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風是人體的一種代謝性疾病。它是由于尿酸在體液中處于過飽和狀態,形成尿酸鹽結晶后沉積在關節或其他組織器官中所致的一種疾病。此病多見于肥胖的中老年男性、絕經期的婦女或家族中有痛風病史者。
痛風可分為原發性和繼發性兩種。原發性痛風多由遺傳因素引起尿酸排泄減少所致。繼發性痛風則多半是由于患者攝入了過多的含有嘌呤的食物而引起的嘌呤代謝障礙所致。在臨床上,痛風患者常表現為夜間突然發生關節劇痛,并伴有皮膚發熱和腫脹。因此病而受累的關節多為足部的跖趾關節,尤其是第一跖趾關節,嚴重時還可累及踝、跟、膝、腕、指、肘等關節。輕度的痛風可在數小時或1—2天后自行緩解,嚴重的痛風可持續數周。痛風是一種終生性疾病。患者如治療不及時,可使該病發作頻繁、癥狀持久、受累的關節也會逐漸增多,嚴重的還可導致腎功能不全等并發癥。那么,應如何治療痛風呢?
1.要控制含嘌呤食物的攝入。尿酸是嘌呤代謝的最終產物。人體內的尿酸有20%來源于富含嘌呤的食物。含有嘌呤的食物根據其所含的嘌呤多少大致可分為三種類型:
(1)高嘌呤食物:它是指每100克食物中含有100—1000毫克嘌呤的食物。這類食物,痛風病人即使處在癥狀的緩解期也應禁食。常見的高嘌呤食物有動物的內臟、濃肉汁、沙丁魚、帶魚、鯖魚、魚子、蝦類、黃豆、紫菜、香菇以及酵母粉等。
(2)中嘌呤食物:它是指每100克食物中含有嘌呤25—100毫克的食物。緩解期的痛風病人可適當攝入此類食物。常見的中嘌呤食物有:豬肉、牛肉、羊肉、狗肉、雞肉、鴨肉、鵝肉;草魚、鯉魚、比目魚、鱈魚、螃蟹、菠菜、筍、蠶豆、豌豆、蘑菇、豆制品、花生、腰果、杏仁、蓮子、芝麻等。
(3)低嘌呤食物:它是指每100克食物中含有嘌呤25毫克以下的食物。痛風病人可隨意選用此類食物,不必嚴格控制。常見的低嘌呤食物有:精細米面及其制品,如面包、餅干、糕點等,牛奶及其制品,白菜、卷心菜、芹菜、韭菜、茄子、黃瓜、南瓜、西葫蘆、蘿卜、胡蘿卜、土豆、辣椒、洋蔥、大蒜、木耳、番茄等。
2.應注意多飲水,每天要保證攝入足夠的水量。痛風病人每天應保證飲水2000—3000毫升,以促進尿酸的排泄。除飲用白開水、茶水、果汁及菜湯外,還可適當飲用一些堿性飲料,如汽水、可樂等。堿性飲料可堿化尿液,促進尿酸的排泄。
3.要禁止飲酒。白酒的主要成分是乙醇。乙醇能使嘌呤在人體內代謝為乳酸。而乳酸能抑制尿酸從腎臟中排出。啤酒雖不是高嘌呤食物,但它卻含有較多的鳥苷酸,而鳥苷酸代謝后可產生嘌呤。所以,痛風病人不能飲酒。
4.要控制脂肪的攝入。痛風病人有60%—70%為肥胖者。由于脂肪可影響尿酸的排泄,所以肥胖是導致痛風的危險因素之一。臨床資料顯示,血尿酸與體重指數呈正比。因此,痛風病人應注意平衡膳食。適當參加運動,以避免因肥胖而導致的血尿酸升高。
5.癥狀嚴重者可進行藥物治療。(1)對于急性發作期的痛風病人可應用非甾體類抗炎藥物進行治療,以消除炎癥、緩解疼痛。常用的藥物有吲哚美辛(消炎痛)和布洛芬(芬必得)等。消炎痛的用法是:每次飯后口服25毫克,每日服2—3次。布洛芬的用法是:每次飯后口服0.2克,每日服3次。由于此類藥物大多可使患者出現胃腸道的不良反應,引起胃、十二指腸潰瘍,甚至并發消化道出血,所以服用此藥后一旦炎癥消退、疼痛緩解應立即停藥。另外在服用此類藥物的同時最好服用胃粘膜保護劑,以減輕胃腸道的不良反應,如麥滋林—S等。麥滋林—S的用法是:每次口服0.5克,每日服3—4次。(2)對于間歇期的痛風病人可服用降尿酸的藥物進行治療。常用的降尿酸藥物有兩種:一種是促進尿酸排泄的藥物如丙磺舒,另一種是抑制尿酸合成的藥物如別嘌醇。這兩種藥的具體用法是:丙磺舒,每次口服0.25克,每日服2次。別嘌醇,每次口服0.1克,每日服1次。這兩種藥物均應從小劑量開始服用,若服藥后病人出現皮疹等過敏反應時,應立即停藥,過敏癥狀嚴重時應到醫院就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