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每個年輕家長,都希望自己的寶貝漂亮可愛,不過家長們意識到沒有,孩子的胸廓的發育狀態如何,對于今后形體美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比如,一些孩子形體消瘦,形同豆芽,俗稱“豆芽菜”。而判斷一個孩子是不是屬于“豆芽型”,醫學上有一個標準,就是看胸廓的大小,也就是胸圍,胸圍過小者即表示孩子趨向于豆芽型。所以,讓孩子擁有健美的胸廓,也是育兒中的一件大事。
胸廓的發育規律
新生兒全身頭部最大,胸圍小于頭圍大約1~2厘米。剛出生時頭圍平均約34厘米,故胸圍平均約為32~33厘米。
出生以后胸廓的發育速度高于頭部,一般在周歲左右胸圍趕上頭圍,與頭圍大小基本相等,均為46厘米左右。
周歲以后胸廓的發育繼續保持優先的勢頭,故胸圍逐漸超過頭圍,超過的數值大約等于兒童的歲數。例如,3歲的孩子胸圍大于頭圍3厘米,6歲的孩子胸圍則大于頭圍約6厘米。
定期測量胸圍,不僅可以了解孩子的體形是否正常,還能間接判斷心、肺等器官的發育情況。測量方法是:讓孩子兩手自然下垂,兩眼平視前方,做自然呼吸,測量者站在孩子的右前方,用左手拇指固定軟尺,前面沿著孩子的胸前乳頭下緣、后面經肩胛下角,繞胸廓一周,量得之長度即為胸圍大小。如測得胸圍大小與年齡明顯不符,即可得出豆芽型身材的結論。
從強化營養做起
欲求健美的胸廓,胸部骨骼的發育質量非常關鍵。除補足優質蛋白外(如奶類、蛋類、禽類、魚類、豆類等),有關的維生素與礦物質亦不可少,尤其是鈣、鎂、銅、鋅、錳、硼等6種,被譽為壯骨6兄弟。皆有獨到的預防功效。故應重視補維生素與礦物質。補充方式有兩種:一種是食補,即供給富含維生素D的食物,如動物肝腎、黃綠色蔬菜、奶類、蛋類等,又稱為外源性維生素D;另一種是曬太陽,讓人體皮膚中的7-脫氫膽固醇與紫外線充分結合,合成大量的維生素D,謂之內源性維生素D。兩者結合,體內的維生素D就很充足了。
科學地防治疾病
為保證孩子有充足的養分用于胸廓的正常發育,以下幾類疾病要積極防治:
一是脾胃虛弱,食欲低下。重點是積極調理,增強孩子消化道對食物中營養素的消化與吸收。措施有:注意食物保溫,清淡少油膩,細軟易消化,多用以水為傳熱介質的烹飪方式,如湯、羹等,少用煎、炸、烤等以油為介質的烹飪方式。必要時在醫生指導下服用調理脾胃功能的藥物,如B族維生素、酵母片以及健脾糕等中成藥。孩子的胃口好了,食量就會增加,更多地攝取熱卡并轉化成脂肪儲于皮下,胸圍就會增大。
二是肺部與消化道感染,容易干擾脾胃功能??稍卺t生指導下補充胡蘿卜素,如胡蘿卜、菠菜、柑橘等。有條件者,也可直接服用胡蘿卜素口服液,以保護脾胃。
三是腸道寄生蟲病。以蛔蟲為例,掠奪營養,招病惹災,是導致孩子成為“豆芽型”的“元兇”之一。合理服用打蟲藥,可望收到理想效果。
四是佝僂病,多為維生素D缺乏導致鈣、磷兩種礦物質代謝紊亂,進而引起骨骼發育與成熟障礙,甚至誘發畸形,出現雞胸、漏斗胸、肋緣外翻、肋骨塌陷等畸形變化,嚴重影響胸廓的外形。故補足維生素D,特別是合理地曬太陽,可將佝僂病拒于體外。
藥物敗壞胸廓外形
研究表明,有些藥物會抑制成骨細胞活力,造成骨質形成障礙,最終形成佝僂病。具體有:苯妥英鈉、苯巴比妥等抗癲癇類藥物;強的松、地塞米松、氫化可的松等糖皮質激素類藥物;利福平、四環素、土霉素、強力霉素、灰黃霉素等抗生素類藥物;氫氧化鋁、胃舒平等抗酸類藥物;速尿、利尿藥、安體舒通等利尿藥物;保太松、氨基比林等解熱止痛藥物;其他如降糖藥、甲狀腺激素、苯海拉明等。
兒童應盡量避免使用上述藥物,必須使用時不妨在劑量與療程上想辦法,以便將其危害性降到最低程度。
體育鍛煉可助一臂之力
體育運動也可為完美胸廓的打造出力。根據兒童的生理、心理特點,優選鍛煉項目。運動醫學專家主張應以調整運動能力為主,即平衡性、敏捷性、柔軟性和靈巧性等的調節力,如散步、跑步、游戲、登樓梯、游泳、騎童車等。也可多做擴胸、上臂提舉等運動,以促進胸肌發達。另外,踢小足球、網球、藝術體操等可給人的肢體帶來一定沖擊力的運動(又稱為接觸性運動),更有利于骨骼健壯,亦應鼓勵孩子多做。肌肉發達了,骨骼健壯了,胸圍自然增大,“豆芽菜”體形便會得以改觀。上了學的孩子每天至少要進行半小時以上的運動,上學能步行的就不要坐車,上樓最好登樓梯而不要乘電梯,盡量增加鍛煉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