Lostprophets: Start Something
發行:索尼唱片公司
簡介:90年代中期,美國的搖滾樂壇瞬間爆發,以“崆”(Korn)、“林普比斯基特”(LimpBizkit)為代表的硬核新金屬樂隊的表現可謂可圈可點,相比較而言,英倫風潮似乎有退潮的跡象,不過在一片低靡之中,依然有不少樂隊正在等待崛起的機會,其中就包括在美國市場大獲全勝,并紅回祖國的“洛斯帕飛”樂隊,他們的音樂隨著團員Ian一聲令下,在陣陣急躁的吉它聲響中展開,從音樂構架上既提倡音樂旋律的流暢,又不失叫人血脈賁張的復古金屬樂音,聽完整張唱片的13首作品,只能用一個“爽”字得以概括。另外,在不時穿梭的電音射線中,我們又感受到激烈的情緒宣泄,在如今追求刺激夸張的青少年市場,樂隊的表現顯然會讓樂迷們雀躍不已。
推薦度:*** 1/2
12、凱莉斯:《津津有味》
Kelis: Tasty
發行:百代唱片公司
簡介:在新人輩出的節奏與布魯斯歌壇,沒有一點創新和改革似乎就意味著退步甚至淘汰,面對眼前主流RB的低靡不前,還是有一些女歌手在不斷尋求超越,先前有梅西·格雷(Macy Gray),如今最為搶眼的要數來自紐約的凱莉斯(Kelis),挾持著全美最精良的制作團體The Neptunes,其個人全新專輯《津津有味》(Tasty)成熟與天真并重,似乎給人全新的感受,首支主打單曲“奶昔”(Milkshake)在排行榜上的優異表現似乎讓人重新找回對RB的感受,另外憑借著自己長年累月在歐洲打拼,在她的音樂中會透射許多美國本土黑人女歌手缺乏的歐陸氣息。亮麗的音色,極具女人味道的性感裝束還有和眾多男藝人的出彩合作,都令凱莉的星途一片燦爛。
推薦度:*** 1/2

引進·原創
碟報員:方方
廖芬芳《山歌》
制作:廣州小芳音樂工作室
出版:珠影白天鵝音像出版社
發行:白天鵝文化企業有限公司
簡介:廖芬芳是廣州樂壇的著名民歌手,同時她又是全球客家崇正聯合總會文藝部副部長。她是廣東梅縣人,特殊的身份和生長背景使她的音樂充滿了地域色彩。她的這張專輯中,“山歌”、“請到客家來做客”、“美麗的風景”、“清新之路”等都有著客家音樂的元素,同時這些歌曲的本身也承擔著向外界介紹客家、聯絡全球客家人的特殊使命。廖芬芳的演唱,有豪放有細膩,基本功扎實,聲音表情非常豐富。收入在這張專輯中的新民歌都是最新創作的,其中不乏陳小奇、蘭齋等音樂人的最新力作,對于新民歌的發展也有一定的推動作用。
推薦度:**
劉仲儀:《候補戀人》
制作:北京金典世紀文化經紀有限公司
出版:中華文藝音像出版社
發行:北京金典嘉暉音像有限公司
簡介:去年內地老牌的音像發行公司“金典”舉行了大規模的歌手征集活動,劉仲儀便是本次征集活動中的佼佼者。劉仲儀幼年時在美國生活多年,是一名有國外生長背景的歌手,在北京交通大學畢業之后,他考入中國電影樂團藝術團,可以說又是一名有專業身份的歌手。他是“金典”首位簽約制作的歌手,“金典”力邀港臺和內地多位頂尖音樂人為其打造專輯。主打歌“大家閨秀”是時下流行的RB,林夕填詞,音樂做得時尚,水準頗高,劉仲儀的演繹也是舒暢又充滿活力,是當下內地新人中頗具實力的一位。
推薦度:***
馬郁:《戀人絮語》
供版:北京世紀星空影業投資公司
出版:內蒙古文化音像出版社
發行:廣東美卡文化音像有限公司
