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前舉行的中國經濟高峰會上,高盛亞洲董事總經理胡祖六認為,投資的過度歸根到底是資本的成本過低,所以央行應該提高利率,投資的需求才能得到真正抑制。
胡祖六同時指出,政府目前依靠行政手段來維持過熱的投資,在很多方面跟計劃經濟時代的手段類似,反過來會增加操作的風險,有可能會使投資者對市場的信心更加動搖,并不可避免會出現急剎車、一刀切,政府應更多采取以市場為主導的間接的宏觀調控措施。他提醒說,如果太過于大張旗鼓宣揚經濟過熱,會引起投資者的擔心,影響投資,降低信心,為中國經濟軟著陸增加障礙。
胡祖六認為,目前國際的媒體較多的中國崩潰論有過慮之嫌,中國經濟增長率有可能從現在的高速度適度減緩放慢,但仍然保持高速而且可持續的增長。他的理由有二:一是中國經濟并非全面過熱,二是中國還有足夠的調控空間。
胡祖六說,是否過熱可以看看一些經濟指標,首先是CPI,我國的消費物價通貨膨脹率在今年一季度為2.8%,4月份3.5%,只能稱為溫和的通貨膨脹,尤其在剔除食品、能源等高波動的商品外,真正的CPI還要低。
再看資產的價格膨脹,證券市場、股票市場經過過去兩年的不景氣,現在只是有一些起色,遠不至于出現大泡沫。房地產可能是一個例外,近兩年確實有比較大的上升,應該引起較大的關注。
過熱的經濟還要看外部的平衡,我國第一季度的經常賬戶出現8億美元的逆差,這在國內和國外的市場都引起了非常大的議論,其實這種現象無須大驚小怪,當國內需求大于國內供求,由外部的供應來彌補是非常健康自然的調整。我國過去10年來經常賬戶連續維持順差,是國內儲蓄率高于國內的投資率所致。
再看勞工市場,經濟體過熱時,將出現勞工短缺,工資成本大幅上揚,但是中國的城鎮失業壓力依然很大,如果包括下崗人員、新畢業生,再加上廣大農村2.3億的剩余人口,可以看出需求遠遠不足以消耗中國的勞動力。
胡祖六談到保證中國經濟避免硬著陸的另一個因素是,中國政府在抑制過熱的過程還有不少可選擇的辦法,比如貨幣工具和常規政策武器,如加息、減少公共支出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