帕金森病是一種多發于中老年人的神經系統的常見病,據流行病學統計資料,帕金森病的患病率在中國為千分之零點四,55歲以上患病率達百分之一。男性比女性多。近年來發病有年輕化趨勢。
年僅28歲的A小姐被診斷為重癥帕金森病,患病已4年。治療前,面部、雙手和腳不停地震顫,連喝水都困難。她從24歲起發病,嚴重的震顫、肌肉僵直,生活完全不能自理。最近,上海第二醫科大學附屬瑞金醫院神經外科孫伯民副教授及其治療小組對她進行治療,手術前,治療小組反復研究了該患者的病情,運用最新研究成果揭示腦深部刺激治療原理,為手術的選擇提供了重要依據。
在與國外數名專家討論后為她植入了腦起搏器,開展腦深部刺激治療。術后幾周奇跡出現了,患者的所有帕金森病癥狀完全消失,生活能夠自理,接著恢復了正常工作。患者停用所有治療帕金森病的藥物后懷孕,順利產下一健康男孩,至今已雙滿月。這是迄今為止世界上首例重癥帕金森病患者經手術治療后完全康復并正常生育的患者。
此項研究工作還在國際上首次揭示腦深部刺激治療原理,證實該項治療帕金森病與腦代謝有關。
今年5月在美國紐約舉行的國際功能神經外科大會上,上海第二醫科大學附屬瑞金醫院神經外科孫伯民副教授作為惟一的中國代表在大會上報告了他們的這一成果,引起了全場轟動,被大會主席稱為“獲得掌聲最長的報告”。獲得了國際同行們的高度評價,同時這篇論文也將在國際權威雜志發表。
據了解,上海第二醫科大學附屬瑞金醫院神經外科孫伯民副教授和他的治療組,1999年在國內最早開始了丘腦底核的腦深部電刺激治療帕金森病,至今已治療了100多例中晚期的帕金森病患者,均取得了良好的治療效果。
帕金森病有哪些治療方法
帕金森病是一種慢性進展性疾病,任何治療都只能是癥狀性治療,即可使病人的癥狀在一定時間內獲得不同程度的好轉,但皆不能阻止本病的發展,所以現在還沒有方法能夠根治帕金森病。帕金森病是神經系統中最常見的疾病之一。它的主要臨床表現包括:靜止性震顫、僵直、運動緩慢和姿勢障礙,其他還有與感覺、認知、言語有關的癥狀。帕金森病起病初期主要是藥物治療,約95%的病人對左旋多巴類藥物有效。但是通常5年以后,約50%以上的病人藥物療效下降,并出現癥狀波動和藥物引起的多動性運動障礙。這時病人的藥量不斷增加,藥物的作用期不斷縮短,病人表現活動困難、肌肉僵直、生活不能自理,這樣的病人就需要手術治療了。早期主要是藥物治療,像左旋多巴類藥物,往往效果比較好,但通常3~5年后藥物的藥效減退,藥物控制的時間越來越短,有的甚至完全無效,不少病人還出現藥物引起的副作用如全身不自主扭動及所謂開、關現象。
手術治療帕金森病已有幾十年的歷史。從最初的大腦腳切斷到后來的立體定向丘腦毀損術及蒼白球毀損術,外科治療始終作為一種在藥物治療無效后的治療選擇。但立體定向丘腦毀損術或蒼白球毀損術有明顯的缺陷:
⒈它永久性地破壞了神經核團及神經傳導通路;
⒉長期療效差;
⒊常見有嚴重的并發癥如偏癱、說話困難、視物模糊及認知功能障礙等;
⒋由于多數帕金森病患者為雙側癥狀而需要雙側手術,但毀損術不能雙側做。
近十年來,由于神經解剖、功能影像、臨床神經生理的發展以及人們對藥物治療的理解,手術治療帕金森病得以迅速發展。腦深部慢性電刺激(DBS)是近幾年來進展最快的治療神經系統疾病的方法。它從上世紀八十年代后期開始被用于治療單純性震顫,上世紀九十年代中期被用于治療帕金森病,近幾年在歐美國家已完全取代了立體定向毀損術,成為帕金森病有效的替代療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