簡介:這張唱片在我這里放了很久了,一直沒有機會聽,但也一直沒有把它收起來,總想有時間的時候能拿來一聽,也許封套上那張有些倔強的臉吸引了我吧。馬郁,一個天津女孩,自小接受傳統技藝專門學校的嚴格訓練,——唱片內頁只有這么幾句簡單的介紹,但是一開口,就令人對這個女孩刮目相看。她有著絕佳的聲音條件,可清亮,可飄柔,可脆弱,可剛強,行到高音部,竟有著金屬般的磁性。相比這樣的聲音,歌曲部分出彩的不多,大概有3、4首歌吧,其中“害我”這首歌尤其好,小提琴和弦樂伴奏氣氛極好。
推薦度:***
紅蘋果:《星夢緣》電視原聲大碟
制作:同步音樂制作事務所
出版發行:上海音像公司
簡介:“紅蘋果”組合是眾多F4的克隆者中比較成功的一隊,號稱“A5”,由5名內地大男生組成。繼上一部電視劇《紅蘋果樂園》獲得好評之后,他們又推出了這一部《星夢緣》;同樣的,繼上一張電視原聲大碟《傳說》獲得成功之后,他們又推出了這一張《星夢緣》電視原聲大碟。這張專輯仍然以青春時尚為主線,繼續秉承了上張專輯的音樂風格,以RB、HIP-HOP等曲風挑大梁。內地多的是不肯從簡單做起的流行音樂,我覺得“紅蘋果”的制作群能將簡單的東西做得好聽,是很不容易的。而且,A5的唱功在這張專輯中有了很大的進步,其中有個男生的聲線非常好聽。
推薦度:***

許茹蕓:《我愛夜 新歌+精選》
供版:百代唱片有限公司
出版:廣州音像出版社
發行:步升音樂文化傳播有限公司
簡介:現在的歌壇,如果一年才出一張專輯,那就是很實力派的歌手了,換言之,就是資深歌手了,而這位歌手的上一張專輯如果是翻唱,那么她的歌曲在歌迷的心目中,就是出土文物了。許茹蕓的這一張新歌+精選,老歌中除了一首“他們的故事”我還有印象并且再次擊節叫好外,其他幾乎就沒什么給記憶點了,好比聽一張新的專輯。不過,這次的新歌非常棒,無論是融合了白光名曲的標題曲 “我愛夜”,還是與張亞東首次合作的“眾里尋他”,還是和孫楠合唱的電視劇《射雕英雄傳》的主題曲“真情真美”,都各有各的特點,均為水準之作。
推薦度:***1/2
黃立行:《音浪 新歌+精選》
供版:百代唱片有限公司
出版:武漢音像出版社
發行:步升音樂文化傳播有限公司
簡介:黃立行現在儼然是“百代一哥”了。“百代”旗下多女歌手,每次師姐師妹們一出片,護駕的總是黃立行,劉若英、蕭亞軒、江美琪等莫不如此。在這張新歌+精選中也分別收入了黃立行與蕭亞軒、劉若英合唱的兩首歌曲,早前都在對方的專輯中出現過,而且,黃立行的表現絕對出挑。筆者真正欣賞黃立行是從他的上一張專輯《行!》開始的,黃的RAP功力和他不拘一格表現形式及內容無不使我眼前一亮。可惜這張新歌+精選只注重了他比較重金屬的一面,選曲有些凌亂,不足以讓人聽得過癮。當然,黃立行的實力還是擺在那里,聽得出來的。
推薦度:***
張智成:《傾聽》
授權:臺灣華研國際音樂股份有限公司
出版:武漢音像出版社
發行:步升音樂文化傳播有限公司
簡介:大馬歌手張智成有“RB小王子”之稱,他的音樂清新質樸,誠懇的態度令歌迷頓生親近之感。《傾聽》是張智成的第3張個人專輯,于去年年底在臺灣等地上市,已在當地市場上熱賣一時。這張專輯是張智成的實驗之作,在曲風上擺脫了比較單一純粹的RB風格,轉而走向融合。好幾首歌曲都是3、4種曲風摻合在一起,令人耳不暇接。張智成在艱巨的挑戰目前表現得還算穩當,不過,喜歡張智成溫暖明朗聲線的歌迷可能會小小失望了。
推薦度:***
周傳雄:《音樂記事本》
供版:福茂唱片音樂股份有限公司
出版發行:上海音像公司
簡介:周傳雄,10年前藝名叫小剛的一位偶像歌手,近年來以周傳雄的本名在內地走紅,無論是作為創作歌手還是制作人,均有一定建樹,上一張個人專輯《我在身邊》也創造了銷售佳績。這張《音樂記事本》是周傳雄還是小剛的時候在“副茂”時期的錄音精選,收入了他當年的成名曲“哈薩雅琪”、“我的心太亂”等共10首歌曲,其中有不少是小剛自己創作的。整張唱片洋溢著10年前國語情歌的那種懷舊氣息,純粹以旋律取勝的緩慢的節奏,其實周傳雄近年來也是以情歌創作聞名歌壇的,不知道他現在掌握了什么法寶,怎么一下子就紅起來了呢。
