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朝明
孔子文化浩如煙海,我們要做的是:科學地取舍,古為今用
孔子思想在現代仍然具有突出價值,其中犖犖大者,至少有以下方面:
一、自強不息。孔子的一生是奮斗的一生,年輕時,他好學上進,不斷進德修業。他的政治思想形成后,便為實現自己的主張孜孜以求??鬃酉蛲ネ踔?,希望王道大行,實現仁政德治??鬃佑凶约旱莫毩⑷烁?,他對社會歷史與現實有清醒而深刻的認識,可他依然為實現自己的政治理想不懈奮斗。他希望教化社會人心,講究仁愛,遵守秩序,并為之四處奔走,到處碰壁亦信念不改,甚至“知其不可而為之”(《論語·憲問》)??鬃有哪恐杏幸黄嵉奶斓?,這就是要實現天下為公、講信修睦、謀閉不興、盜賊不作的大同社會??鬃油砟晗矏邸吨芤住罚兑讉鳌分卸啻翁峒暗摹皠偨 ?、“有為”,《象辭》所說的“自強不息”,其實正是孔子生命主題的寫照。
二、與時俱進??鬃訄讨谧约旱恼巫非?,但他絕不是愚頑不化的人。人們誤解《禮運》篇,以為孔子向往的大同社會是所謂“原始共產主義時代”,其實,認真對讀《孔子家語》與《禮記》的該篇,就會發現孔子所言是指“三代明王”時期??鬃铀枷氲娘@著特征是主張“時變”,主張在變化的時勢中找到最合適的切入點,《大學》引述古訓曰:“茍日新,日日新,又日新。”《易傳》則有:“生生之謂易”以及“窮則變,變則通,通則久”的發展觀念。《論語》、《中庸》、《易傳》中都記有孔子的相關論述,而《周易》中所說的“與時偕行”,最為準確地表述了孔子的這一思想。
三、天人和諧??鬃幼⒅厝伺c自然的關系,突出表現在他的天、地、人“三才”一貫思想上。在《易傳》中,天、地、人被看成宇宙組成的三大要素?!顿S·彖傳》曰:“剛柔交錯,天文也。文明以止,人文也。觀乎天文,以察時變;觀乎人文,以化成天下?!比伺c自然并列,就應和諧相處,由此形成了儒家“天人相通”、“天人合一”的人與自然相互協調觀念??鬃诱J識到客觀規律不可抗拒,他說:“獲罪于天,無所禱也”;孔子言行中包含有豐富的天人和諧等生態意識,認為人應當自覺認識與遵守自然規律?!墩撜Z·述而》說孔子“釣而不綱,弋不射宿”;《孔子家語·五帝德》記孔子說:“治民以順天地之紀”、“仁厚及于鳥獸昆蟲”、“養財以任地”、“履時以象天”、“春夏秋冬育護天下”之類,都包含有注重生態平衡,遵從自然規律的意義。
四、德主刑輔。如何處理德、法關系,是古今中外政治家、思想家都要面對的問題?;跍Y博的知識和對社會的深刻體認,孔子認為德治是政治的根本,盛德薄刑才能使天下大治??鬃又氐?,但不排斥刑法,以刑罰作為德治的重要補充。古代文獻留下了孔子這方面的大量精到論述,如《左傳》昭公二十年記孔子曰:“政寬則民慢,慢則糾之于猛。猛則民殘,民殘則施之以寬。寬以濟猛,猛以濟寬。寬猛相濟,政是以和?!薄犊鬃蛹艺Z·刑政》記孔子說:“大上以德教民,而以禮齊之。其次以政焉導民,以刑禁之,刑不刑也?;プ?,導之弗從,傷義以敗俗,于是乎用刑矣?!庇眯桃缘聻榍疤幔讨皇褂糜谟揞B不化的人。如同古羅馬諺語說:“沒有社會道德,法律有什么用!”
五、推己及人。1993年8月,“第二屆世界宗教議會”通過并發表了《世界宗教議會走向全球倫理宣言》,其核心內容是把傳統“金律”作為世界各主要文化類型共同的最基本道德準則之一。該《宣言》指出:“數千年來,人類的許多宗教和倫理傳統都具有并一直維系著這樣一條原則: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彪S著社會的發展,人際關系變得越來越隔膜和復雜,如何處理人際關系,世界許多宗教的教義都有教人向善的類似表述。在中國,孔子繼承中華上古文化的傳統美德,很早就明確提出的推己及人、待人如己的原則,最具典型意義。僅僅在《論語》中,就記有兩次孔子說“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個人行為方面,孔子極力反對損人利己、乘人之危、欺詐殘害他人,渴望一種和諧美滿的人際關系。
六、和而不同。在繼承春秋以前“和”、“同”概念的基礎上,孔子提出了“和而不同”的命題。“和而不同”是包括儒家在內的中國傳統文化的核心觀念,西方學者湯因比等稱其為中華文明的精髓?!昂投煌笨鬃舆€表述為“和而不流”(《禮記·中庸》),它可用來處理各種矛盾關系,它不僅主張社會關系、人與自然關系的協調,也主張不同國家、民族、文化之間的協調。(作者系曲阜師大孔子文化學院副院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