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澤平
對一個面向全國市場的集團公司,在整體營銷管理上,會碰到六類問題,而解決這些問題,需要理解營銷總部的價值,使其與所屬各個分部配合協作。
楊 董是江蘇人,十年前來北京創辦海棠公司,并逐漸發展成一家集團公司,下轄五家企業,業務遍布全國各地,有30多家分公司,營銷隊伍規模超過300多人。
去年公司設置營銷總部,期望總體協調各個分部營銷業務。但經過一年的運轉,好像有一些效果,似乎又不明顯,而且還冒出了一些新問題,使得楊董很是困惑不解。
楊董經常深入市場,當他去山東巡視市場時,客戶說他的公司講義氣,只是外在形象土一些;當他去海南拜訪客戶時,客戶卻說他的公司有氣魄,能給人信心,只是親和力不夠。原來兩家分公司經理有不同認識,一位追求利潤,銷售就是一切;另一位講究先期投資,再獲取豐厚利潤。楊董回到北京后,總覺得不對勁,兩個分部形象迥然不同,營銷總部對品牌統一管理不夠。
去年年底召開年度總結會議,一些分公司經營優秀,一些分公司經營平常一些。根據營銷激勵政策,結果是兩番景象,同樣是忙碌一年的分公司經理,收入卻有數倍差距,收入少的分公司經理心理不平衡。公司提出下一年輪崗,區域重新調整,收益豐厚的分公司經理很是不愿意。對公司出現的問題,楊董認為,營銷總部對行業研究不夠透徹,缺乏系統數據,從而影響了對分部營銷產出的評價。
分部營銷管理的六大問題
通常來講,對一個面向全國市場的集團公司,在整體營銷管理上,會碰到六類問題:
1.分部營銷產出不均衡,從季節性起伏到年度性波動,主要體現在銷售額和市場占有率等幾個方面。
2.分部營銷管理隨意性較大,且不愿意接受營銷總部管理,形成“山高皇帝遠”的局勢。
3.總部對市場潛力與競爭強度把握不足,在營銷操作上對分部缺乏監控手段,自然談不上營銷指導。
4.分部更加關注銷售業績,而忽視總部的品牌政策,更談不上品牌維護,形成各地品牌形象有別。
5.營銷激勵政策不夠系統,尤其是不重視營銷過程管理,既不利于深層次開發營銷原動力,也容易出現營銷黑洞,使公司對分部營銷局部失控。
6.營銷總部對分部積累的營銷經驗重視不夠,沒有形成一種方法論,自然不會在各個區域推廣,不能形成大團隊力量。
楊董目前碰到其中兩個問題,以后還會碰到其他問題。如何未雨綢繆,革新管理機制,加強總部營銷力量?這需要一個三方地圖,幫助楊董、營銷總部及分部統一認識,理解營銷總部的價值,以及各個分部如何配合協作。在此基礎上形成一種包容、合作的營銷溝通文化,逐步展現營銷總部魅力。
營銷總部的使命
營銷總部不僅要抓業績產出,更要看這些業績如何產出。
1.營銷總部的基本使命是對公司整體業績產出、并且是持續產出負責。
具體在三個方面體現:激發分部活力,能創造銷售利潤;堅持公司整體業務原則,各項業務有序銜接,不脫離總部軌道;與公司總體戰略一致,使業務步入良性循環。
產出預期通常明確在營銷計劃里,市場營銷總監要具有良好的大局觀,能站在公司乃至行業高度分析問題,并通過一套系統管理辦法,實現公司預期目標。
海棠集團營銷總監許先生是一位資深營銷專家,對品牌理解很深入,為什么還會發生一個公司多個品牌形象的事情呢?問題在于楊董、許先生及分部經理對營銷總監功能、運作方式沒有形成共識,且沒有從系統角度把握。營銷總部要總是在出現問題時就去救火,那容易顧此失彼,事情總是做不完,成績總是看不到。
2.營銷總部一方面要關注思路與思想;另一方面,要關注執行與細節。
在思路與思想方面,要看五個方面。從業務網絡來看,要能完成營銷布局,清楚各個分部資源投入,以及可能的產出;從行業角度來看,要不斷尋找業績可能的突破方向,以及實現形式;從營銷管理上講,要調動團隊力量,建設人才梯隊,實現內部營銷整合;從外部溝通來看,制定整合傳播方案,兼容營銷區域特性與傳播工具個性;在品牌建設上,建設一個品牌傳播循環,以及一個品牌管理循環,通過一定周期審視,使品牌形象不斷地新陳代謝。
具體拿品牌規劃來說,海棠集團有一套標準,在執行時,楊董沒有授權許先生直接評判分部作為,許先生沒有審視品牌在分部執行,而分部則靠自己理解,自然會出現問題。營銷總部不僅要制定品牌政策,還要督察品牌執行,而分部要配合,不能自行其是。
另一方面,在執行與細節中。營銷總部在協調分部管理一個完整的營銷鏈,注意執行過程中的異動現象。對分部遇到的困難給予支持,碰到的挫折給予寬容。鼓勵他們探求顧客需求細節,創造性地與顧客溝通。
營銷總部的六大支持系統
信息中心、合作中心、規劃中心、品牌中心、人才中心和思想中心是營銷總部的六大支持系統工程。