推薦度:***

楊千嬅:《化妝》
供版:正東唱片有限公司
出版:內蒙古文化音像出版社
發行:廣東美卡文化音像有限公司
簡介:去年是楊千嬅的豐收年,在演藝圈奮斗多年的她,終于擺脫了“鄭秀文第二”的陰影,闖出了屬于自己的一片天空。她在影壇也是接替了鄭秀文,成為新的“喜劇天后”和“百變天后”,在鄭秀文自我調整的一年里,她已成為香港最賣座的女星。這張《化妝》是楊千嬅的最新粵語專輯,保持了楊千嬅唱片從兩年前就已形成的高水準,曲風的編排華麗、多變,充滿了機巧。而楊千嬅的唱功也有了長足的進步,從中快板的一貫路數中跳脫開來,慢歌、快歌的拿捏均有一套。
推薦度:***1/2
葉文輝:《MY MEMORY》
供版:正東唱片有限公司
出版:內蒙古文化音像出版社
發行:廣東美卡文化音像有限公司
簡介:葉文輝本是香港的一位DJ,2002年搖身一變成為一名歌手,推出了首張個人專輯《I BELIEVE BARRY》,以一首粵語版的“I BELIEVE”和一首合唱歌曲“好心分手”一炮而紅。這是他的第二張專輯,仍然以熱門的韓國電視劇《冬季戀歌》的主題曲“MY MEMORY”為招牌曲目,這首情歌的旋律也真的堪稱經典,整張專輯11首歌,竟無一首超過一首翻唱歌曲。不過,葉文輝的專輯中的其他歌曲也都是水準之作,與現今香港歌壇的新人小子們不同,他的歌以抒情為特色,以出色的唱功為賣點,這在香港歌壇,除了幾位老牌歌手外,很少有人能夠做到。
推薦度:***
許志安:《我的故事》
供版:正東唱片有限公司
出版:內蒙古文化音像出版社
發行:廣東美卡文化音像有限公司
簡介:這是許志安的最新粵語專輯,于去年末推出,這位去年的香港最佳男歌手獲得者的專輯引進得這樣慢,也足見他的人氣始終不旺。他們這一批四大天王時期的二線歌手,如今也都升至一線了,但是仿佛過了這個村似的,遲來的風光總不如年少時那樣熾烈。不過說實話,許志安的唱功真的是好的,緩緩徐徐,清清楚楚,那一份氣度,是后生小子們所不可能有的。這張專輯的制作質量很高,也代表了現在香港歌壇的某種傾向:經典的配器和旋律又抬頭了,聽膩了電子音樂的人們,在歌手們口齒清楚的告白中得到了另一種感受。
推薦度:***1/2
《梅艷芳2003經典金曲演唱會》(上、下)
供版:大國文化唱片有限公司
出版發行:中國唱片上海公司
簡介:這是梅艷芳最后的演唱會,舉辦于2003年11月,距離她的仙去僅僅一月之遙。穿白色嫁衣,唱夕陽之歌,她一定是知道的,知道自己的生命已走到了盡頭。選擇這個時候在她曾創下30場全港演唱會紀錄、濃縮了她一生芳華的紅館開8場演唱會,已經不是敬守諾言那么簡單的事情,梅姐真的是來告別的!有的人的人生,即使到了最后一刻,依然是燦爛耀眼的,燃燒至盡的一生,令人感懷,也令人心生敬意。這8場演唱會,因為此時梅姐的身體已極其虛弱,所以選的都是慢歌,“夢里共醉”、“似是故人來”、“抱緊眼前人”、“似水流年”、“花月佳期”、“夕陽之歌”……不是留戀,便是緬懷,也許當時當地是梅姐的心聲,而今日,卻最恰當地寄托了我們的哀思。
推薦度:*****

另類
專輯:《Talkie Walkie》
藝人:AIR
類型: Electronica
廠牌:Virgin
發行日期:2004
