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具國際想象力的中國冒險家
在極其驚險的跨國擴張道路上,他向全世界展示了中國企業家的視野和雄心,但他還必須為成功增添更多的砝碼
TCL集團公司董事長兼總裁
李東生
1982年,剛剛從華南理工大學畢業分配到TCL集團前身TTK公司做技術員時,李東生最大的愿望是“當一名車間主任”。
1987年,30歲的李東生第一次訪問飛利浦,他聽完情況介紹之后整個頭都發蒙,心想這個企業高不可攀,我們永遠也超不過它。
2004年6月,TCL全球招聘大會現場。李東生率領旗下十位高層集體亮相,放言TCL將向全球招聘2200名具有國際化背景的中高級經營管理人才和研發人才,以打造一支“國際化部隊”。在此之前,他剛剛完成了兩筆大交易:和法國湯姆遜合組全球最大的彩電企業;收購跨國電信巨頭阿爾卡特的手機業務部門。
今天的李東生儼然已經站到了峰巔。他是產業界的英雄,TCL和湯姆遜合資公司的成立儀式甚至請動了正在歐盟訪問的總理溫家寶;他是媒體的寵兒,同低調神秘的海爾總裁張瑞敏相比,他一直健談開放,并且不斷制造著新聞; 他是國企改制的旗手,通過集團上市的“阿波羅計劃”,而今他已經成為中國身價最高的國有企業董事長和黨委書記。他的億萬身家足以讓好幾代的國企老總們羨慕不已。
李東生自己很明白,他僅僅是站在一個小小的山頭。過去10年TCL連續保持了50%的年增長速度,品牌價值達到267.12億元,以382億元的年營收名列國內電子信息業百強第三位。但李東生有理由認為TCL進步得還不夠快。1971年誕生的三星電子,現在的年銷售額已經達到了496億美元,利潤接近60億美元。比10年后誕生的TCL,整整大了10倍還不止。李東生念茲在茲的目標是:“創建世界級的企業”。
當海爾、聯想小心翼翼在海外樹立品牌形象、一步步打開市場缺口的時候,TCL選擇了通過合縱連橫進行快速擴張和布局。這條道路上不是沒有成功的先例,但更多的是白骨累累。而李東生的哲學是“企業大不一定強,但是,不大一定不強?!?/p>
李東生一直在做一個困難的選擇: 要高速成長還是穩健經營?!熬拖翊蛘桃粯樱惆驯Χ技械搅说谝痪€,后方必然空虛。如果防線出現一個漏洞的話,就很可能全線崩潰”。但是,李東生還要算一筆賬。如果不快速成長起來,達到一個目標要付的代價兩三年以后很可能是現在的幾倍。“未來10年,中國有可能出現世界級的企業,如果失去這個機會,再追就很難了”。
他的意志堅定,可以不顧資本市場的非議,在集團整體上市剛剛完成,又要把最賺錢的手機業務分拆到香港上市。他不在乎 “圈錢”的指責,他的目的只有一個,就是將TCL整體做大。TCL整體上市、TCL移 動上市都是為了將TCL做大。TCL去年用80億元的權益做了393億元的銷售。但是,相對于索尼、飛利浦、三星這些巨頭,TCL顯得小。“為了做大企業,TCL今后可能還有這樣的‘圈錢’動作。”
他的另一個長處是善于“相馬”和“馴馬”。桀驁不遜的TCL移動董事長萬明堅就是他的成功之作。但現在,為了TCL的未來,他需要招募一批可能自己都無法駕馭的國際化人才。事實上,在此次TCL大規模招兵買馬之前一周,TCL剛剛遭遇一場“換將風波”。5月24日,與李東生、創維老板黃宏生同為大學同學的TCL集團高級副總裁胡秋生突然辭去尚未正式對外宣布的TTE(TCL與湯姆遜重組后建立的新合資公司)CEO一職。雖然TCL集團副總裁、TCL國際執行董事趙忠堯臨危受命,但換將的背后,是TTE架構的人力之憂。有傳聞稱,李東生對胡在與湯姆遜的利益談判中不夠強硬很不滿。
在2010年,把TCL變成一個年銷售收入超過1500億的世界級企業。為了這個目標,他著一個年銷售收入超過300億的大集團的企業強人通常每周工作至少50個小時,而他的3萬員工自愿在法定的5天工作制外再增加半天。
外人恐怕無法真正體會這個中等身材溫文爾雅的廣東男人的內心世界。在公眾面前,他溫和克制,謙恭有禮,從來不把自己裝扮成一個英雄。他可以按照廣告導演要求,不厭其煩地背上數遍臺詞,而目的僅僅是為了配合拍攝一部公司宣傳片。但在企業內部,他強悍激進,脾氣暴躁。據說一段時期,下面的人找他匯報工作前必須先找他的秘書問李總心情好不好。李不得不在公司大會上反求諸己。他的書房里掛著“天地正氣”的條幅。在他的書架內,《曾國藩家書》與哈佛商學院的約翰·科特、邁克爾·波特的著作相鄰而立。
TCL搞關鍵業績指標考評,李東生帶頭把自己也列進評估范圍,他的理由是:“雖然按公司章程,總裁是由董事會考核的,但現在我們的董事會還不是很完善,還無法承擔評審總裁工作的任務。那就把總裁工作的評審納入集團系統?!?/p>
他的年薪只有73萬,他使用的TCL手機居然連彩屏都不是。但他所持有的約6%的集團非流通股如果按發行價全部變現的話,李的身家接近6億。不過他好像根本沒有時間考慮這個問題。
在TCL惠州總部大樓里,懸掛著李東生親自題寫的使命宣言,文章的最后一句是:歷史是由那些充分利用他們時代的機會不斷進行變革創新的人們寫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