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評論員

2004年6月21日,在中國的首都北京,一個新的民間組織━━中國西藏文化保護與發展協會誕生了。
西藏文化保護與發展協會的成立,是西藏文化發展與保護事業中的一件大事。協會的成立對于科學地繼承、保護藏族優秀傳統文化,大力發展社會主義藏族新文化,加強西藏文化同國內外的交流與合作,促進人們對西藏和西藏文化的了解,具有重要的意義。
正像協會會長阿沛·阿旺晉美所說,中國西藏文化保護與發展協會的成立是一件大好事。她可以吸引更多的想了解西藏文化內涵的人,更多的想關心西藏文化現狀的人,更多的想致力于西藏文化保護與發展的人。同時,我們也可以借助這個組織,更多地向外界展示西藏的文化,為西藏文化更好地走向世界搭建一個高品質的平臺。
半個多世紀以來,在不斷推進西藏經濟社會發展的同時,國家又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財力,用于西藏優秀傳統文化的保護和社會主義藏族新文化的發展,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
藏語文得到廣泛的學習、使用和發展。1987年7月,西藏自治區第四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五次會議討論通過了西藏自治區學習、使用和發展藏語文的若干規定(試行)(2002年修訂為西藏自治區學習、使用和發展藏語文的規定)。一部新的地方法規誕生了。第二年,西藏自治區人民政府頒布實施了西藏自治區學習、使用和發展藏語文的若干規定(試行)的實施細則。
具有悠久歷史的藏語文,是西藏文化延續和發展的重要載體。藏語文在今天的西藏社會生活各個方面得到廣泛應用。西藏自治區國家機關通過和實施的所有決議、法規、文件和公告都使用藏漢兩種文字。在司法訴訟中,對藏族訴訟參與人,都使用藏語文審理并出具法律文書。隨著西藏電視臺衛視頻道的開播,在西藏和祖國內地的任何地方,人們都可以看到西藏的藏語電視節目。現在,西藏有藏文報紙10種,藏文雜志14種,每年出版近百種藏文圖書,藏文網站不斷增加。西藏所有文藝團體都用藏文創作節目,用藏語表演。
藏語文在西藏現代教育等領域得到了廣泛應用和發展,自治區教育系統全面推行以藏語文授課為主的雙語教育體系,已經編譯出版了從小學到高中所有課程的藏文教材和教學參考資料。
文物古跡得到有效保護和積極利用。根據上個世紀80年代中期到90年代初期開展的全區文物普查,西藏全區有文物點1700余處。目前,西藏有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8處,國家級歷史文化名城3座,自治區級文化保護單位64處。從上個世紀80年代開始,西藏的文物保護也走上了法制化、規范化的管理軌道。
從1989年到1994年,中央政府撥款5500萬元和大量黃金、白銀等貴重物資維修布達拉宮。1994年5月,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委員會委托的專家對維修竣工的布達拉宮進行了實地考察,認為維修是“古建筑保護史上的奇跡”“對藏文化乃至世界文化保護作出了巨大貢獻”。布達拉宮由于其本身價值與保護狀況,被世界遺產委員會一致同意列入世界遺產名錄。同時,還將大昭寺列入同一世界遺產項目。2001年,中央政府再次撥專款3.3億元,啟動布達拉宮二期維修工程和羅布林卡、薩迦寺的維修三大工程。此外,中央人民政府每年對西藏文物保護事業的經費投入400萬-500萬元。
1997年,一座規模宏大、風格鮮明的藏式建筑在拉薩西郊落成。這就是國家投資近1億元建設的西藏自治區博物館。它是西藏建筑史上的又一個里程碑。它用現代方式保護、收藏、展覽著大量堪稱稀世珍寶的西藏文物。
