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唐強,58歲,肥胖糖尿病人。由于難以控制自己的“口腹之欲”,所以血糖總是高高低低,控制得不是很理想。他總認為醫生“手軟”,下藥太輕,聽說“優降糖”效果很好,就自行配來服用,結果突發低血糖性昏迷(服用優降糖過量引起)。
血糖調節是個過程
在正常情況下,血糖的調節是通過一系列復雜的生理過程來實現的。當人攝入飲食中的碳水化合物在經過腸道消化后,最終被分解為葡萄糖,吸收進入血液,引起血糖升高。升高的血糖會刺激胰島β細胞分泌胰島素,在它的作用下,約有50%的血糖進入肝臟合成為肝糖原,其余的進入肌肉、脂肪等組織被吸收利用。通過這一過程,餐后過高的血糖迅速得到控制。而當空腹時,血糖較低,胰島素的分泌也下降。此時人體的升血糖激素分泌,促使肝糖原分解為葡萄糖輸入血液。與此同時,脂肪和蛋白質的部分分解產物也進入肝臟,生成肝糖原并分解為葡萄糖進入血液循環,以避免血糖過低并滿足機體對能量的需要。這一血糖調節機制使人體能使血糖穩定在一個正常的范圍內。
糖尿病人高血糖的直接原因是胰島素的絕對或相對不足,而胰島素又是人體惟一的降血糖激素。因此,胰島素就是治療糖尿病的無可爭辯的天然藥品。而口服降糖藥則主要用于非胰島素依賴型糖尿病,而且病人必須是胰島β細胞仍然具有分泌胰島素功能的用藥才有效。一旦胰島功能進一步退化或在某些特殊情況如應激狀態下,仍然需要胰島素的“保駕”,以使過高的血糖最終能獲得控制。
降糖藥小家族
口服降糖藥大致可分為三類,即磺脲類、雙胍類和阿卡波糖。它們的作用主要是通過間接的方式。磺脲類、雙胍類是應用較廣的口服降糖藥。目前應用于臨床的以第二代磺脲類藥物為主,包括優降糖、克糖利、美吡達、達美康、糖適平等。這類藥中以優降糖作用最強,約相當于D860的200倍,因此,使用不當時可引起低血糖反應,對于病情較輕的老年人應慎用,并密切注意血糖監測。有肝、腎功能不良的不宜應用。常用的消渴丸每丸也含優降糖0.25毫克(相當于1/10片優降糖)。美吡達降糖作用較優降糖弱,一般認為它的代謝產物不具生物活性,但近來發現它也可引起低血糖反應。達美康、克糖利、糖適平降糖作用都較溫和。前兩種藥以及優降糖還兼有抑制血小板聚集和降低血液黏稠度的作用,對糖尿病微血管合并癥(如糖尿病視網膜病變)的預防有利。但達美康有時也能引起低血糖反應。糖適平的代謝產物極少經腎臟排出,故對合并糖尿病腎病或腎功能不良者可選擇使用。
由于磺脲類藥物在人體內代謝排泄的時間不一致,因此,不按醫生囑咐自行亂服藥物是有害的,如糖適平日量一般應分3次服,優降糖、達美康一般日量分2~3次,克糖利日量服1次。此外,還應注意:某些藥物如磺胺類、消炎痛、保泰松、青霉素、心得安、雄性類固醇激素、酒精、安妥明等均可增強磺脲類藥物的降糖作用,應注意避免不恰當地合并應用。
雙胍類降糖藥目前較多用二甲雙胍,因其副作用較少,較安全,它的作用機理與磺脲類藥物不同,故兩類藥合用常能增加療效和減少副作用。有時,在少數病人中可以觀察到長期使用磺脲類藥物出現的繼發性失效現象。這時,加用雙胍類藥物往往可取得應有療效。當然,當病人檢查證實確有內源性胰島素缺乏時,則宜果斷地加用胰島素一段時間,這樣有利于保護病人的胰島功能。然后再用磺脲類藥物,又可重新獲得療效。
阿卡波糖(如德國產的拜唐蘋)是通過在小腸內抑制和減緩碳水化合物中多糖、雙糖的分解而使葡萄糖的生成減少,從而控制餐后高血糖。由于它同時也增加了碳水化合物在結腸內的發酵,因此,引起腹脹、腸鳴、腹瀉、便秘、腹痛等副作用出現的機會較多。劑量愈大,副作用也愈大。雖然它本身并不引起低血糖,但在與胰島素、磺脲類藥物合用時,如劑量配合不當,亦可能引起低血糖。應注意的是:一旦產生低血糖,服用蔗糖(白糖)是無效的。正確的解救方法是直接口服葡萄糖。
最后應強調的是,不論服用何種口服降糖藥物,都應遵從醫師的指導,切不可自作主張,以身試藥。此外,再好的降糖藥也必須飲食療法的配合,忘記了這一點,就等于放棄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