慧 錦
經國務院批準,中國人民銀行決定從4月25日起提高存款準備金率,由現行的7%提高到7.5%,將直接鎖定商業銀行等金融機構1100億元資金,以抑制貨幣信貸總量過快增長。
存款準備金率、公開市場業務和再貼現是中央銀行實施貨幣政策的三大工具,其中調整存款準備金率的效果最為猛烈,人民銀行一般較少采用這一措施。從1984年建立存款準備金率制度到2003年的近20年里,我國僅對存款準備金率進行了6次調整。但從去年8月到目前不足8個月的時間里,人民銀行就連續3次調整存款準備金率,后兩次僅間隔18天(分別為3月24日、4月11日),政策實施時間為同一天(4月25日)。
人民銀行如此頻頻出招,與近一年來貨幣信貸過快增長以及當前宏觀經濟運行形勢的大背景密切相關。分析最近這3次調整存款準備金率政策,其政策力度和著力點各有不同,從中不難看出這一政策連續調整的積極意義。
第一次是2003年8月23日,人民銀行宣布自當年9月21日起,提高存款準備金率1個百分點,存款準備金率由6%調至7%,大體凍結商業銀行1500億元的超額準備金。金融界人士普遍認為,這是2003年人民銀行針對“信貸增長過快”所下的一劑猛藥。
第二次是今年3月24日,人民銀行宣布從4月25日起實行差別存款準備金率制度,將資本充足率低于一定水平的金融機構存款準備金率提高0.5個百分點,但尚未進行股份制改革的國有獨資商業銀行和城市信用社、農村信用社暫緩執行差別存款準備金率制度。業界人士認為,人民銀行采取這一富有彈性且相對溫和的“差別存款準備金率”制度,是又一次向商業銀行發出“控制貸款投放”的預警信號。
而此次調高存款準備金率,則可視為實施差別存款準備金率制度后所采取的進一步措施。這次除農村信用社和城市信用社現行存款準備金率不變外,包括四大商業銀行在內的所有金融機構的存款準備金率全部上調至7.5%。
很顯然,這次政策比上一次更為直接,力度也明顯加大。也就是說,從4月25日起,資本充足率低于一定水平的金融機構存款準備金率完全可能被提高到8% 。上調存款準備金率0.5個百分點后,金融機構將一次性減少可用資金1100億元左右。而實行差別存款準備金率制度,由于未包括四大商業銀行,業界人士分析,其凍結的資金也就在幾十億元資金左右。
毫無疑問,這次調整存款準備金率直接針對當前的“貨幣信貸增長偏快”,其鎖定1100億元資金的積極意義就在于進一步捂緊了商業銀行的“腰包”,也就是說你金融機構沒有那么多“本錢”,沒有那么多“現錢”,就不要放那么多款。
收縮手段“溫和謹慎”
對于此次收縮對貨幣市場的沖擊,人民銀行認為,目前,金融機構頭寸比較寬松,在人
民銀行的存款準備金和超額存款準備金余額超過2萬億元,并持有3萬多億元流動性較高的國債、金融債券和中央銀行票據等資產。即便將減少1100億的可用資金,商業銀行仍將會保持正常的支付清算水平,并具有平穩增加貸款的能力。
而且,由于當前正處春耕時期,農業生產資金需求比較旺盛,為支持農村信用社加大對“三農”的信貸投入,對農村信用社暫緩執行提高0.5個百分點的存款準備金率,仍執行6%的存款準備金率。
對該政策的影響,社科院金融研究所副所長王松奇表示,此次調整還算比較溫和,因為近來銀行間市場的資金還是較為寬裕。他認為,雖然此次直接收縮的銀行資金只有1100億,可按照“乘數效應”估計最終會減少信貸資金三四千億。
而某城市商業銀行資金運行部的人士認為,提高準備金率政策,對中小銀行的沖擊其實還是不小。貨幣市場的資金大戶,都是國有銀行,他們多是拆出資金、不愁沒錢。但隨著該政策的出臺,必然影響到這些資金大戶,最后受癟的還是中小銀行。
下一步關注利率動向
對于未來貨幣政策走向,央行還是中庸地表示,將繼續執行穩健的貨幣政策,保持貨幣政策的連續性和穩定性,加強預調和微調,引導貨幣信貸適度增長。保持貨幣信貸的適度增長,防止大起大落,有利于促進金融市場持續平穩協調發展。
社科院金融研究所副所長王松奇認為,是否會有進一步遏制信貸過快增長的措施出臺,還要看提高準備金率的實際作用有多大,而這類政策的效果體現需有一個“滯后期”。
但也有專家表示,該政策的出臺是央行明確發出的“緊縮”信號,如果經濟過熱的勢頭不能得到很好地遏制,下半年應該還會有其他后續措施出臺,不排除提高貸款利率的可能。
在國家信息中心日前發布的經濟景氣監測預警報告中,表示了對投資高速增長和信貸高增長的擔憂。報告建議,央行、銀監會應強化對商業銀行窗口指導的力度,加大對投資的金融調控力度,可以考慮適當提高銀行貸款利率。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所長夏斌表示,在貨幣信貸總量調控上,一方面要看到當前我國流動性總量偏大的情況,另一方面還要注意縮小已偏多的流動性是一個逐步的過程,要注意調高利率可能產生的其他影響因素。
有關專家認為,金融調控的最大問題是如何保證調控適度。事實證明,去年以來的緊縮政策雖然取得了一定效果,可并沒有根本抑制住信貸膨脹和投資沖動,如今只有價格工具還沒有動用。但是,現在經濟增長還是靠投資、信貸,如果銀根收縮過猛,是否會有“硬著陸”的風險,這是一個值得深度研究與關注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