已經好久沒有聲音的法國電氣組合AIR終于在今年發行了他們的新專輯《Talkie Walkie》,因為他們首張專輯《MOON SAFARI》似乎太過于完美與出色,所以當第二張專輯《10,000 Hz Legend》并沒有更大的突破的時候,他們受到了樂迷以及評論的責難。于是一等就是3年,這張新專輯延續了《MOON SAFARI》那種迷離飄忽的感覺,但無疑電氣的成分減弱了不少,原聲的吉他鋪陳,甜美的人聲,只是在間奏或者背景中加上點電音的補充,從而給人的印象這更象是一支北歐清新的Indie樂隊。專輯中有不少歌聽起來都十分舒服悅耳,無論是開始曲“Venus”還是當中的“Universal Traveler \"、\"Biological \"都猶如一曲曲民謠,舒緩而略帶點迷幻的味道。專輯中最后一首器樂作品“Alone In Kyoto\"是為電影《迷失東京》所作的,AIR似乎和索菲亞·科波拉有著不解之緣,繼“virgin sucide”之后他們再次合作,而這首帶著濃濃東方色彩的曲子也的確很配電影那種孤獨的氛圍。
推薦指數:***
專輯:《Patrick Cassidy》
藝人:Lisa Gerrard
類型: Dream Pop
廠牌:4AD
發行日期:2004
Lisa Gerrard從DEAD CAN DANCE 走出之后,依舊在世界音樂領域里不斷探索。這次她找來愛爾蘭年輕的古典音樂家Patrick Cassidy 一起合作她的第四張專輯。有 “愛爾蘭現代莫扎特” 稱號的Patrick Cassidy的作品大都以愛爾蘭傳統神話為素材,風格大氣而宏偉。因此Lisa Gerrard的歌聲也顯得不再虛無縹緲而變得厚重了許多,在凱爾特特有的優美旋律融化下,Lisa Gerrard的聲音不再給人那么冰冷高高在上的感覺,但隨著氣勢磅礴的弦樂背景的襯托,Lisa Gerrard猶如一個中世紀神話中的仙女,給人不食人間煙火的感覺。感覺這樣的音樂很適合去做電影配樂,而Lisa Gerrard之前就為《角斗士》、《拳王阿里》、《黑鷹計劃》等許多著名影片做過配樂,上張專輯更是為電影《鯨騎士》度身定做的原聲大碟。但還是覺得她最適合的為《指環王》之類的古代題材影片配樂,不知道在梅爾·吉布森首度執導的電影《基督徒的熱情》中她的配樂是否還會讓人驚喜。
推薦指數:***1/2
專輯:《Projekt: The New Face of Goth》
藝人:Lycia ,Black Tape For A Blue Girl等
類型:Dark Wave
廠牌:Projekt
發行日期:2003
被稱為“北美4AD”的Darkwave廠牌Projekt于1983年成立,至今已經有20個年頭,從一開始僅以卡帶形式發行一系列今已絕版專輯的小公司開始,到如今Projekt已經成了全世界Darkwave樂迷的至愛,公司旗下從公司老板Sam Rosentbal組建的私人樂隊Black tape for a Blue Girl到現在的幾十支風格不同的樂隊,20年風風雨雨,Projekt公司將黑暗文化傳播至全世界。Projekt公司十分喜歡出精選專,“Beneath the Icy Floe\"就是他們的一系列精選專輯的標題,而公司的營銷策略也可見一斑。他們往往會力推幾支新晉的樂隊,將他們的新歌附上,同時也少不了象Black tape for a Blue Girl以及lycia這樣的大牌樂隊捧場。這張專輯中的幾支新樂隊說實話水平一般,像放在專輯首曲的Android Lust,無論是女聲的音色還是編曲配樂都差強人意,而有兩首歌入選的Vlotaire更顯做作,簡直有負Projekt公司的盛名。
