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歲的尹中立博士沒有想到,輕輕點燃引信后,輿論對溫州炒房團“轟擊”的火力竟如此之猛。炒房沒錯,但動用1000多億元資金(很多是貸款),轉戰南北,這就隱藏了重重危機。尹中立對于溫州炒房團的理性批判,正是基于如上動因。北京晨報記者日前再次采訪了他。
房子乃民生之關鍵
記者:您是何時開始關注溫州炒房團動態的?
尹中立:說起來純屬偶然,今年2月,我受溫州市之邀,去參與一個課題的研討。3天中,我發現房地產炒作已相當嚴重。就此,我立刻與當地政府進行了探討,但沒有引起足夠的重視。
記者:有沒有想過自己的研究結果會產生這么大的社會反響?
尹中立:情理之中吧。房子乃民生之關鍵,人無立足之地,其他活動便是空談。《北京晨報》等媒體報道后,《人民日報》也轉載了,也正是因為問題的重大吧。
我更希望能引起社會關注
記者:最近,國內輿論都在議論溫州炒房團,這樣的聲勢是否已達到你的初衷?
尹中立:除了引起廣大民眾的注意外,我更希望得到政府有關部門的進一步響應,從而使得整個中國的房地產乃至社會經濟能更健康、有序地發展。
記者:目前,當地有關部門及溫州炒房團的業主們有沒有和你進行過深層次的溝通?
尹中立:雖然還沒有相關機構和我進行面對面的交流,但值得慶幸的是,我聽說溫州市委已發文,禁止媒體再參與炒房團的組織和宣傳。南京市政府新政策的出臺,也是一種積極的反應。至于溫州炒房團的業主們,迄今為止還沒有從他們那里得到什么反饋。
建設部已對此事給予重視
記者:在經歷一輪爭論之后,你有沒有什么新的觀點?
尹中立:應該引起媒體更加關注的是,溫州炒房團這樣的現象僅僅是個開端,城市住房問題將會越來越尖銳。1998年的城市住房改革,使一半的城市人口擁有了自己的住房,但農村人口不斷涌入,可能出現類似于上世紀初英國城市住房極端匱乏的嚴重問題。
記者:各地的炒房現象愈演愈烈,你覺得政府會如何應對?
尹中立:我獲知建設部已對此事給予重視,但還沒有明確答復。炒房團這樣的現象,在世界各國都曾不同程度地出現過,是一個規律性的問題,不容忽視。
單靠行政手段對炒房團無用
記者:炒房團調動數千億元資金狙擊一個城市的房地產,是否說明房地產市場監管制度有缺陷?
尹中立:其實這種不良現象與政府的市場監管并沒有直接的關系。在商品社會,政府永遠不可能控制私人資金的流向,使用行政命令監管的辦法是行不通的。只有利用相應的稅收和金融政策對其進行疏導,才能治“本”。
記者:你如何評價南京市政府先前發布的相應政策?
尹中立:這是一種政策導向,證明了當地政府并不歡迎這種投機行為,但政策本身也存在著一定的問題。正如先前有報道稱,對溫州炒房團這樣的現象,“只能疏導不能堵”。南京市政府的新政策雖然會對“溫州炒房團”造成一定的心理影響,令其放棄無利可圖的南京市場,但這種地方政策并不能阻礙他們涉足其他地方的房地產業,繼續制造房地產經濟泡沫。
日本就是前車之鑒
記者:各地房地產商與溫州炒房團是否相互勾結?
尹中立:就經濟利益上來說,房地產商肯定是歡迎炒房團的。至于個別房地產商表示不歡迎,其中定有隱情。雖然從道義的角度來講,炒房團絕對是一種不道德的行為;但從商業角度來說,房地產商不可能置個人利益于不顧。當然也不排除個別的人從長遠發展出發,不希望把房地產市場攪亂、整垮。
記者:近年來,除了溫州炒房團四處出擊外,一些海外游資也盯上了國內的房地產業?
尹中立:不用說,只要是一個持續盈利的機會,所有的資本都會積極介入。如今,溫州炒房團已成為了一個“靶子”,但這種問題在全國各地都不同程度地存在,因為所有資本都在關注這個機會。如果我們出現政策失誤,巨額的資本將造成全國范圍的房地產泡沫,影響整個社會經濟健康有序地發展。屆時,房地產業很可能就是一個隨時會爆炸的“炸藥包”,導致整個經濟的崩潰,眼下的日本就是前車之鑒。
尹中立主要觀點
一、從溫州炒房團現象中,我所獲得的啟發是,在國家經濟高速發展的過程中,政府是解決城市廣大人口住房的根本力量,而市場只能解決富人們的住房問題此外,不能完全使用市場化的手段來解決城市住房問題,政府一定要重新審視目前在此方面的政策,在一個深層次上進行有效的探討。
二、如今存在一種誤區,許多人都認為炒房是一種商業行為,政府不宜干涉——這其實是一種計劃體制下的思維。其實,房地產市場與股票市場是相同的,都需要來自政府的強有力的監管。但政府相關部門的努力也勢必將面臨巨大的陰力,監管力度的強弱意味著各方利益的重新南調,可謂“牽一發而動全身”;而政府所采取的措施是否得力,將直接關系到房地產市場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