藏文古籍得到研究和整理。西藏藏文檔案文獻是紙質的寶庫,其數量巨大,門類繁多,在中國僅次于漢文文獻檔案。目前,西藏自治區檔案館館藏檔案300多萬卷。西藏各級各部門共收藏紙質、縑帛和木、金屬、石、葉等質地的檔案400余萬卷,除90%多的藏文外,還有漢、滿、蒙古、印地、梵、尼泊爾、英、俄等10余種文字,檔案內容上起元朝,下迄當代,是一個時代體系完整的歷史檔案寶庫。
藏文《大藏經》是集中大小五明知識的藏族傳統文化百科全書。從1986年起,國家在中國藏學研究中心設立了“對勘藏文《大藏經》”項目,通過對所有版本進行對勘精校,由中國藏學出版社出版對勘本藏文《大藏經》。至今,這項文化工程已經投入了3600萬元,將于2007年完成。

2001年,西藏和平解放50周年之際,以胡錦濤同志為團長的中央代表團來到西藏,看望和慰問了西藏各族人民,與各界人士廣泛接觸,在接見藏傳佛教界人士時,給一些寺廟贈送了新校勘的《大藏經》。
民間文化藝術得到全面繼承和發展。從上世紀50年代起,西藏的傳統音樂、舞蹈、民間故事、諺語、民謠等民族民間文化遺產就不斷得到搶救、搜集、整理、研究、編輯和出版。史詩《格薩爾》是其中的成功范例。1979年,西藏自治區成立了搶救、整理《格薩爾》的專門機構,經過20年努力,共搜集藏文手抄本、木刻本近300部,現已正式出版藏文本70余部,總印數達300余萬冊,還出版了20多部漢譯本和若干種英、日、法文版。國家先后編輯出版了《中國戲曲志·西藏卷》、《中國民間歌謠集成·西藏卷》、《中國民間舞蹈集成·西藏卷》、《中國諺語集成·西藏卷》。
民族風俗習慣與宗教信仰自由得到保護。在西藏,無論你走到哪里,都能看到傳統的藏族服飾、飲食和住房,欣賞到大量傳統節日的精彩表演。樂觀、豪放的西藏人民在各種傳統和現代節日中,盡情享受生活,揮灑人生。
上個世紀50年代以前,藏傳佛教在西藏文化中一直居于主導地位,浸透到西藏社會的方方面面。1959年民主改革廢除了政教合一的封建農奴制度,實行了政教分離,宗教信仰成為個人私事,西藏人民的宗教信仰自由和正常的宗教活動始終得到法律保護。上個世紀80年代以來,國家撥出巨款,修復了一大批著名寺廟,寺廟所藏典籍也得到了良好保護。目前,西藏共有1700多座寺廟和各類宗教活動場所,僧尼46000多人,有大量信教群眾。各種宗教活動正常進行,每年都如期舉行各種重大宗教節日或活動。
藏醫藏藥進入了一個前所未有的蓬勃發展時期。西藏醫學具有悠久歷史,今天,富有特色的藏醫藥從理論研究到臨床實踐上都得到了繼承和發展。西藏各級藏醫機構搜集整理近百部藏醫學文獻、專著,在藏醫史、藏醫藥文獻、醫藥學理論、醫德與師承、藏醫本草等方面都有研究成果面世。14年前成立的西藏藏醫學院已經有碩士點,西藏的藏醫機構已發展到14所,有60多個縣醫院開設了藏醫科,西藏在編藏醫藥從業人員達1071名,出現了藏醫與西醫、中醫相結合的診療方法。藏藥生產走上了標準化、規范化和科學化的管理軌道。隨著國家實施西部大開發戰略和西藏自治區將藏藥產業作為經濟發展的支柱產業。
西藏的新文化事業獲得前所未有的發展。1951年西藏的和平解放和1959年的民主改革,給古老的西藏社會注入了新時代的活力,西藏文化開始被注入全新的內涵。西藏文化從此結束了為少數上層封建僧侶貴族所壟斷的歷史,成為西藏全體人民繼承和發展的共同文化遺產。西藏文化打破了封閉、停滯和萎縮的狀態,形成了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的開放和發展態勢。在優秀傳統文化得到繼承和弘揚的同時,西藏的現代科學、教育、文化、衛生、新聞出版、廣播電視、體育事業從無到有,形成體系,形成規模,獲得空前發展。
隨著中國的改革開放,西藏文化對外交流日益頻繁,走向世界的腳步迅速加快。從國內到海外,從學術界、文化界、新聞出版界、宗教界到工商界,一個規模空前的民間保護和發展西藏文化的熱潮正在涌動。遍布全球的真正熱愛西藏文化,關心西藏文化保護和發展事業的人士欣喜地看到,充滿活力的西藏文化正在不斷閃現出更加耀眼的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