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心松
日本東芝公司近期投資2億元人民幣在東北建立了目前在華最大的電梯生產基地。這家以電器產品享譽中國市場的跨國公司同時提出,將在中國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的過程中,通過建立裝備工業生產基地,構筑在華增長新機制。美國美中商業與貿易委員會針對日本東芝公司的這一舉動,迅速為美國跨國公司提出一份最新形勢分析報告。報告指出,未來10年內跨國公司投資東北將呈三大趨勢。
在華產業重心轉移
美中商業與貿易委員會的這份報告分析指出,東芝在中國的產業重心發生轉移,由電器制造轉向裝備設備制造。尤其是中國提出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后,相當多跨國公司將轉移產業重心,把更多裝備制造業項目和集成設備項目帶到東北。
日本東芝電梯株氏會社社長西岡浩史在接受采訪時提出,隨著東芝沈陽電梯新廠的開工建設,東芝將在中國構筑企業增長的新機制。東芝沈陽電梯新工廠建成后將實現年產9000部電梯,這將達到中國國內電梯年產總量的1/10。
德國維茨曼公司是專門生產機械管材設備和部件的公司,今年4月,該公司北京代表處首席代表劉京生向記者透露,公司將在中國調整產業重心,籌劃在東北建立機械管材設備制造工廠,公司將在華產業重心從產品生產轉向相關高端設備制造。
建立綜合生產基地
東芝公司在沈陽建立的電梯設備生產新工廠并不是一個簡單的工廠,而是一個電梯設備研發、設計、制造、銷售的基地。美中商業與貿易委員會中國市場分析專家菲利浦認為,東芝投資東北沈陽建設設備制造基地表明,跨國公司看好東北地區機械加工能力強,在裝備制造領域具有大批高技術工人,在機械制造加工方面也具有相當高的技術水平等優勢。到東北投資裝備制造行業,可以在降低人力和技術成本的同時,生產出高質量的產品。
美國通用電氣動力系統集團也看準了投資東北裝備制造業的中長期潛力,投入大量資金打造綜合性生產基地。美國通用電氣公司有關人士向記者介紹說,該公司投資1370萬美元,與沈陽鼓風機廠合作,主要就是依托東北高技術工人多的優勢,為石油天然氣設備提供維修、保養和部件升級服務,并從事零部件生產與出口。
日本索尼公司也利用了東北科技人才和研究機構多的優勢,為形成生產基地,首先在大連建成了技術研發中心。
實現產業布局全球調整
東芝在沈陽建設的電梯生產基地,將形成一種新模式,帶動東芝在全球范圍內的產業結構調整和優化,以提高東芝的整體效率。美國美中商業委員會的這份報告特別向美國跨國公司提出了這樣的忠告。
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東芝沈陽新工廠正式投產后將成為東芝電梯集團內全球化重要制造基地,強化其零部件生產能力,以便能夠向東芝上海工廠、日本的府中工廠和姬路事業所(包括工廠、研究中心等機構)及日本東芝電梯集團內其他的生產基地提供零部件。在東北生產的產品除在中國市場上銷售外,還將輻射韓國、新加坡以至整個東南亞市場。
美中商業與貿易委員會執行主席馬克·凱勒在接受記者采訪時分析說,跨國公司實現全球產業結構的調整,必須注重一個投資地區是否能在全球產業鏈中成為一個固定環節。這就要考慮投資地的長期穩定性。首先,中國政府提出要振興東北等老工業基地,這就在政策上給予了長期的保障,東北地區將在很長一段時間里獲得政策支持。第二,在華跨國公司決定投資時,必須要考慮到當地人才資源狀況,包括各個層次的外語人才、技術人才和管理人才。因為人才的培養是個長期過程,也是十分穩定的資源因素。如果一個地區的教育水平落后或人才匱乏,企業在中長期發展階段就將面臨人力危機,無法持續發展。經過多次到東北地區實地考察,他認為目前東北三省的教育體系比較完善,擁有眾多的機械及工程類大學、職業技術學校、專門的外語學校,以及大量的制造業科研機構,完全可以為跨國公司全球產業鏈建設提供穩定的人力保障。
凱勒認為,東北今后必將成為跨國公司全球產業鏈中的制造基地、研發中心以及相關關鍵環節。日本東芝公司在進軍中國東北的跨國公司競賽中先行了一步,美國公司必須重視和分析投資中國東北的這三種新趨勢,獲得最大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