推薦指數:**1/2

專輯:《A forest》
藝人:BlankJones Robert Smith
類型:remix
廠牌:Water Music
發行日期:2004
想當年The Cure的經典專輯《The Seventeen Second》里的一首“A forest”,彌漫著濃濃后朋克節奏的吉他和貝司在Robert Smith抑郁而神經質的唱腔下將無數沉溺于黑暗情節中的少年心靈捕獲,跟著樂曲仿佛逃逸在無邊的樹林之中,沒有盡頭,于是迷失其中,突然停下來時的那種驚恐無助的眼神……這次Robert Smith與德國頂尖的舞曲組合BlankJones合作,一起混音將這首歌重新編曲創作,演繹了4首不同版本的“A forest\"。作品中Trance的節奏替代了原先的后朋克節奏,迷蒙夢幻般的音場氛圍動感十足,強勁的電鼓逼得人有些喘不過氣,卻與Robert Smith的演唱交織得非常契合,即使不喜歡這樣的改編方式,但依舊不得不佩服BlankJones的功力,4個不同版本的混音各有精彩巧妙之處,全然靠音樂去調動人的情緒,絲毫沒有生澀的感覺。
推薦指數:***1/2
專輯:《陌生仙子國》
藝人:冷酷仙境
類型:dream pop
發行日期:2004
成立于2001年的“冷酷仙境”樂隊最初只有主唱、鍵盤手林笛和貝司手蘇勇,把他倆各自寫的歌進行配器,后來又加入了原旗纓樂隊的鼓手和提琴手,組成了現在的樂隊陣容。繼他們的首張小樣型專輯《在城市上空飛翔》之后,這次他們又發行了他們的第一張正式的專輯,收錄了樂隊2001-2003年創作的作品。樂隊有著一個很好聽很有意境的名字,將村上春樹的書名截取,唯美而富有詩意,讓人感覺是仙音和暗潮結合之類的。看“冷酷仙境”的歌詞不難發現有些晦暗悲觀的情緒在其中縈繞,然而他們的音樂風格還是更偏向流行,樂隊的靈魂人物林笛出自音樂學院,因此相比其他的一些上海地下樂隊,“冷酷仙境”的音樂在細節處理上更為講究,層次更為豐富,音色更為悅耳,象笛子、古箏這樣的民族樂器和大提琴已加入了“冷酷仙境”的音樂作品里,這些巧意的編排,也令他們的音樂變得精致、光彩起來。
專輯:《在開始之前,自由交談》
推薦指數:**1/2
藝人:李劍鴻
出品:2Pi Records
類型:噪音
廠牌:2Pi Records
發行日期:2003
李劍鴻是杭州實驗噪音樂隊“第二層皮”的靈魂人物,樂隊風格前衛而充滿著戲劇性,李劍鴻的這張個人專輯更是劍走偏鋒,60分鐘的吉他獨奏一路到底,吉他的噪音實驗以及先鋒的音樂理念會令人想起日本的音樂狂人灰野敬二的某些作品。李劍鴻在60分鐘里全身心地投入到了即興的吉他演奏之中,無序,混亂,癲狂,痙攣,神經質,這種彌漫在音樂中的氣質讓人不由自主地跟隨著吉他噪音的牽引,渾然不知去向何方。就像李劍鴻自己在唱片內頁所說的:這是一張純吉他的噪音作品。已經沒有必要再去強調作品的形式,要的只是一種創作的自主和自覺性,以及交流的真實和勇氣。
推薦指數:****
電影
蔡明亮,一個臺灣電影甚至是世界影壇的異類,電影中永遠不變的一個男主角,極少的對白,緩慢的劇情,大量的長鏡頭,人物孤獨自我封閉的性格,始終在挑戰著約定俗成的觀影經驗。他的電影一直被人詬病為作品過于晦澀,脫離現實,難以理解,從某種程度來說毀了臺灣電影市場,但蔡明亮依舊我行我素,高舉藝術電影大旗,這次他和李康生師徒兩人雙雙出擊,拍攝了兩段式的電影《不見不散》,一同以獨特的視角用影像詮釋了當今臺灣社會的種種情境。

片名:《不散》
導演:蔡明亮