營銷總部好像一個可調度的水庫,豐水期可發電,枯水期可養魚。營銷總部要發揮調度與監控功能,就要像水庫積聚的水能一樣先建立營銷勢能。對一個總部營銷系統,要建立六個支持系統,形成有層次的輸入口與輸出口(見圖表1)。
1.信息中心在市場上活躍的企業有一個特征,就是他們擁有大量有效信息,并能有效運用。公司每一個成員都在接觸信息,信息匯總能形成整合力量,尤其是對客戶信息的管理,能產生直接利潤。
拿海棠集團而言,30多家分公司實際上就是30多個信息窗口,要是有效地整合起來,這比任何一家市場調查公司的支持都有價值。
2.合作中心企業的資源是有上限的,能力是有邊界的。在營銷鏈上,需要廣泛爭取外界支持。各個分部去拓展合作資源,有可能出現重復建設,一則增加公司成本,二則破壞整體形象,而建立合作中心,則能降低成本,并能使效用最大化。
3.規劃中心規劃中心既有規則,又有創新,包括總體政策與策劃方案,前者強調一致性,后者強調創新性。
4.品牌中心公司在持續產出上具有競爭能力,品牌是一個重要武器。對于一個總分結構的公司,品牌只能從總部輸出,且輸出口是惟一的。作為品牌總控中心,不僅要提煉品牌核心理念,制定品牌政策,更要關注品牌執行,收集消費群體看法,并將其納入品牌循環。
5.人才中心一個擁有眾多分部的企業,儲備一定數量的梯隊人才,能為企業提供源源不斷的后續動力。人才儲備能使干部更快熟悉業務,理解公司。在出現人才波動時,能迅速補充到位,將損失降到最低程度。
6.思想中心思想是流動的,不經過提煉,可能會消失。營銷總部可設計一套規則,先集中群體智慧,再在內部推廣成功經驗,形成批量傳播效應,在更廣泛區域增加公司競爭能力。
營銷總部六項支持是一個有機系統,信息中心相當于水,規劃中心、品牌中心及思想中心相當于水庫發電,而人才中心與合作中心相當于水庫養魚。
總部與分部的協作關系
總部與分部是互動關系,總部在營銷全程運作中,能提供品牌原則、業務推廣方法,形成對分部的支持與指導作用。分部則對總部的營銷部署具有執行功能,并直接影響營銷效果。
營銷總部具有整體信息優勢、中心資源優勢,對公司戰略形成提供直接支持。分部則具有廣泛的終端優勢,直接與顧客接觸,掌握一線信息,直接影響營銷效果。總部與分部是一個互動關系,總部側重原則與計劃,可喻為運籌帷幄;分部側重執行與反饋,可喻為決勝千里,具體形成戰略、品牌與業務的三角基點關系(見圖表2)。
1.從操作角度來看,營銷總部要具備兩個視角
執行管控職能。營銷總部利用成熟的報表系統,加強對分部平臺的全面監控,保證分部運營的靈活性,同時遵從公司的營銷基本政策。
強調服務職能。營銷總部管理人員不能總坐在辦公室,要多走訪市場,拜訪關鍵客戶與合作伙伴,形成營銷總部至分部,分部至終端的良性互動態勢。
2.分部作為二級管理平臺,在協作中應把握兩個角色
創新地執行。分部在把握公司基本原則與營銷政策的前提下,通常擁有更多的自主權,以便對市場變化形成快速響應。政策是剛性的,創新是柔性的。剛性是平臺,能對柔性提供支持;柔性是產出,能對剛性形成豐富。
系統地反饋。反饋信息是與總部溝通的重要渠道,反饋越充分,得到的支持越具體。各個分部形成反饋習慣,營銷總部能總觀全局,制定政策更具備針對性。
關鍵性的紐帶
共同參與、透明溝通是促進總部與分部協作的基本原則。
對大多數營銷總部與分部,其溝通具有兩個特點:分部更關注銷售,注重各自眼前利潤;而總部更注重公司整體利益,講究持續發展,雙方溝通興趣點存在一定差異。營銷總部與分部多屬異地辦公,面晤溝通機會少。特點一決定雙方溝通要有一個共同的出發點;特點二決定雙方要依靠文字化溝通,以及正式活動,約定雙方行為。
具體來講,有四個關鍵的聯系紐帶。
1.第一個紐帶:營銷計劃
營銷計劃是營銷總部與分部關心的問題,營銷計劃有分部年度營銷目標,這直接與考評激勵有關,要求分部和總部互動討論。在溝通基礎上,完形整體營銷計劃,更容易獲取營銷成功。
2.第二個紐帶:業務流程
營銷總部抓督察流程,分部抓執行流程。流程是有期限的,一個流程包括哪些內容,多長時間處理完畢,出現意外如何補救,均有先期規定。流程完形后,成為營銷總部與分部溝通慣例,形成公司內的一種和諧,進而提高執行效率。加強總部力量,要轉向靠流程推動。
3.第三個紐帶:定期總結
總結活動是一個學習與交流的契機,對一個有上進心的分部經理來說,是一個巨大的智慧蓄水池。對營銷總部來講,實質上是在建立一個思想交流中心。
4.第四個紐帶:業務檔案
業務檔案對一個風格嚴謹的公司,是明確責任的一個重要環節。
營銷總部應為分部提供一些管理制度、營銷專案研究、以及總部培訓文檔,對分部形成專業支持。而對分部來講,業務檔案包括三類:一類是上報總部的業務報表、批示文檔;二類是外包業務記錄,營銷費用等;三類是對內發文、對外發文、以及會議記錄。