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使腦卒中偏癱患者的軀體功能得到更多的恢復,需要進行基本動作訓練。
基本動作的概念在進餐、如廁、穿衣等日常活動中,離不開變換姿勢、保持姿勢和移動等動作,我們將這些最低限度的動作稱為基本動作。基本動作和日常生活活動在訓練中是相互滲透和影響的。基本動作訓練最初都由康復師實施或指導,了解這些內容有利于家屬和患者對訓練的配合。
翻身訓練
翻身包括被動、輔助和主動翻身,每2小時的被動翻身用于發病初期肢體無法活動時,主要是防止產生褥瘡。
1.向患側輔助翻身(圖1):床鋪要盡量平整,病人屈膝平躺,足跟緊踏床鋪。協助者站患側,囑咐患者雙手指交叉,舉起,肘部伸直,治療師一手將膝關節向下托,另一手翻轉骨盆,同時讓患者向患側轉頭,使病人翻轉。
2.向健側輔助翻身(圖2):偏癱側膝關節屈曲,病人雙手十指交叉緊握在一起。協助者站在健側,同時翻轉肩和臀部。
3.向健側主動翻身:用健手托住患肘,將健腿插在患腿下,臉轉向健側,當身體旋轉時,用健腿搬動患腿一起翻向健側。按相反的順序返回仰臥位。
正確的坐姿
頭部正直,雙肩水平,脊柱呈伸展位,雙側骨盆在同一水平,并呈中立位,髖關節屈曲90°, 膝關節屈曲90°, 踝關節屈曲90°。 雙側上肢放在桌面上。
正確的站姿
頭部正直,雙肩水平,脊柱伸直,雙側骨盆在同一水平,并呈中立位(無前傾及后仰),髖關節伸直,膝關節伸直,踝關節呈背伸位。雙側上肢自然放于身體兩側。
床上的體位轉移
1.臥位到坐位(圖4、圖5)
具體操作患者仰臥位,雙手交叉并上舉,健側膝關節屈曲,健足勾住患側膝關節,頭離開支撐面并轉向患側,健側上、下肢共同用力,將體位轉移至患側臥位,注意骨盆應向前旋轉(患側下肢向前超過健側下肢),松開雙手,將雙足放到床沿外,頭部側屈離開枕頭,患者移動軀干,用健側上肢撐起上身,移至坐位。
2.坐位到站立位(圖6)
具體操作患者取端坐位,患側上肢搭在治療師肩上,雙肘關節伸直,雙腿分開與肩同寬,雙腳平放于地面,置于雙膝關節垂直線后。屈髖、軀干前傾,待雙肩與雙膝關節基本處于同一垂直線時,重心前移,臀部離開支持面,治療師此時注意控制患者的膝關節向前移動,雙下肢伸展,軀干挺直,完成起立動作。
3.從椅子移到床上(圖7、圖8)
具體操作(1)康復師站在病人面前。(2)康復師用軀干和上肢支撐病人,從肩部把病人拉起。(3)病人偏癱側膝關節抵在康復師雙膝之間。(4)康復師把病人重心移到自己腳上。(5)通過病人肩部牽引病人上升下降。(6)康復師把手放在病人臀部幫助病人重心轉移,而病人偏癱側下肢位置由康復師雙膝控制。
復合動作
具體操作(1)病人面前放一張椅子以便病人站起時有所扶持。(2)病人腳跟著地甚為重要,病人雙足必須在雙膝正下方。(3)病人雙手相握抵在前方椅子上。(4)上身前傾使重心前移,使頭位于足前方。(5)移到床鋪或椅子上。(6)同樣方法亦適用被動牽引。(7)康復師在另一側,用雙手扶住病人臀部,雙肘支撐病人,同時用一條腿支撐病人防止病人在移動中滑倒(圖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