《不散》又回到了蔡明亮五年前《洞》的寓言般的情節與風格,依舊是標志性的極少的對白,隨處可見的長時間空鏡頭,再一次地挑戰了觀眾的耐心與神經。影片中在滂潑大雨中即將倒閉的戲院處處充滿了末世的意味,那些屬于臺灣電影過往的光榮與記憶,隨著時代的變遷將一起被拋進歷史的塵埃之中,銀幕上放映的胡金詮的《龍門客棧》再現了昔日電影黃金時代的盛況,同時也投映著空曠黑暗的觀眾席中兩個老演員苗天和石雋悲傷的心緒。蔡明亮以一個影癡的身份在哀悼臺灣電影落寞死去的同時也投寄了一封對昔日電影文化的情書。跛腳的女售票員暗戀電影院放映師,異國來尋找同志的日本影迷,仿佛失語的人徘徊在銀幕下艱難地尋找著與人交流的可能,蔡明亮的電影依舊沉溺在與人之間孤獨無法交流狀態的書寫中,被壓抑的情緒只有到了影片最后蕩漾出的老歌“留戀”才給人稍微的一絲緩解。
推薦指數:****
片名:《不見》
導演:李康生
在演了多年的蔡明亮電影之后,初執攝影機的李康生讓人欣喜,廁所,水,孤獨的孩子,雖然都是蔡明亮電影中一再出現的意象,李康生用來一點也不覺得別扭,更是有許多意料之外的發揮帶出與蔡不同的觀影經驗。影片故事源于李康生生活中一段真實的經歷。一個年邁的奶奶四處尋找在公園丟失的小孫子,一個少年在尋找出門的爺爺,在雖然是老了套的尋找主題,李康生用兩段交叉的線索分別到道出兩代人之間深深的隔閡,影片的最后圈成圓圈的公園圍欄把尋找的人和走失的人分割,一個公園的遠景鏡頭巧妙地呈現出他們之間近在咫尺,卻因為建筑的隔離而無法相見的處境。影片中關于孩子在網吧中的沉迷忘我的描述,都逼真地反襯了現代社會人際關系疏離的本質。一場SARS的瘟疫襲來象是一個寓言,病毒在瓦解著人們對健康的信心同時也瓦解著人類最值得依賴的親情關系,不由得讓人去思索憂慮人類處境的基本問題。
推薦指數:***1/2

片名:《天橋不見了》
導演:蔡明亮
在拍完《不見+不散》之后,蔡明亮忽然發現臺北火車站前面的那座火車站不見了,于是產生靈感拍攝了這部二十來分鐘的短片。影片中的小康和湘琪似乎在延續著《你那邊幾點》的故事,卻又傳遞出一份不一樣的都市觸覺。天橋不見了,賣表的男人不見了,湘琪的身份證不見了,蔡明亮電影中標志性的水也缺失了,現代都市轉瞬不見的幻滅感徒然而現,同時大街上串息不止的人來車往,巨幅的電視廣告,鏡子中被分割的活動影像,蔡明亮依舊用長時間的靜止鏡頭訴說著其眼中的都市經驗。而結尾處藍天白云的特寫配上“南屏晚鐘”的老歌則對應著《不散》中追憶往昔的電影主題。
推薦指數:***1/2
片名:《愛情萬歲》
導演:蔡明亮
《愛情萬歲》是蔡明亮的第二部作品,影片以一個鑰匙的特寫開始,后來這把鑰匙被不知名的人偷去,蔡明亮借這個開頭隱喻現代人打開別人心靈之門的鑰匙已經丟失,正常的交流喪失了渠道。的確,影片中的人物是似乎都是失語的,電影的開始的三十分鐘里,幾乎沒有什么對白,演員孤零地在鏡頭前移動,要么活在自己的世界中,要么淪為現代商品社會推銷產品毫無創意的機器。李康生演的推銷員,楊貴媚演的房產銷售,陳紹榮演的街頭小販,三個人物的社會身份都如同一個虛幻的符號,被荒謬地加蓋在了他們的身上。蔡明亮獨特的電影語言也許師承某些歐洲電影大師一脈,冷靜的剪輯,突兀的特寫,長時間的空鏡頭,特別是影片最后一段楊貴媚在一個廢棄的公園中行走的跟拍,到后來坐在長椅上哭泣的靜止長鏡頭,讓人不由自主地想到安東尼奧尼經典電影《欲海含羞花》中的那段著名結尾。
推薦指數:****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