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國家質檢總局對紙杯產品質量進行了國家監督抽查,共抽查了北京、河北、遼寧、上海、江蘇、浙江、湖北等7個省、直轄市42家企業生產的61種產品,合格53種,產品抽樣合格率為86.9%。
抽查結果表明,大型企業重視產品質量,檢驗設備齊全,嚴格按質量體系要求生產,車間做到人物分離,進車間前更換衣服,洗手消毒,即使是對參觀者也同樣要求,所抽產品均符合標準要求。但也發現了一些產品質量隱患。
本次抽查產品的質量狀況是:
一、紙杯的微生物指標檢驗結果全部合格,但有2種產品檢出熒光性物質,不符合標準要求。
二、產品使用性能質量有待改進
本次抽查中有6種產品在使用性能方面未達標,其中有4種產品杯身挺度不合格,2種產品漏水。
杯身挺度不合格的紙杯用手捏起來很軟,倒入水或飲料后,端起來會嚴重變形,甚至端不起來,影響了使用。其不合格的主要原因是原材料差,使用的原紙定量低且薄。一些小企業為了降低成本,采用定量較低的原紙生產紙杯,同等重量的原紙生產出的紙杯數量相對較多,每只紙杯的成本就降低了,杯身挺度也隨之下降。
漏水或滲水的紙杯,在倒入水后,水會從杯子的接縫或杯底漏出或滲出,這樣的產品無法使用。其不合格原因是紙杯在加工過程中接縫處沒有完全粘合好,導致漏水或滲水。
三、部分企業執行標準混亂
紙杯早在1998年就開始實施行業標準QB/T2294-1997《紙杯》,衛生指標執行GB11680-1989《食品包裝用原紙衛生標準》。在本次抽查中發現有些小企業根本不知道紙杯還有行業標準,就制訂了自己的企業標準;有的企業用塑料杯的標準;有的企業用餐盒的標準;有的企業衛生指標執行《一次性使用衛生用品衛生標準》。不同的產品因其使用的目的不同,控制的衛生標準及各項使用性能指標也不盡相同。如GB11680-1989《食品包裝用原紙衛生標準》中除了對微生物指標進行規范外,還對重金屬、熒光性物質等都有明確的要求。
四、小型紙杯生產企業有待加強產品質量檢驗能力
我國的紙杯生產設備已全部國產化,幾萬元就可投資一條生產線,而且設備占地少,所以吸引了大批的小生產廠。而這些廠家大多是一、二條生產線的小規模企業,沒有自己的檢驗設備,不能做到對每批產品進行監控,導致產品質量出現問題。
紙杯產品質量國家監督抽查合格產品及其企業名單
1上海紙杯有限公司
2昆山中富容器有限公司
3沈陽松陽紙杯容器有限公司
4北京合益包裝容器有限公司
5北京藍天碧水紙制品有限責任公司
6上海紙杯廠
7義烏市盛源紙杯廠
8杭州路益包裝有限公司
紙杯產品質量國家監督抽查不合格產品及其企業名單
1北京金日吉通科貿有限公司
2北京富豪紙制品有限公司
3杭州潔麗紙制品有限公司
4義烏市綠洲紙杯餐具有限公司
5北京龍為嘉業經貿發展有限公司
6霸州市岔河集鄉賀通紙杯廠
7北京金潤來工貿有限公司
8武漢市江漢區鴻利紙杯加工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